摘 要:当幼儿踏进幼儿园的大门,就意味着幼儿丰富多彩的一日生活开始了。教师除了要重视幼儿的生活游戏和教育活动,也要充分利用好幼儿晨间来园的时间段。实践发现,来园活动环节中蕴藏着无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因此,教师应在这一时间段内努力营造热情、温暖的氛围,以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小班;来园活动;思考
作者简介:倪佳怡(1995—),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幼儿园。
俗语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清晨,当幼儿拉着父母的手一蹦一跳地来到幼儿园门口时,他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也就正式地拉开了帷幕。当教师从家长手中接过幼儿的小手,便是从家长手中接过了一份承诺与责任。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游戏和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来园活动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经常性活动,应引起教师重视。
一、热情接待,营造温馨氛围
幼儿每天离开家来到幼儿园时,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较小,分离焦虑尤为明显。这时,教师的热情接待就显得尤为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营造充满温暖、关爱、平等的成长环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从而使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赖感,发展自信和自尊[1]。教师面带笑容在门口接过幼儿的小手,营造一种熟悉、温暖与融洽的心理氛围,有助于幼儿消除离开父母时的紧张情绪,增强他们独自面对新环境的信心。对于不同性格特点、情绪表现的幼儿,教师应选择不同的迎接方式。如对于性格比较热情、积极来园的幼儿,教师除了简单的语言表达,还可以采取击掌、碰肩、“石头剪刀布”等活泼新颖的迎接形式,以增加晨间接待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好奇与期待;而对于性格比较内向、胆怯的幼儿,教师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通过拥抱、说悄悄话等比较亲密的方式快速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转移幼儿对于来园的焦虑情绪,建立充满安全感和信赖感的师幼关系。此外,教师在门口迎接的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到当天幼儿的情况。
二、个性签到,促进师幼互动
部分小班幼儿初入幼儿园时,对教师、同伴及周围环境仍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感,还没有养成进班时主动问好、签到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家长言传身教,也需要教师慢慢引导。每天见到幼儿时,教师都热情地与其打招呼,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幼儿问好的积极性会被激发,慢慢养成习惯。比如,笔者采用个性签到形式,为幼儿设置每日来园打卡处,增添了一份入园的仪式感,有助于幼儿感受到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是被需要、被在乎的,从而增加他们对来园的期待。
在小班的上学期,笔者收集了全班幼儿的照片,在后面贴上吸铁石,制作签到墙,幼儿每天来园后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照片并贴到签到墙上,完成签到仪式。一开始,幼儿对签到墙的形式还有些陌生,缺乏主动签到的意识,往往需要笔者提醒。这反映出幼儿对班级还缺乏归属感,对班级事务仍感到陌生和疏离。于是,笔者利用晨间谈话的时机,和幼儿就签到的意义进行讨论,并把签到墙移到班级大门处,幼儿每天来园一眼就能看见,从视觉上增强提醒作用。一段时间后,幼儿渐渐适应班级环境,对自己所在的小组也有了初步认知。因此,笔者将签到底板换成小组的卡通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签到,这样一来,幼儿能更快地找到自己小组的头像,也能了解今天小组成员的出勤情况,培养了初步的统计意识。
但到了小班下学期,幼儿提出了一些问题:“老是有调皮的小朋友把我的头像给蹭掉。”“晚来的小朋友老是不贴。”经过和幼儿讨论,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笔者对签到墙做了进一步的调整,把原本使用的吸铁石换成了小木夹,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同时,将原来随意贴的签到方式改为按照来园顺序排列。这一改变不仅激发了幼儿争当来园第一名的积极性,还使小班幼儿晚到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
简单的签到环节意义深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笔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师幼共同创设出了既富有童趣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个性签到形式,加强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同时,幼儿在找一找、贴一贴的过程中,锻炼了观察能力和社交技巧,强化了自我管理能力。
三、自由选择,体验游戏快乐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1]。晨间时间充裕,可开展多样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应重视并利用好这一游戏时间,为幼儿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
由于晨间幼儿走动频繁,很多时候教师为了方便看护,仅提供桌面上的积木与积塑游戏材料,这样虽然可以迅速引导幼儿投入游戏,但也限制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抑制了他们兴趣需求的发展。陶行知先生在《小孩不小歌》中提道:“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这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教育思想。要想让幼儿真正体会到游戏的乐趣,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
小二班位于一楼,紧靠着楼梯口,且临近幼儿园门口,属于开放式楼层。考虑到安全问题,晨间室外活动区域开放相对有限。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努力在室内环境上下功夫,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与学习体验。除了设置一些桌面游戏,还开放了室内的社会性和学习性区域游戏,以丰富幼儿的选择。此外,笔者还鼓励幼儿将室外建构区里的一些大型泡沫积木,利用带滚轮的收纳箱搬运到教室中央的灵活区域进行游戏。这些大型积木能较快塑造出各种形象,且收放便捷,很受幼儿喜欢。与日常游戏时间不同的是,在晨间游戏环节,由于幼儿到校时间不一,笔者鼓励幼儿跨组进行游戏,打破界限,或是前往教室的各个角落进行探索。他们可以去观察小动物、玩一玩跳房子游戏等,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实现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晨间游戏环节也是幼儿巩固复习的良好时机。他们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完成前一天没有涂完颜色的作品、没有学会的折纸等,以养成良好的收尾习惯,避免半途而废。同时,由于晨间幼儿流动性较强,游戏结束后的收纳工作就做得不是很好,经常出现幼儿去了其他地方玩游戏,而材料无人管理的情况。对此,笔者通过晨间谈话和幼儿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幼儿提出可以各自认领当天使用的材料,在游戏结束后负责把它送回原处。
四、耐心倾听,分享快乐瞬间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探索家,经常能发现生活中那些细微的美好。当我们坐到幼儿身边,耐心地倾听他们分享生活中的快乐瞬间,总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每天清晨,当幼儿大致到齐后,笔者就加入他们,和他们聊天。幼儿十分热情地和笔者分享,从昨天晚上和爸爸妈妈玩的游戏,到今天早上吃的早饭,点点滴滴都是我们珍贵的话题。笔者也经常从这些对话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开展新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秋节前夕,一名幼儿不经意间说出的“月饼节”一词,便成为笔者开展中秋节名称与习俗探索活动的契机。而在夏初,一名幼儿冲进教室,向笔者展示他在门口发现的桑葚,又催生了摘桑果、送桑叶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笔者从与幼儿的日常对话中挖掘到的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幼儿对这些活动,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更容易接受和投入。这也督促教师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并将其转化成适合幼儿的教育主题,帮助他们学到更多,学得更有趣味。
同时,晨间也是分享、整理、讨论材料的好时机。每次开展游戏活动前,笔者都会和家长沟通,依托家庭的力量,协助幼儿寻找所需材料。当幼儿带着材料进入教室,总是能吸引许多同伴的目光,他们对这些新材料充满了兴趣。但如何对材料进行分类摆放,是幼儿面临的首要挑战。幼儿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起了游戏的玩法。例如,瘪掉的小皮球可以作为娃娃家的小碗,祥祥收集的树叶可以用于美工区的绘画创作,浩浩带来的瓶子可以在科学区材料不足时作为补充。经过讨论,幼儿对原有的材料进行了补充,把区域游戏中所需的辅助材料收归到了教室里的二级资源库,以便随时取用;而一些暂时用不上的材料则暂存于门口的一级资源库。这些低结构材料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开发了他们的思维,满足了他们的游戏需求,又对废旧材料再利用,减少浪费。
五、劳动服务,重视习惯养成
劳动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家长将劳动教育视为做家务,不要求孩子劳动,但他们却忽视了,幼儿天生就有劳动的意愿,劳动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笔者班级里,每个幼儿都有一个小小的置物柜,柜子上贴有他们的头像,是专属于他们的一方小小天地。置物柜里不仅放着幼儿的生活用品,更是他们藏着自己宝贝的秘密空间。每天来园时,除了水杯,幼儿还会带来各式各样的小物品,有时是路边捡到的一块好看的小石头,有时是用来画画的彩笔,有时是要和朋友分享的新贴纸。因此,物品整理也成了他们每天要做的事情。时间久了,幼儿对晨间的整理流程也十分熟悉了,水杯要系上绳子放在柜子上,玩具和工具可以先放在柜子里。幼儿有条不紊地处理着这一切,也凸显了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与熟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已成为幼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也是他们在幼儿园常规生活劳动中的一种积极表现。在劳动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幼儿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成长与发展,而不是劳动的结果。小班幼儿仍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更多地表现为自己服务,还体会不到付出劳动背后的深层含义。因此,教师要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努力能给周围环境带来积极的变化,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在笔者班级的自然角里,有幼儿带来的许多植物,伴随着春天的到来,自然角里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幼儿每天都挂在心上。在晨间的碎片时间里,他们蹲在自然角里,和这些植物展开了一场场近距离的对话。经过一次次失败的尝试,幼儿认识到,不能给植物浇太多水。当有同伴没来,植物没人浇水时,也有热心的幼儿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初步展现了值日生的责任心。此外,笔者还组织了一系列新颖的种植活动,当一起种下的豆芽长出了第一批嫩苗,经过食堂阿姨的巧手烹饪,幼儿品尝到了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除了照顾自然角,笔者也鼓励幼儿在晨间开展大扫除,共同维护教室的整洁。幼儿从家里拿来小抹布,在教室里卖力地擦拭起来,从自己的小椅子,到玩具柜里的玩具,处处都留下了他们劳动的痕迹。皓皓是一个很怕生的孩子,平时大家玩游戏时他经常说:“我不想玩。”但在大扫除的时候,皓皓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特别喜欢承担扫地的工作。皓皓妈妈和笔者反馈,上次皓皓在学校看到别的小朋友在扫地,回家后也主动要求妈妈教他。看到皓皓能主动融入集体,笔者也十分欣慰。作为班级的小主人,幼儿逐渐从为自己服务延伸至为同伴、班级服务,在劳动中也逐渐增加了对班级的了解和对班级的归属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小二班这个班集体是他们一起生活的地方,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个班集体在他们的心中渐渐有了雏形。
晨间时光虽然短暂,却是幼儿一日美好生活的起点,需要教师加以重视。无论是满怀笑容地接过幼儿的手,还是鼓励幼儿自主签到、自主选择游戏活动,抑或为幼儿悉心准备游戏环境、耐心倾听幼儿心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仔细思考并投入满满的爱意,才能让幼儿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幼儿园就像是幼儿的第二个家,教师就像是他们亲切的朋友。如今,我们虽然已经在晨间来园活动环节中增添了许多新内容,但仍有许多不足等待我们去发现、去解决,我们也将多观察、多思考,积极向其他教师取经,深入幼儿中,倾听和了解他们的想法,从幼儿本位出发,不浪费这段看似短暂的时间,使晨间来园活动环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