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4-10-19 00:00:00张昊冉李雪陈雨
求知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教育工作,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项目等进行整合,全方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开发语言教育资源、给予幼儿表达的空间三个方面探讨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张昊冉(1998—),女,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直中心幼儿园。

李 雪(1995—),女,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直中心幼儿园。

陈 雨(1999—),女,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直中心幼儿园。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从中获取经验,实现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教师不仅要提高幼儿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还要让幼儿能说、会说、大胆说,以具有指向性的课程,促进幼儿语言组织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对此,幼儿教师应加强对教育活动的开发,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提高幼儿的语言创造力,在多元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让幼儿学会准确表达

受生活经验、逻辑思维等的影响,幼儿语言表达经验有限,表达时以简单句为主,面对一些元素较多的内容,经常出现表达不完整、语句不连贯、思路不清晰等情况。对此,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幼儿在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幼儿正向引导,让幼儿学会准确表达。

(一)教师示范,完整表达语句

受年龄、经验等因素影响,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语言表达习惯,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模式,以满足个体发展需要。根据幼儿“向师性”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采取示范讲解的方式,针对某一话题,让幼儿模仿教师的讲话内容,在模仿学习中逐步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小班幼儿教学活动——“自我介绍”中,教师可要求幼儿掌握自我介绍的正确方法,让其有序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成员等基本信息,以此初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本次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亲身示范,让幼儿了解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如:“大家好,我叫×××,今年×岁了,家住在×××,家中有×个人,最喜欢的动画片是×××,我想要和大家做好朋友。”教师示范后,便可鼓励幼儿走上讲台,让幼儿学着教师的样子介绍自己。在幼儿介绍自己时,教师既要引导其他幼儿认真听,也要关注正在做自我介绍的幼儿存在的语言问题,并适当地进行引导,如“×××小朋友,你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等,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技巧,实现教学活动目标。

(二)学习语言表达技巧,连贯讲述语句

幼儿掌握的语言表达技巧有限,因此,在面对重要的信息时,不知如何将其正确排序,最终出现了讲述不连贯的问题[1]。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渗透语言表达的技巧,关注幼儿语言表达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让幼儿将各项语言要素进行组合、排列,学会完整、连贯地表达,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

以绘本《谁的鞋子》的教学为例。该绘本故事围绕一只鞋子展开,教师可带领幼儿观察绘本画面,并让幼儿说出画面中的关键信息:“画面中有什么?主人公是谁?它们在做什么?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幼儿能在提取信息、串联语句、联想想象中,将画面中的内容完整地讲述出来。以此类推,在后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关注幼儿的状态,并适当地指导幼儿,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学习中学会连贯地讲述语句,从而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巧用矛盾,清晰讲述事件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提升,教师要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3—6岁幼儿年龄小,“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其在集体生活中难免会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而矛盾冲突也是强化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路径[2]。教师可借助真实的矛盾情境,让幼儿学会自主讲述事件经过,分析产生矛盾冲突的原因,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活动目标。

例如,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到两名幼儿因为几块积木产生了矛盾冲突,两个人在游戏中不停地吵闹。教师可走进区域游戏中,以引导者的身份,借助真实的矛盾情境,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可叫停两名幼儿,并询问两名幼儿:“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争吵?”让两名幼儿依次讲述事情的经过。然后,教师可让两名幼儿评价自己的行为,并说说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通过反思再次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可引导两名幼儿自主商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两人友好地协商,认真地提出解决措施,其语言表达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二、开发语言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综合化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为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从多视角出发,开发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语言学习活动,在多元化的教学中,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实现综合化发展[3]。

(一)民间文化——感知语言的趣味性

民间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元素,适合幼儿学习,对幼儿能力发展、语言素养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借助民间故事、童谣展开教学,详细解读民间文化。对此,教师可基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其创设不同的学习活动,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感知语言的趣味性。

1.民间故事

幼儿大多在家中长辈、教师口中听过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对民间故事并不陌生。民间故事流传时间长,其以奇异的语言与象征手法讲述了一个个有趣、有象征意味的故事,将其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可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带有神话元素的民间故事,如《精卫填海》《哪吒闹海》《神笔马良》《宝莲灯》等。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让幼儿大胆地展开想象,想想精卫是如何衔石子填平大海的;思考哪吒是怎样脚踩风火轮闯进大海的;讨论马良的神笔还可以做哪些事情。教师借助故事让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讲述,有助于幼儿提升语言创造力。教师也可以为幼儿选择贴近生活日常的民间故事,如《三个和尚》《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在阅读民间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将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相融合,并鼓励幼儿说说感想,让幼儿通过阅读“三个和尚没水喝”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捂住耳朵不听声音”得知做事不能全凭自己想象等。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巧妙运用民间故事,能让幼儿在阅读中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看法,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说感悟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2.民间童谣

民间童谣具有独特的语言韵律,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将其运用到幼儿教学活动中,对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民间童谣具有语言韵律强的特点,幼儿在诵读童谣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掌握语言韵律,这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提升。同时,民间童谣内容简单易懂且趣味十足,可以快速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此外,在学唱童谣、吟诵童谣的过程中,幼儿还会掌握一些简单的词汇使用方法、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知识储备。

教师可创设真实场景让幼儿了解童谣内容,并在诵读童谣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民间童谣《穿衣歌》——“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脚丫,穿裤子,穿上袜子穿鞋子”,不仅能让幼儿在诵读中感知语言节奏,还能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穿衣技能;民间童谣《上学歌》——“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不仅能让幼儿形成时间观念强、热爱劳动等良好品质,也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民间童谣《小手乖乖》——“小手乖乖,拿起小勺,吃饭吃菜。吃豆豆,长肉肉,不吃豆豆精瘦瘦”,能让幼儿在感知语言韵律的同时,养成不挑食、不剩饭等好习惯。简而言之,民间童谣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加强对民间童谣的开发与利用,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感受到语言表达的趣味性。

(二)传统文化——感知语言表达魅力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对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丰富的文学作品更是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语言学习空间,教师将其融入教学中,可让幼儿在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的语言表达技能,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储备,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例如,教师可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实施教学活动。教师可将《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学作品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带领幼儿诵读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让幼儿在朗诵中充分感知语言表达的魅力,培养幼儿的语言逻辑思维,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又如,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中节日、节气等内容,带领幼儿学习一些俗语。在春节,教师可向幼儿介绍“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暖冬倒春寒,瑞雪兆丰年”等民俗谚语,借此实施语言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在立夏,教师可带领幼儿学习“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等谚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的根源,实现教育活动目标[4]。

三、给予幼儿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表达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会随着幼儿语言表达经验的丰富而不断提升,教师给予幼儿充足、自由的表达空间,能让幼儿逐渐克服恐惧心理,学会主动表达[5]。对此,教师可适当地“退出课堂”,不过多干涉幼儿的想法与决定,尽可能多地为幼儿预留自由讲述、大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主动表达中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以幼儿区域游戏为例。首先,在区域游戏开展前,教师可借助游戏项目为幼儿创设自由表达的机会。教师可提出问题:“今天的区域游戏时间到了!小朋友们要玩哪些区域游戏?有哪些奇妙的想法?”围绕即将开展的区域游戏为幼儿设计话题,鼓励幼儿主动讲述自己对游戏活动的想法、思路,在游戏设计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其次,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可关注幼儿的动态,并适当地询问幼儿一些问题:“哇!你设计的游戏真精彩,可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设计灵感吗?”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自由表达中实现能力的提升。最后,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询问幼儿参与本次区域游戏活动的感受:“今天大家玩了什么游戏?有什么收获?”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分享游戏经验,借此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教学活动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探讨了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幼儿园教育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教学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其个体发展,更是幼儿未来融入社会、与人交往的重要基石。幼儿时期是能力发展的黄金期,教师应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其充分感知语言表达的魅力,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文娟.浅析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J].好家长,2023(31):27-29.

[2]庞桂菊.幼儿语言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改进[N].科学导报,2023-09-12(B03).

[3]古翠玲.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J].广西教育,2023(22):125-128.

[4]刘丽华.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3(15):78-80.

[5]宋琼.诵读创编童谣,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山西教育(幼教),2023(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