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STEM教育理念因注重实践性、探究性和跨学科整合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以“光的反射现象实验”为例,分析了STEM教育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课程的特征,指出了STEM教育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基于STEM教育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策略,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双减”;STEM教育;项目式学习;小学科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STEM教学模式再探”(FJJKZX22-69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燕霞(1984—),女,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螺阳中心小学。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课程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STEM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模式,强调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综合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小学阶段,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模式促进科学课程的创新与发展,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项目式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探索基于STEM教育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策略,对于推动学校教育的转型与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STEM教育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课程的特征
(一)实用性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提高教育质量,项目式学习恰逢其时。在STEM教育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实用性。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开展科学探究,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例如,通过“光的反射现象实验”这一项目,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光的基本特性,还能够探索光的反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应用反光材料等。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符合“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的教育改革方向。开展项目式学习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成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全面性
在STEM教育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全面性。通过设计和实施项目,学生不仅能学到科学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例如,在开展“光的反射现象实验”项目时,学生需要运用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全面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道德素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趣味性
“双减”政策提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强调通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来提高教育质量。在STEM教育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课程具有趣味性,这与“双减”政策的理念高度契合。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科学实验和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乐趣。例如,开展“光的反射现象实验”这一项目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光的基本特性,还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领悟光的反射规律。有趣的实验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二、STEM教育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方向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STEM教育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双减”政策的要求相辅相成,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点和学习风格,设计适合其发展的学习任务和项目活动。例如,在项目“光的反射现象实验”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1]。
(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在STEM教育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课程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这与“双减”政策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项目式学习强调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学习的意义和应用科学知识的价值。在“光的反射现象实验”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光的反射原理,还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理解镜子的成像原理、设计反光衣物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适应学科体系发展
在STEM教育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课程应适应学科体系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原理。同时,课程设计要注重跨学科整合,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合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避免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以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STEM教育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以项目为主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在STEM教育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其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引入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项目式学习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光的反射现象实验”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将“光的反射现象实验”作为核心项目,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例如,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反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实验任务,如:制作简单的反射镜装置并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学生可以分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2]。
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拓展项目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可以引入数学知识,指导学生测量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通过计算验证反射定律;可以结合技术和工程知识,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复杂的光反射装置,探索更多的光学现象。这不仅丰富了项目的内容,还能使学生在跨学科的综合应用中,提升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差异化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价值。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STEM教育背景下,项目式学习活动旨在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光的反射现象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光的反射原理,如光线的传播路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等。接着,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能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为什么光线从水面反射时会改变方向?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欲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和开展实验,例如制作简单的反射镜,使用激光指示器或白光源等装置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教师在此时应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记录数据,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原理,还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技能[3]。
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让他们探索不同材料对光的反射效果的影响,或者使用数学工具测量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验证反射定律。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开展实验的经验,还提升了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分析和理解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理,得出实验结论。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应在项目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讨论,让他们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对光的反射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未知的勇气,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教师为导向,助力学生攻克难点
在STEM教育背景下,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以导向者的身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的知识,帮助学生攻克项目学习中的难点,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实现学习目标。在光的反射现象实验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如何设计实验装置以及如何控制实验变量等难点。在这方面,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例如给学生介绍常用的实验材料和工具、示范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讨论,共同解决在实验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需要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以验证光的反射规律。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实验图表,并引导他们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据背后的原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或对科学实验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更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细致的指导和辅助。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学习目标,为后续进行更高层次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合作为载体,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在STEM教育背景下,项目式学习活动以合作为载体,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推理等方面展开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4]。在“光的反射现象实验”中,学生可能会面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工具、设计实验步骤和分工等挑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和决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角色分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团队沟通与合作,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相互比较和讨论,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收集、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从而验证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和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展示实验数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指导,帮助学生从数据中得出科学结论,并引导他们思考实验结果背后的原理。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本文探讨了基于STEM教育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双减”政策下的应用策略和效果。以“光的反射现象实验”为例,展示了项目式学习在优化课堂设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支持教师教学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这一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其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育模式,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并促进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龚凯健.浅谈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中的学习进阶:基于《2017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9(24):80-81.
[2]许其新.STEM理念下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2):4-6.
[3]张丽,田雪梅.STEM理念下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J].小学生(上旬刊),2022(9):67-69.
[4]刘捷飞.生本理念下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应用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