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题策略研究

2024-10-19 00:00:00绽瑞
求知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分值一直很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若想取得优秀的成绩,获得分数上的竞争力,就必须要确保文言文阅读题的正确率。相较于现代文阅读题,文言文阅读题解题存在较大的难度,这无形中会影响学生的考试心态。基于此,对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解题原则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题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题策略

作者简介:绽瑞(1980—),男,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难度比较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在文言文阅读题解题过程中失去信心,难以放平心态,专注解题。为此,教师应明确文言文阅读题在高考中的地位,归纳总结文言文阅读题解题原则,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学情及文言文阅读题的特点,研究解题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解题的自信和成就感,逐步引导学生放松心情,信心满满地应对高考。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题原则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言精练,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语言文字富有诗意,每个字都承载着一定的意义,有审美鉴赏价值和意义。同时,文章还富含历史文化信息,对学生学习并了解历史社会状况、道德观念等有积极帮助。学生若是文学常识储备不足或者记忆不扎实,就很难精准解读并翻译文言文全文,难以找出阅读题答案。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对学生来说是有较高难度的。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原则。一是全面理解原则。包括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型、篇章结构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解读阅读题,可快速定位问题核心,找出问题答案。二是灵活运用原则。包括灵活运用文言文常见词汇、句型、结构等,在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再进行阅读翻译将有事半功倍之效,有助于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题解题速度和质量。三是关注选项原则。具体是指文言文配套的阅读题,每道题目中的选项都应关注并阅读,以便加深阅读印象,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四是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原则。这一原则初看存在矛盾,但实则其强调的是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态度,务求甚解强调学生应对阅读题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最好是通过问题探究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具体含义。简言之,就是通过问题来解释文言文内容。不求甚解强调学生只需要关注应该关注的部分,其他的部分只做了解而不用过分探究。简言之,在文言文阅读题解题过程中,只关注当前问题的解释和解答,无须过分探究其与其他部分的关联。当学生掌握以上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原则后,其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质量和速度会明显得到提高,这有助于学生取得优异成绩。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题策略

(一)注重整体阅读,把握关键信息

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题过程中,学生只有全面了解文章的整体含义,才能快速找到阅读题答案。因高考时间有限,文言文阅读题解题过程不可占用太多时间,以免影响其他部分的答题时间和答题质量。若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文言文阅读题解题任务,学生就需要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关键信息。为此,教师需要在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一些整体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速度、质量及把握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尝试使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整体阅读方法进行文言文阅读,通过泛读文言文快速掌握文章大概意思,通过精读确定文言文的重点内容。如在泛读《劝学》这篇文言文时,学生就可以通过《劝学》中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来理解《劝学》的主要思想:劝导人学习,以列举的方式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主张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泛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提取信息的学习习惯[1]。在精读《劝学》这篇文言文时,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一要关注文言文的课下注解,尤其是文章中的重点字及词语,这样有助于降低文言文的理解难度,提高阅读质量。二要关注阅读语篇的整体性,不能断章取义。如文言文是非常重视标点符号的,一个意思表达结束后会以句号结束,有表示排比的句子时会以分号做标记。因此,学生需要关注标点符号,着重以句号作为起点和终点划分、翻译句子。三要关注上下文联系,形成语境意识,以便降低理解难度,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总之,整体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把握关键信息,做对题目,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练习。

(二)掌握翻译技巧,不可望文生义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掌握一些翻译技巧,这有助于他们快速理解整篇文章的具体含义,从而从阅读题目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同时,在运用翻译技巧翻译文言文全文时,学生还应注意不可望文生义,避免出现翻译歧义、错误或者不足等情况,影响对文言文的整体理解。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有很多,第一种是逐字逐句地参照课下注解翻译,这种翻译技巧虽然可以保障翻译质量,但却难以保障翻译速度,学生可在初步学习文言文时应用。第二种是参照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翻译,这种翻译技巧可以降低文言文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全文,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学常识基础,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第三种是契合语境翻译,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文言文泛读,便于学生快速提取信息,运用信息翻译全文。以上翻译技巧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但必须切记不可以望文生义。在《劝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教授学生一些翻译技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重要信息,完成全文翻译。以“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翻译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初期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翻译,“跂”是慢走的意思,古通“企”,踮起的意思,“之”是虚词,是不用翻译的,整体翻译就是“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看,但比不上登上高处见得广远”。

此外,若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以音形义”和“契合语境”两种翻译技巧。“以音形义”是指先认识需要翻译的字,然后通过这个字的发音、外形来确定其表示的含义。这是因为我国有许多汉字都是形声字,意义是潜藏在偏旁中的[2]。如“汆”从字形上来看是“放入水中”的意思,实际上表达的含义也是如此,是一种把食物放入沸水里稍微煮一煮的烹饪方法。“契合语境”是指文言文中的实词大都是一词多义的,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实词的具体含义。如“犯法当死”中的“当”,就不能按照现代文的理解认为是“应当”的含义,而应结合古代的语言运用情境翻译为“判决”。总之,掌握翻译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应谨记不可望文生义,教师应多带领学生进行翻译技巧练习,丰富学生的翻译经验,积累文学常识。

(三)注意浏览选项,从题中找出关键

新高考背景下,注意浏览题目选项,可以帮助学生从题中找到关键信息,进而找出正确的答案。断句题是文言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学生需要依据语境及意义判断断句的具体位置;文常题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常见词语、句子等的理解和记忆程度的题目,是常见题型之一;分析内容题、简答题、翻译题也是文言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并没有选项可供学生选择,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3]。在文言文阅读题解题过程中,学生可先解答断句题和文常题。这两种题型都有选项可供学生选择,也是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内容了解及翻译的一个切入点,学生可从选项中找出关键,降低阅读题解题难度。例如,文言文阅读题中的断句题:A.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B.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C.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D.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解题时,学生应先浏览选项,找出四个选项的异同之处,然后针对不同之处做针对性的阅读和翻译,从中确定最适合的答案。文常题也多以选项的方式出现,四个选项都有较多的相同之处,乍一看,好像每一个选项都差不多、都正确,但细心浏览以后会发现某一个字、词语有所差异,找到这样的关键之处,再进行细细的品读,就可以快速找到正确答案,提高解题速度。

(四)套用固定句式,准确翻译句子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授学生更多的文言文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教授学生一些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并将这些技巧整理成可直接套用的方法,以便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套用固定句式的方式来准确翻译句子,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现代文中有很多的固定句式,如“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为……”等,让人一看到这样的句子就知道应该放在一起进行阅读理解。在文言文中也有这样的固定句式,如典型的判断句句式是以“也”“者”为一句话的结尾;典型的被动句句式是“受……于……”及“为……所……”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套用这些固定句式翻译文言文句子,同时也可以依据现代文的句式结构来推理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以便更好地联系上下文进行语句翻译,加快文言文翻译速度,提高翻译质量[4]。在《登泰山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套用固定句式准确翻译句子,如“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这句话的结尾同时出现了“者”和“也”,学生就可以知道其为判断句,将其翻译为“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的长城”。文言文并不像现代文一样,会明显且多次使用固定句式,但其句式结构多是简约的,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位置判断句式并进行句子翻译。如“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这句话看似没有固定句式,但实则也是典型的介绍路线结构,通过“自”“历”“穿”“越”“至”几个动词,学生就可以确定句子的整体结构及表示的具体含义,从而较为准确地翻译句子。

(五)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意思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重视教授学生一些更有效的、可以不用阅读全文也能快速理解某一段文言文意思的方法。这样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速度,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运用能力。高考前,学生已经做过很多文言文阅读题解题练习,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文学常识和基本知识,但文言文中的实词多为一词多义,也就是说,学生即使在考前做了大量的文言文阅读解题练习,也很难保障记住的某个实词的含义与其出现在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的含义相同。因此,教师应在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教学中指导学生记住实词的基本意思及词义拓展特点,学会结合上下文来翻译实词的具体意思,进而理解文章意思。在《赤壁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意思[5]。如“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单独翻译后一句,很容易将“斗牛”翻译成“斗牛活动”,但结合前文“月出于东山之上”就知晓是月亮徘徊于“斗牛”之间,那么这个“斗牛”就只能是天上的星宿。再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中的“倚”字,通常会被翻译为“倚靠”,整句翻译为“倚靠着用歌声伴奏”,但实际上,从前一句“客有吹洞箫者”可以知晓同游的人在吹箫,那么后面的“倚”应该是“循”的意思,后一句应翻译为“按照节奏为歌声伴奏”。总之,文言文翻译并没有学生想象的那么难,学生也无须通读全文并翻译后才能做文言文的阅读题,只需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结合上下文意思进行合理翻译,就能快速理解文章意思,做对阅读题目。

三、总结

综上分析可知,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循全面理解、灵活运用、关注选项、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等基本文言文解题原则,教授学生具体可用的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帮助下建立文言文阅读题解题自信,夯实文言文学习基础,学会从整体、局部、细节等方面综合性分析文言文,理解文章意思,正确解答问题,保障答题正确率,获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许芳娟.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9(3):65.

[2]郑小强.新课标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J].快乐阅读,2013(1):17.

[3]闵长春.2008年湖南卷文言文阅读题解[J].湖北招生考试,2009(11):32-34.

[4]时鹏寿.春风放胆来梳柳:阅读题解题指导[J].中学语文园地,2006(6):40.

[5]宁可.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及应试对策[J].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7(合刊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