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2024-10-19 00:00:00李林竹
求知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数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小学二年级为例,围绕长度单位、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等知识点展开讨论,分析数感培养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教学参考,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与数学兴趣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长度单位;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

作者简介:李林竹(1986—),男,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西高山学区何坪小学。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和数学运算的敏感度和理解程度,良好的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二年级,学生会接触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等基础数学知识。本文围绕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三个知识点,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展开讨论。

一、基于长度单位学习的数感培养

长度单位是数学中基本的量度概念,是测量和表达空间距离的工具,对于小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度量和计量具有关键作用。认知长度单位有助于学生建立量化思维模式,培养观察力以及对数量和度量的敏感性。通过认知长度单位,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大小、长短、高低等特征,形成直观感知,奠定数学学习基础。认知长度单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度量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这种实践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观察、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一)实践活动促进数感培养

实践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通过实地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感知数学概念,建立抽象概念与实际事物的联系。例如,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可以直观感受长度单位,理解厘米、分米、米等概念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实践活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设计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如数学游戏、实践性课堂任务等,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数学是生动、有趣的,从而愿意主动投入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增强数感和理解能力。

(二)与日常生活结合强化数感

将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场景相连接,可以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感知数学,提高他们的数学敏感度和应用能力[2]。首先,利用日常物品进行数感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测量和比较生活中各种物品的长度,如课桌、教室、课本等。通过以生活物品为参考,学生能够在脑海中逐步建立长度单位与实际长度之间的联系。其次,利用日常活动加深数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活动,例如规划教室区域、制订旅游路线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选择教学角色与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认知发展尚未成熟,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对小学生的数感培养具有直接影响。第一,教师要在数感培养活动中扮演好启蒙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设计启发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发现、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认知框架。第二,教师要扮演好评估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思考过程、分析学生的问题解决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错误,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第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数学知识,以身作则,向学生展现自己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专业素养。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第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理解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3]。

二、基于100以内加减法学习的数感培养

加减法的基本原理涉及数学概念、运算规则和数字关系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等运算律。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为一个总数的运算,而减法则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学生需要熟悉加减法的关系,包括加法与减法的逆运算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学生理解这种关系,能够更加严谨地进行加减法运算,深化对加减法的认识。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在十进制的加减法运算中,当个位数相加或相减超过10时,就需要进位或退位。学生要理解这种进位与退位的机制,确保运算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一)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

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年龄特点,通过游戏活动实现数感培养。以“数学小猎人”游戏为例,游戏规则如下: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员作为“猎人”,其他组的组员则扮演“猎物”,每个“猎物”的身上都贴有一张数字卡片,代表他们的分数;在游戏中,“猎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尽可能多的“猎物”,并记录下“猎物”的分数,根据游戏规则对分数进行加减法运算,最终所得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

首先,游戏活动能让学习变得有趣。在游戏的作用下,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数学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其次,游戏活动强调实践和应用。在上述游戏中,学生需要结合现实情境,应用加减法来计算分数,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发展和运算能力的提高。再次,游戏活动鼓励合作和竞争。一方面,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制定策略、计算分数,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提升数学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学生要在游戏中与他人竞争,争取高分,由此产生学习驱动力,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最后,游戏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实时反馈。学生在游戏中能够及时获知自己的成绩,发现自己数学运算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够及时进行改正和优化。

(二)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设计了一个购物比价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分组扮演超市中的不同角色,模拟购物者选择商品的过程。每个超市提供不同价格的商品,学生需根据购物清单在各超市中选购商品并计算总花费。这一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数感。首先,学生需要有效识别和梳理购物清单上的商品及其价格信息,以满足购物需求。其次,学生在做出购物选择时,需要全面考虑不同超市商品价格的差异,从而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加深对价格概念的认识。而通过运用加减法计算总花费,学生可以加强运算能力。最后,学生需要分析运算结果,比较不同超市购物方案的经济性,这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判断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总体而言,这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依托生活情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数学知识应用,培养了学生在运算、判断和应用方面的数学感知能力,深化了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三)落实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

个性化学习强调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学习节奏和学习水平。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效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主题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学习,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差异化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特点,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差异,为他们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避免因学习难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学习效果。此外,差异化教学还重视个体化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方法、知识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难度,为每位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4],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数学思维。

三、基于表内乘法学习的数感培养

通过学习表内乘法,学生能够熟记乘法口诀,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规则。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利用视觉辅助工具

视觉辅助工具包括图表、动画、思维导图等,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通过视觉呈现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运算,提升其数感。

首先,视觉辅助工具能够将乘法概念形象化。利用图表、图形等视觉化工具展示乘法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乘法运算过程,深化对乘法的理解。其次,视觉辅助工具可以促进学生对乘法表的理解和应用。将乘法表以图表形式呈现,学生能够快速找到对应的乘积,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其对乘法表的理解和记忆。最后,视觉辅助工具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使用动画和数字排列等工具设计趣味性的乘法运算场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5]。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乘法,数感培养的效果更佳。

(二)实践应用

通过将乘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运用乘法的过程,从而拓展数感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可以设计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乘法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用乘法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购物计算问题,让学生根据不同商品的价格和购买数量计算总价。这种实践应用能够将乘法嵌入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理解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比如设计关于乘法的小广告、计算产品的价格和总收益的关系。这类实践项目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乘法知识的应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教师可以组织数学游戏或竞赛,使学生在游戏中应用乘法知识。例如,开展数学竞赛,考察学生乘法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结语

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数感培养的重要性和多层次的教学策略,强调认知、实践、生活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关键作用。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索为目标,借助游戏活动、实践活动、教学辅助工具等手段,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逻辑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有效的数感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也能为他们今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梦然.基于数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3(24):44-46.

[2]魏海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小学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3(15):7-9.

[3]陈静.基于数感培养的小学低年段数学作业设计[J].中小学班主任,2023(14):63-64.

[4]李海霞.浅析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7):63-65.

[5]顾春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探析[J].教育界,2023(20):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