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基础教育就是要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教育理念与要求贯彻到课堂之中,让教学过程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研—教—学”一体化能有效推进品质课堂建设,培养农村高中学生自主探寻、自我突破、自觉提升的能力,实现深度的学。教师对“研—教—学”一体化进行探索与实践,能创新开展集体教学研讨、校本研修、教学实践与反思,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现深度的教。师生共研、共教、共学有利于品质课堂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研—教—学”一体化;农村高中;品质课堂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首届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深度学习下农村高中‘研—教—学’一体化品质课堂的研究”(项目编号:Y20230061)成果。
作者简介:杨曙光(1969—),男,湖南省宁乡市第四高级中学。
2023年长沙市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用3—5年时间,树立以“民生保障有力、支撑贡献有为、结构协调有序,学生健康成才、教师幸福成功、家校社携手成就”为主要特征的“品质教育”新品牌。品质课堂是在“品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有品位、高质量的课堂,其运用混合式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与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教师进行深度的教,指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实现高效互动与协作。品质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以课程为单位,立足常态化教学,强化实践性研究,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有效的课堂混合式教学形式,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提升自身学习力。品质课堂需要师生共研、共教、共学,将教师的“研与教”和学生的“研与学”融为一体,通过“研—教—学”一体化的形式来落实品质教育理念。“研—教—学”一体化的品质课堂是品质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表现形式。
从学的层面来看,“研—教—学”一体化是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聚焦主题,自主开展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师生共研,教师指导学生落实“研—教—学—练—考—评”六阶段的“研与学”的学习流程。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项目自主进行研究,发现问题,生生互学互教,解决问题并提出新问题,从而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构建知识结构,理解并评价学习内容与过程,实现能力与学习力的提升。学生把传统的优秀学习方法与新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结合,形成混合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从教的层面来看,“研—教—学”一体化是指教师针对学习项目、学习载体、教学环节、创新学案、教学时间分配等方面进行深度研讨;教师发挥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实施师师共研、集体研究,结合课后服务和学生自主研究的新问题进行师生共研;教学研究常态化,不断探索与实践,及时反思,总结提升,并进行再实践,形成适合各学科的混合式教学新形式。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研—备—说—教—评—总”六阶段的“研与教”的流程,有助于教师实现深度的研与深度的教。
一、“研—教—学”一体化在品质课堂中的应用形式
“研—教—学”一体化品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分为研课、集体备课、说课、授课、集体讨论评课、总结反思六个阶段,以“研—备—说—授—评—总”的方法落实教师的“研与教”;其设计和实施分为学生预习自研、课堂展示互教、研究探讨互学、课堂对练、课堂检测互考、生生互评六个阶段,以“研—教—学—练—考—评”的方法落实学生的“研与学”[1]。师生将教学、教研、自学、评价、质疑、思维训练、能力提升等进行有机结合,落实“研与教”和“研与学”的过程,以研为前提,以共研的方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以新理念、新思维、新路径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
一是建立师生自主研读模式。教师集体研读教材、课程标准、新学考和新高考方向,研究练习题和考试分析,研究每一个学生。学生研读教材,课前预习,研究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探究学习方法,提升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是建立教师合作模式。课程内容是学生获得成长和发展不可替代的中介和平台。教师通过合作探究,判断哪些必须教,哪些可以让学生自学,哪些需要深教和教透彻,思考怎么将课程内容的育人价值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同时,教师以集体研讨形式完善课程结构体系,把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衔接、纵深增值,以期把课程内容讲深、讲透、讲活,展示集体智慧。
三是建立教师成长模式。教师自主反思,备课组内互助,专业技能与课堂应用紧密结合。教师改进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汲取他人经验。教师要注重研究案例和记录教学中的小事件,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完善。
四是建立自主提升学习力模式。品质课堂通过创新教学结构、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边学边反省。学生要自行研究课题,开展自主评价,同时思考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学会学习。
五是建立共同成长模式。教师通过说课,集体备课,互评课以及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资料分享进行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比较、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从而实现成长增值。教师要组织小组合作竞争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分组式、情境式、讨论式、辩论式、项目式、沉浸式等形式进行课堂实践,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情境中尝试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习力。
二、“研—教—学”一体化在品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一)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激活学生学习潜能
通过“研—教—学”一体化品质课堂实践,构建可行路径,形成操作规则并达成共识,在采用传统的好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又积极采用适合新时代中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产生新质学习力。
第一,先研后教、先学后教、先练后教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和育人效果。先研后教是指落实集体备课,发挥团队智慧。教师团队基于校情、学情设计教学内容,通过中心发言、集体讨论,形成文本材料和校级成果。教师团队基于班情与学情差异,求同存异,先研后教。先学后教是指学生先预习学习项目再上课,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或讨论后再教,帮助学生“会学”。先练后教是指学生先尝试习题训练,再通过课堂进行及时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看得懂、说得清、做得对、学得会,就能实现深度的学,提升学习效果。
第二,教有教案、学有学案、评有方案能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研—教—学”一体化品质课堂实施集体备课,编辑新学案。教案与学案的设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围绕核心素养,有利于科学实施五育并举,落实创新情境设计、学科融合、能力为要、育人为先的思想。实施过程要做到有课必练、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练必分层、限时,脚踏实地,以更高效高质地培养学生素养,增强学生关键能力[2]。
(二)高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教—学”一体化品质课堂在“新高考、新课程”的背景下,结合农村高中品质课堂实施现状,开展教学研讨、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是教师教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的教学问题。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初见端倪,教师在课堂中结合课程内容构建横向关联互动、纵向进阶衔接、纵深意义增值的结构体系。二是师生合作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共同创设课程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研—教—学”一体化品质课堂有助于培育一批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
(三)丰富学校教育形态,扭转农村教学现状
“研—教—学”一体化品质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以研为核心,沟通教与学,真正实现“五转移三结合”。“研—教—学”一体化品质课堂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追求教学效率最大化,实现以讲、听为主向以说、做为主的转移;限制讲的时间,实现先讲后练向先学后讲的转移;注重能力培养,实现由单纯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举的转移;重视学生个性和心理特征,实现无差异教学向因材施教的转移 。“研—教—学”一体化品质课堂将新时代教育资源库与常规教研相结合,将常规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问题相结合,将教师研训与构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自主教研体系相结合,农村学校教研生态有了新气象,并转变为教育教学的新质生产力。
三、“研—教—学”一体化在品质课堂中的应用路径
鉴于当前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学质量与人才质量的差距,农村学校需要寻找适合的途径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我们发现将“研与教”和“研与学”有机融合的“研—教—学”一体化品质课堂能很好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研—教—学”一体化在品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采用“两环四步六阶段”的策略。
(一)在教与学过程中实施“两环四步”
第一个环节是新知预习:一是自主读教材,知晓内容,感知梗概;二是查阅资料,补充知识,提炼知识;三是完成学案,在学中记,在做中悟;四是自主训练,巩固知识。第一个环节以四个步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现。
第二个环节是课堂互动与评价:实施“分组讨论、生生交流、教师点拨、学生练习”四步互动;落实“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成果展示评价、教师精准评价”四步评价。第二个环节的四步互动与四步评价有助于学生总结和提升。
(二)“研教与研学”实施六阶段
1.新知预习,生成问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根据学案自学,并将问题整理好,由课代表上交给教师查阅。学生带着预习所得和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学习。
2.创设情境,引发冲突——点亮思维火花。要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就要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引发学生的意识冲突,将学生的思维火花重新点亮,发展学生的情感。
3.自主研究,展示交流——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在学科课程标准和课时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学习的过程由“探究—发现—质疑—释疑”组成,学生以发现者的身份积极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甚至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
4.点拨精讲,归纳总结——精讲普遍性的疑点和难点,提升学生素养。一是适时点拨。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同研互助,采用“小先生教学”的方法,让学优生为学困生答疑解惑,教师则点拨补充。二是精准讲解。教师抓住学生所质疑的内容的要害,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区分个性和共性,以取得触类旁通的效果。
5.当堂达标,迁移训练——落实评价。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课堂问题设定了困难级别、完成时间和数量。师生一起研究和讲评,由教师示范解答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情进行回授,让学生进行补充训练。
6.课后反思,自主监控——完成复习与反思。学生需要对当天所学进行总结反思,加强巩固练习,补充学习笔记。教师也要针对课堂设计进行反思,并及时优化课堂设计。
四、“研—教—学”一体化在品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对当前“新教研、新课堂、新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增强了教师们的认同感。其次,立足常态化教学,推行实践性研究,为品质课堂研究成果的推广提供了可操作空间,课堂教学产生了新变化。“研—教—学”一体化品质课堂教学效率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发展。最后,对新时代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研究,形成了基本共识。一是“研教”结合。教师把研究校情、教情和学情与大单元教学的集中备课、合作备课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将共同研讨的好的教学方法、选取的好材料、设计的好练习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存疑的内容进行研讨后讲解,让学生学得更好。二是“研学”结合。学生先完成预习内容的练习题,教师再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中矫正,保证学生做得对、学得好。设计新的学案,引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研—教—学”一体化品质课堂教学必须在教育信息化下进行,将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教学高度融合,充分利用智慧教育设备开展教学。教师利用课内有效交流、作业、个性化教育,了解学生学情,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站在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兰.“自学、互学、展学”模式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20.
[2]李静.钱梦龙与蔡澄清语文教学比较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