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人性的光辉,折射出生命的意义。它们以精妙的语言、深邃的思想、鲜活的形象展现了人类文明的璀璨、绚丽。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同在时光长河中泛舟,与先贤大家跨时空对话,汲取智慧、感悟人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能够丰润心灵,涵育品格,更能提升语文素养,启迪写作灵感。在经典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经典文化中焕发创新活力。本文拟从汲古流今、体味言语、探赜索隐、创新求变四个方面,探讨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对于高中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启示,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汲古流今,丰润心灵
1.品味经典华章,涵育高尚品格
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道德智慧,如《左传》展现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毅勇气,《水浒传》蕴含的“替天行道”的壮志豪情,以及《红楼梦》描绘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深挚执着,这些均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读者通过阅读经典,深入品味其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故事,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述:“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历程,与其阅读历史紧密相连。”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在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汲取智慧之源,开阔人生视野
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杰出展现,更是人类智慧之精粹。从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的经典散文,再到《红楼梦》《西游记》等明清作品,这些经典之作都蕴藏着古人的卓越智慧与深刻思想。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就如同与历史上的先贤们进行跨时空对话,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亦明确指出,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能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们得以站在文学巨人的肩膀上,眺望人生的广阔天地,开拓视野,启迪心智。
二、体味言语,积淀素养
1.感悟经典魅力,积累语言财富
经典文学作品以其语言精炼、文辞华美之特质,成为语言表达的典范。例如,《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蕴含了朴素自然之美,《望庐山瀑布》(李白)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蕴含了豪放飘逸之韵,《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蕴含了苍凉感慨之情,这些经典均堪称语言表达的巅峰之作。学生通过深入阅读这些经典之作,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妙词句,揣摩作者所运用的独特的语言艺术,必将广泛汲取众家之长,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财富。
语文教材中不乏大量经典佳作。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警世之句,至今仍广为传诵。又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以瑰丽之笔描绘褒禅山的奇峻秀美,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再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兰亭集序》,书圣王羲之以行云流水般的一气呵成之笔,抒发对人生的深刻感慨,其笔下的诸多千古名句,如“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均为宝贵的语言财富。学生阅读这些经典佳作,深入领悟其中精妙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财富。
2.领略文化内涵,传承民族经典
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是语言的典范,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基因,深植着民族精神的根本。从《诗经》中浪漫抒情的诗篇,到《楚辞》中瑰丽奇特的想象;从唐诗的豪放不羁,到宋词的婉约含蓄;从《西游记》的诙谐幽默,到《红楼梦》的细腻哀婉,这些作品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就是与民族文化精髓进行深度的心灵交流。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的《诗经两首》为例,《氓》诗篇通过描绘一位被负心人抛弃的女子形象,深刻揭示了礼教束缚下女性命运的悲惨,其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等诗句更是细腻入微,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同情。《谷风》则通过君子对窈窕淑女的深情厚爱,折射出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阅读这些诗篇,不仅可以领略到先民的浪漫情怀,更能深刻感悟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同时,语文教材中选录的诸多古代散文亦是经典之作。韩愈的《师说》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崇知识、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苏轼的《赤壁赋》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句,则表达了中国文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崇高理想。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则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主旨,彰显了古代士大夫的隐逸情怀。阅读这些经典散文,能够让学生深刻领略古代文人的高尚人生态度,进一步感悟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三、探赜索隐,研习技法
1.剖析经典结构,借鉴布局谋篇
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语言艺术,更在于其巧妙的结构布局和谋篇设置。剖析经典作品的结构布局,能让学生学习借鉴作家谋篇布局的高超技法,为写作积累宝贵经验。
以《荷塘月色》为例,这篇散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绘日落、月出、虫鸣、鱼跃等景象的变化,渲染了一幅优美静谧的荷塘夜色图,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恬淡闲适。而《项脊轩志》则按照空间顺序的布局,由室内到室外,由近及远,先写轩内陈设,再写檐下风铃,继而写轩外竹林,由此及彼,相互映衬,既写出了项脊轩的幽静雅致,也抒发了作者淡泊宁静的心境。《兰亭集序》开篇写时间地点,中间详叙游宴赏景,结尾发出感慨;谋篇布局曲折有致,从游宴写到人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这些经典散文谋篇布局各具特色,或顺时间、或循空间、或起承转合,是值得学习借鉴的范本。
诗歌作品的布局谋篇也值得借鉴。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对偶句,先写眼前景,再写远方景,由近及远,突出诗人登高远眺、悲叹世事的心境。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由静到动,先写香炉峰如烟似雾的静态美,再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美,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的豪迈之情。这些诗歌的布局谋篇也各有千秋,值得细细品味。
通过剖析经典作品的谋篇布局,我们能深刻领会作家在结构安排上的匠心独运,学习借鉴他们的高超技法,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经验。
2.品评隽永语言,活用多彩修辞
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具备深远的语言魅力和华美的文辞,离不开作家对修辞手法的精湛运用。通过深入品味这些作品的语言艺术,并仔细揣摩作家运用修辞的独特方法,我们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使写作的文章更具魅力。
例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正反对照的方式,鲜明地彰显了范仲淹先忧后乐、先公后私的崇高精神。《师说》中,韩愈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师”的职责层层递进、鞭辟入里地阐述出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中的修辞技法更是丰富多彩。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运用比兴手法,以黄鹂和白鹭的美好意象,生动地描绘出早春的勃勃生机。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彩凤双飞”象征夫妻情深,以“灵犀一点通”比喻心灵相通,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通过深入品评经典作品的语言,并仔细揣摩作家运用修辞的精湛技巧,学生能够深刻领悟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会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PyvE480GIdzjBaAhLoXJ8Q==四、创新求变,彰显个性
1.以新视角解读,别开生面
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我们不应满足于浅层的理解和赏析,而应积极寻求新的视角进行解读,以独到的眼光进行品评。唯有如此,才能发现经典作品独特的魅力。
以《项脊轩志》为例,这篇散文以描绘项脊轩的宁静闲适而著称。然而,若我们转换视角进行解读,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这些深层次的意义正是通过作者对项脊轩的细致描绘而得以体现的。
再以《兰亭集序》为例,这篇作品以抒发人生感慨而广受赞誉。然而,若我们从书法的角度去品评,则会发现其中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的笔法,正是王羲之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其独特心境的外化。
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如同一面多面的镜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便会领略到不同的风景,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与智慧。
2.融汇经典元素,小中见大
在写作实践中,我们可汲取、化用、活用、借用经典作品的精髓,赋予作品文化底蕴的厚重感。
例如,当我们撰写一篇描绘秋景的散文时,可以借鉴《秋声赋》中对秋色“惨淡”“烟霏云敛”的细腻描绘,以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同样,在创作咏梅的诗歌时,我们可融入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孤傲意境,抒发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在撰写议论文探讨读书之道时,我们可引用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深刻见解,以阐述读书应秉持循序渐进、精思细读的原则。
这些对经典元素的巧妙融合与运用,可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厚重且富有底蕴,同时也可彰显出我们的文化素养与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