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阅卷时发现,考生的议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着三类问题:审题问题——行文过半发现偏题,难以自圆其说;积累问题——想不到论据,文章说理尴尬生硬;思路问题——逻辑混乱,无法形成严密的论证链条,通篇凑字数。这三类问题,归根结底是思维的问题。论述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知上,要学会不断追问、思考,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挖掘事物的本质,才能写出内容深刻的文章。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指出:“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某个驳论者,不妨称其为‘虚拟论敌’。这个‘论敌’可能会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虚拟论敌”的思想来自逻辑学家图尔明提出的论证批判模型。那么,让我们看看什么是“图尔明模型”,以及它对我们的议论文写作有何帮助。
一、 “图尔明模型”的特点
图尔明论证模型是由当代批判性思维教育理论先驱斯蒂芬·图尔明提出的,包含观点、根据、保证、支援、反驳、限定这六个成分。在议论文写作中,不妨把图尔明论证模型作这样的对应: “观点”即为“论点”;“根据”即为议论文的论据;“保证”是确保能从论据推出论点的其他前提或正当理由;“支援”不能直接证明观点,是对正当理由的支持;“反驳”即合理的质疑和辩驳;“限定”是让观点更为严谨、科学、全面的说理范围。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追问中构建自己的论证链条:
①根据情境指示,我要论证什么观点?(立论)
②在这个观点下,我要举出哪些实证?(论据)
③如何保证这些事例能够证明这个观点?(前提或正当理由)
④这个前提可靠吗?(前提成立的原则,支援)
⑤有反例吗?或者针对观点,你能提出相反的意见吗?(反对者意识,辩驳)
⑥观点是否只在某一范围内成立,超出范围则不成立?(限定)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缺失③④⑤⑥的追问,导致其议论文只剩下例子的叠加和孤立的论点,甚至有些“优秀”的考场文章看似华丽却存在逻辑空洞的问题。
二、 “图尔明模型”的移用
1.“正当理由”+“支援”,让论证更充分
在图尔明论证模型中,“保证(正当理由)”是最富创意的概念,为“根据”与“观点”提供桥梁和担保作用。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探求“正当理由”也是解决前文所述“观点+例子”模式问题的关键策略。正当理由被视作论证的基本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在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在事实依据和主张之间搭建这样的“桥梁”,因而将这一必备要素弃之不顾。
“正当理由”的界定是有争议的,通常的理解是“规则、原则、推理依据”等。规则、原则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我们要证明“杜绝餐桌浪费”这一主张,可以用“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样的道德原则作为正当理由。推理依据的含义则不甚明确,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好处”“意义”等(即以主张为前提将会产生的积极结果)。这样关于“好处”“意义”的表述属于条件判断,构成假言推理的依据。比如论证上述观点,我们可以这样阐述:“节约是人格修炼的重要途径”“节约是敬畏天地大道的重要表现”,等等。
用作“支援”的陈述,可以是事实、数据,也可以是相关的一般性陈述。在高中议论文写作实践中,我们常常引述相关的名人名言、民间谚语等作为支援。比如论证“为何藏锋可以赢得朋友,减少阻力”,我们完全可以用《庄子》“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等语录来回答,这样的引用兼具论证的说服力和修辞的感染力。
2.“反驳”+“限定”,让论证更严谨
“辩证思维”是高中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也是近年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热点,在写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将图尔明论证模型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能体现出思维的辩证性。这主要依靠反驳和限定这两个要素得以实现。图尔明论证模型中的“反驳”,与形式逻辑中的反驳并不完全相同。后者是对他人主张的驳斥;前者是对论敌驳斥自己主张的假设,主要通过指出例外情况尤其是指出反例的方式进行,驳斥的目的是为了给观点增加限定,让论述更为严密。
反驳和限定这两个补充要素并不是必须的,但是考虑到反驳条件存在的可能性,给主张增加限定词明确其适用范围的操作,无疑可以使得论证更加周密,体现出论者思维的严谨性。
比如在论述“开卷有益”时,可以引入“虚拟论敌”:有人说,开卷一定有益么?然后引用反例分析:《死魂灵》中的比什伽秋什么都读,但他并非饱学之士,而是缺少鉴赏力的傻瓜。最后对论点加以限定:开卷有益并不主张盲目开卷、胡乱开卷。读书需要我们睁开慧眼,看那些有益于身心修养的书。唯有如此,开卷才能有益。
/ 现场演练/
(202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
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佳作示范
摆脱“被定义” 敢于“自定义”
⊙ 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杨梦琪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被定义”,这些“被定义”的标签有时出于自我,有时来自他人。
从“社恐症”到“小镇做题家”,这些“被定义”的标签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我们的身份认同之路,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困惑与反思。面对“被定义”,我们需要理性地辨析,用我们精彩的“自定义”,赢得应有的尊重。【论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不应该如插在花瓶里的静物般“被定义”,而应该成为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不被设限,敢于自我定义。【前提】从走路都摇摆不定的先天性脑瘫患者,到捧回4枚银牌的“追风”骑手,孟村小伙儿宁金海不断定义新的自己;从因为学历而遭受质疑,到获得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第十二名,中专生姜萍用拼搏重新定义筛选人才的尺子;从风雨飘摇的嘉兴红船,到如今稳健航行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撕碎了“东亚病夫”的耻辱标签,坚持不懈地绘就了越来越美好的中国梦。【论据】真正的成长与成功并不在于他人的定义,而在于我们能够客观认知自我,勇于塑造自我,不断发展自我。【前提】正如鲁米所说:“你以为你是沧海一粟,其实你是一粟的沧海。” 【支援】
可能会有人说,“自定义”不就是标榜自我、哗众取宠么?赵括熟读兵书,善于权谋,最后还不是死于长平之战?某主播追求流量,博人眼球,最后还不是沦为他人的笑料?【反驳】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自定义”并非故意追求与众不同,而是强调要在与世界的互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辨哪些声音是真正对我们有益的,哪些声音只是无谓的“噪音”。明辨是非,去芜存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被定义”与“自定义”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被外界的偏见所左右,也不会盲目地排斥所有的建议与批评。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勇于塑造最好的自己!【限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生尽驰骋,撕掉“被定义”标签的青年终究要靠自己走出一条路。备好行装出发,走向“自定义”的前行之路,让各不相同的青春风采汇聚成最美的时代图景!【结论】
/名师点评/
文章开头亮明观点:理性辨析“被定义”。行文中,引入“虚拟论敌”:“自定义”是标榜自我,哗众取宠。并对其进行辩驳,增加观点成立的限定条件,使论证更加周密。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举了姜萍、宁金海等时事热点人物,也举了中国共产党这类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论据,使论证更加丰满。运用经典诗句作为支撑论点的前提,鲁米的名言名句作为论点的支援,增加了文章论证的说服力以及修辞的感染力。总体而言,这篇议论文具备了论证文章的基本要素,在当下的这种阅卷机制下,此类文章易受阅卷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