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2024-10-18 00:00张峰 黄媛媛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4年8期

语文是一门语言知识学科,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思维性等特点,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首优美的古代诗歌,这些诗歌是汉语言的典范和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藏的一部分。鉴赏这类诗歌,既能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也能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明鉴其中的思想感情还能帮助我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此外,明确诗歌鉴赏要求,探究诗歌鉴赏步骤,有利于我们的高考答题。鉴于此,本文对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进行探究,以促进我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

一、理解诗歌主题,明确赏析思路

在对诗歌的鉴赏过程中,明确诗歌的主题,能使我们拥有更加清晰的鉴赏思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第一次阅读的基础上,重读诗歌,并在这个过程中整理出诗歌的主要情感和象征。重读是为了找出可能在初读时忽略的细节和含义,整理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分析。比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首先,我们要去全面地阅读诗歌内容,再去识别出诗歌本身的主题。

《沁园春·长沙》的主题赞美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以及革命青年打破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豪迈气概。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理解这一主题是如何在诗歌的各个部分得到展现的,以此更进一步的加深对诗歌的认知和理解。例如,诗人描绘的长沙风光,以及他对过去历史的回顾,都是为了突出展现主题。另外,在理解主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对诗歌的字面含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更需要洞察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可更进一步了解到这首诗歌所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们还要联系时代背景,学会如何在解读中体现出主题的全面性和深度。这样我们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以此更进一步加深我们诗歌鉴赏的能力,从而促进我们自身能力的激发。

二、识别诗歌形式,认清诗歌架构

通过识别诗歌的形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从而更深入地解读诗歌的意义和艺术效果。一般情况下,诗歌有韵律形式、格律形式和结构形式三种,这也是课堂上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对于具体的诗歌鉴赏来说,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就比如说,以韵律格式为例,常见的韵律形式包括押韵诗、对仗诗、自由诗等。押韵诗是指诗句中有明显的音韵上的对应关系;对仗诗是指诗句中的字句在音韵和语义上相呼应;自由诗则没有特定的韵律要求。通过加深这方面的认知,我们就能够掌握相应的诗歌鉴赏方法,以此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

比如《登高》这首诗,它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凄凉而又磅礴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接下来,就可进一步分析《登高》的具体内容,可以将诗歌结构与诗意相联系。首联出句“风急天高猿啸哀”给人以壮阔、激越的氛围,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首联对句“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呈现了岁月流转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展现出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层层展开的结构,将自然景观与人生经历紧密结合,既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变化,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学会这样层层递进的分析,我们就能够加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分析诗歌语言,强化诗歌理解

诗歌语言与时代背景的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别,我们在鉴赏过程中,语言方面受到了较多的抑制,这也是诗歌鉴赏的主要难题之一。通过分析诗歌语言,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诗歌的意义和主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诗歌的词语和形象,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使用的具体词语、修辞手法和比喻。而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更进一步的学习,就能促进我们诗歌鉴赏的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以壮丽的江山与历史的沧桑为背景,抒发了作者那种淡然处世的豪放情怀。首先,词的上阕通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让读者既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想到周瑜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立岸凭吊、被胜地才人所引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接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的赞美和对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江山如画的赞美,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词的下阙借古抒怀,将周公瑾的“雄姿英发”和自己的“早生华发”做对比,自嘲一笑,感慨“人生如梦”光阴虚掷。通过这样详细分析诗词的语言,就能强化我们对其内容的理解。

四、探究诗歌背景,加深情感认知

我们在展开诗歌鉴赏时,往往只是一味对诗歌的语句、语义进行分析,并未对其创作背景、诗人简介进行整理。探究诗歌背景是理解和评价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创作时期、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具体的诗歌鉴赏流程来说,首先需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因为这样有助于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表达,同时,诗人的生活经历直接影响他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创作,而诗歌所创作的背景,一般都能够直观反映诗人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借助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更深入的进行诗歌鉴赏学习。

比如,《短歌行》这首诗歌开篇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里诗人以欢畅的饮酒场景为引子,抒发了对人生短暂、经历艰辛的感慨,通过对酒的描写,诗人展示了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思考。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设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里杜康指的是美酒,诗人认为只有通过享受美酒来排遣忧思。他写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人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最后两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强烈的豪情和慷慨之情结尾。全诗虽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却因诗词的隐喻和委婉的辞藻,而拥有了很高的艺术性。

通过这样的鉴赏,我们能够一步步地理解诗歌的具体含义,在对曹操所在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时,我们还能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歌所创作的意义。三国乱世,群雄并起。《短歌行》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策略服务的。但其中的政治内容却巧妙地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曹操用精妙的用典和比兴的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招揽人才的目的。

五、把握重要字词,直击诗歌内涵

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往往只在浅层次上进行分析,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也就导致鉴赏的质量受到严重的抑制。通过使用正确的鉴赏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主题和艺术表达,从而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而在具体的鉴赏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和重要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很有可能与主题或意义密切相关,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就可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比如,以《归园田居》这首诗为例,诗歌中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重点是“适俗韵”三个字,陶渊明开篇直抒胸臆,表示自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和愿望。这三个字直接写出了全诗的内涵,让我们知道这是一首田园诗。用关键词作为诗词鉴赏的突破口,以小见大,这是在诗词鉴赏时常用的技巧。坚持下去,就可以让鉴赏学习变得更加的完善,促进自身的能力激发。

六、进行诗歌赏析,落实鉴赏练习

想要真正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我们需要真正参与到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足够的经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学习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比如,《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的典型作品,通过对诗词的阅读,可以发现开头的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它非常直观地描述了李清照所要表达的感情:愁绪如同烟雾般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同时,我们也能够从中获取到诗词创作的背景,而这些都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诗歌鉴赏质量。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实质性的分析和探究,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完整地完成一个诗歌鉴赏环节。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我们应增强自己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及身边的各种资源和机会,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总之,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中,只有结合我们自身特点、认知规律以及不同年代诗歌之间的联系,立足诗歌本身,详细解剖诗人情感和创作背景,培养判断、创作、朗读能力,才能够强化我们的语文诗歌鉴赏答题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