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情感的结晶。诗歌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动人的韵律抒发作者的情思,传达作者的心声,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震撼。因此,诗歌鉴赏既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高中生在诗歌鉴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诗歌的意思理解不深、对诗歌的情感把握不准、对诗歌的艺术特色领悟不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诗歌鉴赏水平的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归纳出切实可行的“五步走”诗歌阅读方法,即精读品味,直观感悟;细析探究,深入挖掘;拓展延伸,开阔视野;内化吸收,灵活运用;实践感悟,升华境界。这五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注重诗歌阅读的基本功训练,也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指导;既突出诗歌阅读的情感体验,也重视诗歌鉴赏的能力提高。通过这“五步走”的诗歌阅读训练,高中生能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情感、全面领悟诗歌艺术,真正实现由“学诗”到“悟诗”的飞跃,最终达到提高综合鉴赏能力、塑造高尚情操的目标。
诚然,诗歌鉴赏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无捷径可走,需要我们只能在不断地阅读实践中去探索、去感悟、去积累、去提高。但“五步走”的诗歌阅读法无疑为高中生诗歌鉴赏水平的提高指明了一条路径。本文对这一方法的详细阐述和案例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精读品味,直观感悟
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就是要精读诗歌,品味诗歌,在直观的层面上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这一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朗读吟诵,以领略诗歌的音韵之美;二是把握意象,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一)朗读吟诵,领略韵律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独特之处在于诗人极为注重声音的组合与韵律的把控,以抒发其内心的情感。对高中生而言,鉴赏诗歌的首要步骤便是反复吟诵,以此深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音乐美。例如,姜夔的《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三》:“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通过朗诵此诗,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思归情切而难以入眠的焦灼心境。同样,《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中的“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所展现的悠然超脱,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二)把握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往往寄寓着丰富的情感,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同时,意象的综合也构成了诗歌的意境。意境是诗歌语言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与作者主观情感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诗歌意境或明丽秀美,或空灵飘逸,或雄浑苍茫,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朗读吟诵的基础上,高中生还要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人营造的意境。如“黄帽”“激流冰”“春风”“客灯”等意象的运用,都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涵。高中生要在反复吟诵中,设身处地感悟诗人的心境,领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准确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二、细析探究,深入挖掘
精读品味只是诗歌鉴赏的起点,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领会其艺术魅力,就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这是诗歌鉴赏的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要在两个层面上对诗歌进行深度解读:一是品读词句,以感悟语境的特点;二是分析手法,以领会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一)品读词句,感悟语境
诗歌是最讲究语言的文学样式,诗人在创作时往往会精心雕琢每一个字。因此,要领会诗歌的艺术魅力,就必须细细品味每一个词、每一句诗,去感悟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从字面上看只是写瀑布的雄伟壮观,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诗人豪迈奔放的浪漫情怀。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通过对历史的追思和人生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博大深沉的胸襟气度。由此可见,对诗句进行细致入微的品读,是准确把握诗歌语境、领悟诗歌情韵的前提。
(二)分析手法,领会艺术
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兴、铺陈、对比、夸张等,往往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助于更好地领会诗歌的艺术魅力。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春草”与“国破”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再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通过大量的叠词,渲染了诗人孤寂凄清的心境。可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是深入领会诗歌艺术特色的重要途径。
三、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诗歌鉴赏不能仅限于文本本身,还要将诗歌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中去考察,并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拓宽视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这是诗歌鉴赏的第三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联系时代背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比较阅读,以拓宽诗歌鉴赏的思路。
(一)联系背景,加深理解
诗歌创作有其特殊性,非常受诗人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此,在鉴赏诗歌时,学生要联系作者创作的社会背景及人生经历等,这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例如,在鉴赏杜甫的诗歌时,我们就要联系“安史之乱”的社会背景,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再如,鉴赏李商隐的诗歌时,我们要联系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内心的孤寂和怅惘。诗歌内容与创作背景紧密相关,在鉴赏诗歌时,只有将二者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深层内涵。
(二)比较阅读,拓宽思路
比较阅读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不同诗歌的比较,可以拓宽诗歌鉴赏的视野,深化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比较阅读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如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比较同一主题诗歌的不同表现等。例如,在鉴赏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时,可以比较二者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体会“李杜诗篇万口传”的深刻内涵。再如,在鉴赏咏物诗时,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笔下的“物”(如梅花)的形象,领悟诗人寄托的不同情怀。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发现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四、内化吸收,灵活运用
诗歌鉴赏的最终目的,是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的提升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过程中注重内化吸收,学会灵活运用。这是诗歌鉴赏的第四步。这一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二是迁移比对,做到触类旁通。
(一)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诗歌鉴赏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内化、消化的过程。我们要在鉴赏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加深理解,将所学所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例如,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我们要注意积累诗歌中的优美词句、精妙手法等,在写作实践中学以致用,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的语言素材。再如,在鉴赏现代诗歌时,我们要学习诗人捕捉生活细节、表现内心情感的方法,在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只有不断学习、积累、运用,才能真正实现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二)迁移比对,触类旁通
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还体现在由此及彼dTgBmXc1cn6VKhwougbbUw==、触类旁通的能力上。我们要善于将诗歌鉴赏的方法迁移到对其他文学样式的鉴赏中,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例如,在鉴赏诗歌意象时,我们领悟到了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对散文、小说等文体的鉴赏。再如,我们在诗歌鉴赏中学会了联系背景、把握时代特征的方法,这对于鉴赏其他文学作品也大有裨益。由此可见,只有善于迁移比对、触类旁通,才能深化对诗歌鉴赏方法的理解,进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实践感悟,升华境界
诗歌鉴赏的最高境界,是在反复吟诵、细致品味的基础上,与诗人心灵共鸣,实现情感的升华。这需要我们在鉴赏过程中注重实践和感悟。这是诗歌鉴赏的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这一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切身体验,以达到感同身受;二是心灵共鸣,以实现情感升华。
(一)切身体验,感同身受
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载体,鉴赏诗歌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要真正读懂一首诗,领会其中的情感,就必须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做到感同身受。唯有如此,才能真切地领悟诗歌的情感内涵,实现与诗人情感的共鸣。例如,在鉴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我们要想象自己置身于瀑布之前,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景象,体会诗人由衷的赞叹之情。再如,在鉴赏杜甫的《春望》时,我们要设想自己处在国破家亡的悲惨境遇中,这样,不仅能体会诗人内心的悲愤苦闷,更能对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感同身受。
(二)心灵共鸣,情感升华
诗歌鉴赏的最终目的,是与诗人达到心灵的契合,实现情感的升华。这需要我们在鉴赏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例如,在鉴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们反复咀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领悟作者返璞归真、淡泊名利的情感倾向,由此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诗歌鉴赏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艺术的熏陶,更是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
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高中生一定要主动投入自己的情感,在与诗人的心灵交流中实现情感的共鸣和升华,这样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魅力,实现自我的提升和发展。正如清代诗人王士禛所言:“味摩诘之诗,如入鼎鼐氏之室,芳泽烱然,一洗胸臆。”诗歌鉴赏带给我们的,正是这种“芳泽烱然”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