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作为高考语文的必考题。长期以来,该题的考查重点集中在文言断句、文化常识、多义实词、内容概述、句子翻译等方面。新高考改革后,文言文考查增加了简答题。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在前几年的北京卷、江苏卷中偶有出现。而自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出现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后,这个题型就一直固定下来,成为必考题。然而,不少考生对这种题型知之甚少,作答时难免不得要领、随心所欲,造成失分。因此,备考时对文言文简答题的命题类型及备考方略,必须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
文言文简答题的考查重点主要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脉络层次的划分与梳理、重要信息的阐释与解说、文本情感的把握与探究等。命题类型主要有以下七种。
一、阐释解说型
这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中或提出一个问题,或列举一种现象,或摆出一种事实,或亮明一种观点,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内容对此进行合理的诠释。如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题干分为两个部分:“子鲋批驳韩非”,这是文本中陈述的“一种事实”;“事实依据是什么”,是命题设置的问题,意在要求考生对“批驳”的依据进行解释说明,即子鲋凭什么批驳韩非,要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证据,令人信服。
根据材料二中的“韩非书云……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可知,子鲋批驳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是欺诈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鲋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根据“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巳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的时候,孔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他不可能对此表达自己的意见,子鲋便是用这一事实依据来批驳韩非“夫子善之”的观点。对上述事实进行分析可得出答案:
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他不可能对此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类题型,题干中常常有“……是什么”“什么样的……”“依据……分析……”等标志性词语。如2024年南昌市高三摸底测试题,“材料二中,韩非子认为依法治国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其具体举措是什么”;2023~2024学年武汉市高三调研试题“材料二中众人认为李及‘谨厚有行’,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李及这一特点”等。答题之前务必先辨清题型,这是高分作答的关键。
二、归纳概括型
这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围绕文本中的某个人物或事件设置一个问题,要求考生围绕这一问题,在文本中找出对应的信息,并有条理地进行概括,回答问题。如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题干中的“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是王夫之对李陵的评价,即提出观点;“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即要求找出文本中能够证明观点的事实依据。“哪些”暗示事实依据不止一个,要全部找出,然后按照逻辑归纳概括。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王夫之的观点“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这句话,意思是李陵丧失忠于汉廷的大节,背叛汉廷,是不争的事实,其他的事情也不用辩解了。然后,围绕“背叛汉廷,抛弃节义”这一观点,从材料中找到李陵的行为。根据材料一中的“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可知,李陵打仗失败后很快就投降匈奴,背叛汉廷。根据材料一中的“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可知,李陵投降单于后,受到单于重用,与降将卫律一道成为单于的左膀右臂,辅佐单于。根据材料一中的“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可知,曾是汉将的李陵不顾节义,率领大军追击汉军。将李陵的这些行为分类概括,就可以得出答案:
①李陵打仗失败后立即投降匈奴;②李陵与降将卫律一道成为单于的左膀右臂;③李陵率领大军追击汉军。
这类题型,题干中常常含有“简要概括”“概述”“分条列举”“……有哪些”“有哪几方面的……”等标志性词语或句式。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2022年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2023年高考北京卷“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赎罪之法’滋生了哪几方面弊端”等。
三、对比分析型
这类题型的特点是:题目选择一个切入点,要求考生对文本中涉及的不同人物或不同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彼此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如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
题目要求分析汉太子与魏文侯的相似之处。解答此题,可以从施事主体、施事方式、施事结果等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洞悉二者的相似之处,即:
①魏国、汉太子均因力弱而面临险境;②魏文侯、汉太子均通过修德敬贤避开了风险。
这类题型,题干中大多也有明显的标志性词语,如“比较”“分析……的相似之处”“……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请比较……的异同”“……是否相同”等。如2023~2024学年杭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两则材料均涉及‘学’的目的,而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023~2024学年高三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请比较材料中苏轼和荀子治国理政观点的异同”;郑州市2024届高三测试题“虞卿主张赵国‘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陈轸主张楚国‘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二人的策略中对敌国与盟国各是什么态度”等。
四、评论剖析型
这类题型的特点是:题目要求考生对文本中的某个人、某件事、某种现象或某种观点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透过现象,展开深层次剖析。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很明显,命题要求考生对司马光的观点展开评论,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司马光将“君”比作“圭表”,即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仪器;将“臣”比作“影子”——圭表一动影子就会随之而动,形象生动地阐述君主的一言一行对臣子产生的深远影响。解答本题,就是要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剖析“君”“臣”之间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君主务必端正自己的行为,牢记上行下效的古训。回答第一问,需联系上文“君恶闻其过……化为忠”的含义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需联系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撰书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这句话生动地阐述了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的道理。司马光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
这类题型,题干中常常带有“简要评析”“怎么看待”“……是什么道理,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评价……”“用……评价……,说说你的看法”等标志词语。如2023~2024学年杭州市高三模拟题“汉武帝认为汲黯‘无学’,陆九渊则说‘吾必谓之学矣’。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说法”;长沙市2024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请根据前两则材料,评价材料三第二段中赵柔的行为”;2024年广州市高中毕业综合测试“苏洵在《管仲论》中用‘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来评价管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等。
五、追根溯源型
这是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命题人常常引述文本中的某个事件或某种现象,要求考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深层原因,给人以启迪。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题目中“边境之间,稍得休息”是“果”,命题明确要求分析“具体原因”,这是题眼。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信息定位:“后赵王勒患之……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然后具体分析:根据“后赵王勒患之……求通使及互市”,可以概括出原因一,即后赵王石勒有意缓和矛盾,主动沟通;根据“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可以概括出原因二,即祖逖默许边境往来贸易,方便两国百姓;根据“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可以概括出原因三,即祖逖禁止各将领侵犯后赵百姓。通过对整体信息的分解,可以归纳出三个原因:
①后赵王石勒有意缓和矛盾,主动沟通;②祖逖默许边境往来贸易,方便两国百姓;③祖逖禁止各将领侵犯后赵百姓。
这类题型,题干中常常带有“……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何以……”“为何……”等标志词句。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孙奇逢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2020年新高考Ⅱ卷“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石家庄市2024年高中毕业质量检测“李贽为何认为君子‘尤能误国’?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等。
六、创新探究型
这是一种开放性的题目,命题要求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针对文本中的某种现象、立场或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需结合文本但不必拘泥于文本,可进行科学、合理的拓展联想,凸显自己的观点态度。如2021年高考北京卷:
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也有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请结合本段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一思想的。
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是如何阐明“相反相成的思想”的。一般而言,文言文简答题的答案要点必须来自文本,要紧扣文本信息作答。但解答创新探究型题目,则可以以文本为原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拓展,充分展示自己对问题独到的认识与理解,体现认识与分析问题的广度与深度。解答时要打破定式思维,不必完全依赖文本。
【参考答案】①文中说,人走路时,脚踩着的路要靠没有踩着的地方才能成为路;人的身体要靠手足才能活动,但能动的手足要靠不动的身躯才能活动。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的事物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用处,但是有用处的事物却要依靠它。譬如礼义,表面上对人没有成效,但有成效的事情要靠礼义才能完成。
要点①结合文本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形象的阐释,要点②由文本进行合理的拓展联想,阐发自己对“相反相成”的认识与思考,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七、脉络梳理型
这种题型是指命题围绕文本选择一个角度,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如事件发展过程、剖析论证思路、情感态度变化、事理逻辑关系等,重在考查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缜密的逻辑思维等能力。如2019年高考北京卷:
文章第三段对伯阳父的说法进行了批驳,请具体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
文本第三段的“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阐述了山川只是物质的存在,不是与人商量、由人安排的。接着,作者运用比喻论证,说明人类可以改变物质形态,但天理却难以被感知。最后指出伯阳父将国家灭亡归因于河流的荒谬。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答案:
①首先,阐述山川只是物质存在,是阴阳之气的流动造成了大地的震动,不是与人商量、由人安排的,直接点明“天人相分”的论点;②接着,运用老妇烹调、老圃灌园比喻论证,说明人可以改变物体形态,但天地无边、阴阳变化无穷,天理难以被人感知;③最后,驳斥了伯阳父将国家衰亡归因于几条河流的荒谬论断。
以上七种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型,各有特点,易于判定。认清了类型,才可以按照不同的要求,做到准确作答,规范作答。备考文言文阅读简答题要努力过好“三关”:
第一,过好阅读关。认真通读文本,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在宏观上为快速答题奠基。
第二,过好审题关。认真审读题干,找准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或句式,在微观层面准确辨明题目类型,确定正确的答题方向。
第三,过好答题关。规范作答,中规中矩,答案要努力凸显不同题目类型的特征,做到精准、明确。比如,归纳概括题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对比分析题要是非分明,凸显异同;评论剖析题要观点鲜明,剖析透彻;追根溯源题要内外因兼顾,谨防遗漏;创新探究题要立足文本,合理拓展……
文言类文本阅读与信息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样,要想做好简答题,就必须借助“读”,在通读、熟读、精读的基础上理解、分析、概括,如此才能从容作答,沉着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