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家庭教育课程,让教育动力生生不息

2024-10-18 00:00:00杨娜娜
教育家 2024年39期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积极探索家园协同育人新思路,对家庭教育现状展开调研与分析,通过落实家庭教育课程,全面提高家园协同育人水平,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调研先行,明晰家园问题。调研教师:由于集团化办园的形势所需,我们近三年招聘了大量新教师。目前,我园新教师占比51.61%,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亟需补齐家园沟通这个短板。根据调研反馈,教师对于家园共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相关策略与专业能力、不擅长与家长沟通的问题。

调研家长:调研结果显示,家长们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和期待各不相同,有的家长主张减少干预,让孩子“自然生长”,有的家长对幼儿园的事情不闻不问,有的家长对教师言听计从。理想的家园共育应是互通,要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优势互补,还要下一番功夫。

系列课程,家园从被动到主动。其一,实施五步教学法,让家庭教育课程不再是难解之题。基于教师调研的问题,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恰逢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全面落实“五步教学法”,我园紧随步调,通过“观摩培训—教研分析—样板课示范—模拟课堂—组织课程”等一系列流程,让家庭教育课程不再成为教师的难关。“五步教学法”引领下的家庭教育课程,使教师有底气、有自信、有方法,实现了从被动执教到主动引领家长的新过程。家长们能充分参与互动答疑,使教师与家长相向而行。

其二,给予所需,家长积极主动学习。基于家长调研的问题,我们需要帮助家长构建家庭教育基础逻辑与专业性。我园依托“牵手两代”课程,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从“知道”到“做到”,真正改善家庭教育的生态,助力孩子的发展。同时,教师鼓励家长提出问题与困惑,再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课程,使家长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专家课堂,精准把脉教育方向。调研中,我们发现家长对于幼小衔接、幼儿社会交往、儿童发展规律以及健康保育方面都有相关需求。于是,我们定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为家长举办“幼小衔接之全面准备”“父母如何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等专题讲座。

游戏导向,共建家庭教育课程。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实现其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我园以游戏为导向,引导家长认可游戏带给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建立适宜的家庭教育课程。

其一,游戏体验,让家长修“内功”。一是开设“游戏体验日”,让家长玩一玩孩子的游戏材料,感受材料带来的挑战、学习、社会交往等。这种沉浸式体验容易让家长发自内心地认同游戏。二是开设“半日活动观摩”,让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发现游戏带给孩子的快乐、满足、发展等,理解孩子的真正发展需要。

其二,开发亲子游戏课程,助力家长高质量陪伴。我们邀请家长搜集民间游戏的材料、玩法,带领孩子在家中畅玩民间游戏。同时,邀请家长参加“游戏达人进课堂”活动,带领孩子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此外,我们抓住重要节日契机,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比如,父亲节开展“爸爸本领大游戏闯关”,儿童节开展“亲子寻宝游园会”,增进亲子关系。

其三,搭建读书平台,引导家长向专业型育儿方向发展。通过“共享好书”“教育朗读”等沙龙活动,我们致力于帮助家长从经验型育儿向专业型育儿转变。通过阅读书籍,家长的关注点逐渐从孩子的日常饮食起居,转向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习特性及游戏支持等方面。例如,在共读《童年游戏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一书时,家长不仅能获取丰富的亲子游戏灵感,还能深入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成长规律,从而通过适宜的亲子游戏更好地接纳与帮助孩子。

家园协同育人的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家庭教育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为核心,努力构建稳定且专业的家园合作模式,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