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为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河北省张家口市幼儿园从自身做起,找准发展方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应对问题挑战,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推动幼儿园教育从“有质量”走向“高质量”。
培教师理念
“高质量”课程就是以“主题”为牵引,依据幼儿的兴趣与已有经验使各领域的课程内容有机联系,让课程的场地不再局限于幼儿园,让课程实施的方式不再局限于集体教学,以达到“结构性质量”和“过程性质量”双提升。
我园从改变教师理念入手,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一是在专家的指导下,引导教师站在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二是在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提高保教质量、加强师幼互动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极大提高教师科学保教能力和教育教学智慧,带领教师努力从“学懂教材”向“读懂儿童”转型。只有教师真正想幼儿之所想,为幼儿之所为,才能真正满足幼儿兴趣和成长需求,从而达到推动幼儿发展的目的。
定园本主线
为实现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幼儿园应脚踏实地,遵循课程实施的关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游戏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关系性原则是指师幼之间、同伴之间、家园之间构建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亲密关系;整体性原则是指对幼儿一日活动各阶段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整合,把教育意图整合成幼儿兴趣;主体性原则是指幼儿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在课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游戏性原则是指幼儿园课程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方式;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特征丰富幼儿经验。
随着游戏课程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园围绕“我们一起玩”开展园本化游戏课程,从教师的特长入手,以幼儿的兴趣为起点,依托冀北地区文化优势,构建本土化游戏课程, 让幼儿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并逐渐形成了“生活滋养品格、游戏激发天性、艺术浸润心灵”的三大课程主线。“生活滋养品格”指的是教师带领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真实的力量,从而深化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格。“游戏激发天性”指的是教师在尊重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伙伴、自主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发现并支持幼儿不断积累新经验,在深度学习中获得思维的发展。“艺术浸润心灵”指的是教师与幼儿一起创设艺术的环境,让美育进入幼儿的生活,温润感官、浸润心灵。在音乐中,倾听世界的声音;在色彩中,感受自然的神奇;在传承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做多元课程
领会自主性内涵。一般而言,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有权利、有能力支配和控制自己活动的特性。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游戏计划、游戏环境、游戏内容、游戏方式及游戏结果皆以幼儿意愿为第一准则。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游戏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幼儿已有经验与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与幼儿共同完成游戏环境的创设,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游戏机会与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游戏。推动幼儿在与幼儿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与材料的互动以及与空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同时,还要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依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灵活、综合地选择和组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达到提升幼儿经验的目的,促进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实现高质量师幼互动。在教研分享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有效的师幼互动需要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保持和蔼的态度,少一些提问、多一些倾听。此外,教师需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是支持还是干扰,要与幼儿保持同频,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活动,成为“合适的那个人”。
落实“项目式学习”理念。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品质。教师应提前确定课程的目标,在班本主题下,预设目标、制订计划,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深层次的学习与发展。
在“我们一起玩”的园本主题下,各班教师兴趣满满,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仔细筛选,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本课程,诞生了“与‘泥’在一起”“王河湾挎鼓”“皮影戏”“诗情画意”“葛瘦瘦的一封信—堡子里”“扎染的奥秘”“‘纸’想和你玩”等课程主题。
以“大四班里有条龙”项目式学习为例,大四班的幼儿从2024年元旦那天起就迷上了“龙”,他们沉浸在龙年的庆祝活动中,通过绘本阅读、资料收集、亲子故事会、龙的泥塑等活动不断丰富与龙相关的知识。幼儿共同讨论决定,新学期班级的项目活动为舞龙表演。从“如何舞龙”到“怎样制作一条龙”,从“制作方法”到“材料选择”,从“材料选择”到“材料收集”,一条生动的课程脉络逐渐在幼儿的讨论中清晰呈现,项目组也随之生成,分别是“物资组”“制作组”“舞龙组”“后勤组”“记录组”“机动组”。在制作、维修和表演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迁移了经验,还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提升了收纳整理多种类物品的能力。此外,这对于幼小衔接的能力准备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舞龙过程中,从动作练习到音乐选择,再到动作创编、场地标记,幼儿都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通过细致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指导和行为指导,并持续优化在材料提供、情景创设等方面的支持策略,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宜性。
遵循课程教育原则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基本要求和一般规律。一是应对一日活动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整合。二是不限制教育的空间与形式,实现“随时随地、每时每刻皆教育”。三是幼儿兴趣决定教育意图,幼儿需求决定教育目标。四是课程是师幼共有的,无论是在预设还是在生成过程中,都需要二者共同参与。五是幼儿是课程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主导,课程内容应是教师以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已有经验及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点选择制定的。六是整合多方教育力量与教育资源,优化课程实施路径,提升实施效益。七是注重环境、幼儿、课程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一切资源作为工具,丰富幼儿经验,打造多样化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