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研对于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还能提升教学质量与创新能力。通过科研活动,教师可以探索更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科研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教师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实践。长期以来,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幼儿园高度重视科研,致力于为幼儿提供更加科学、适宜的成长环境,帮助幼儿快乐成长。
课题研究助推课程优化。幼儿园课程优化对于其教育质量提升有重大的影响。我园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已经具有一定的特色,以省、市级课题为抓手,通过扎实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园“自主探究”课程质量的提升。此外,我园深挖研究价值,站稳儿童立场,端正课程优化理念。教育科研始终聚焦推进教育变革的思考与实践。课题研究能够真正让教师在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克服工作惰性、重塑教育理念。在课题研究中,我园采用“记录—对比—研讨”“放手实践—问题显现—辨析纠错”等任务模块,让教师积极碰撞反思,端正课程优化的理念,为课程优化筑牢基础。课题研究是内化并提升教师观察与评价能力的有效抓手,在此过程中,幼儿园带领全体教师复盘、回顾研究内容,围绕困惑再次实践,不断追问与思考,反复辨析验证。
形式创新激发科研内驱力。幼儿园教研工作着眼于教师科研内驱力的激发,让幼儿园的科研生态“活”起来。一是个性化分组,开展全员科研。各分园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将他们分为核心组、潜力组、个性组。核心组成员主要参与省市级课题的研究以及难点问题的研讨。潜力组的成员主要聚焦自身专业发展的相关内容,个性组主要由科研兴趣相近的教师组成。在这样的小组中,教师表达实践和思考成果的机会不断增加,且主体意识更强、参与程度更高。二是通道搭建,形成对话式研修。我们邀请省、市各类专家走进幼儿园,提供更多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定期利用信息化渠道,发布研讨内容,选定议题,鼓励教师对话;定期举办小型的主题沙龙进行面对面交流;采用合作研究方式推动形成科研团队,鼓励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寻找合作者、展现观点、互动碰撞,激发教师教育科研的内驱力。
思行合一,提升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素养是幼儿园“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幼儿园以“问题探究”为路径,帮助教师形成“悟”的习惯,提升专业素养与能力。教师关注、追寻、发现教育现实场景中偶发的、情境的、个别的小问题,是改变与提升的第一步,是“悟”的起点。比如,通过观察记录撰写制度,让教师沉下心关注幼儿的世界,立足幼儿视角发现不起眼的“小”问题;通过科研或业务负责人走进真实场景,交流点拨,帮助教师在常见做法中发现“小”问题……通过寻找“小”问题,教师可以逐步形成对教育实践的关注与研究的态度,并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
此外,形成“悟”的习惯还需要教师围绕一个研究内容不断地反思实践,从而获得持续成长的力量。随着时间线的拉长与持续推进,教师围绕研究内容的思考不断深入,可以形成更加丰富的认识。
积跬步,至千里。在活力科研的助力下,幼儿园“自主探究”课程不断优化,教师科研生态良性发展。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的比率不断上升,推动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发展。
云程发轫,培风图南。我园将以“钻研”“思考”“创新”为教研关键词,以问题、经验、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核心,高质量教研助推园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