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自然角诱导区,展现环境教育新样态

2024-10-18 00:00:00徐炀
教育家 2024年39期

自然诱导区不仅是幼儿亲近自然、探索世界的窗口,还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培养观察力的场所。目前很多幼儿园的班级自然角存在少互动性、缺层次性、无操作性等常见问题。为使自然角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浙江省杭州市虎山幼儿园提出一系列策略,探索自然角诱导区的新样态。

创设原则

自然教育理念下的亲自然原则。爱自然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孩子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野花和小鸟。教师应从生态学视角出发,为幼儿创设生态取向、回归自然的自然角环境,帮助幼儿在人生之初形成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生活化原则。只有在生活中的教育,才是自然的教育,是符合幼儿天性的教育。教师应借助幼儿园自然角,引导幼儿通过感官获取丰富的知识。

创设策略

触发自然角诱导区创设灵感。一是基于幼儿的生活兴趣,创设诱导区。比如,豆豆捡了一片浅粉色的花瓣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花?”教师说:“是樱花。”豆豆说:“它会不会马上就干掉了?”又走了几步,豆豆看到了深粉色的海棠花,豆豆兴奋地说:“这也是粉色的花,但它们不一样。”顺着幼儿的兴趣,教师带领幼儿创设了以花草为主题的自然角诱导区环境。二是结合教师的专长,创设诱导区。比如,教师提取了“干掉”“不同的粉花”这些关键点思考诱导区的创设:如果放置一本幼儿感兴趣的《彩虹色的花》,是否有许多语言领域的联想空间?如果投射一面镜子,是否能推动幼儿对倒影的探究?

规划自然角诱导区内容。一是注重多视角空间的内容创设。创设方式包括悬挂式、立体式、组合式。以悬挂式为例,在自然角诱导区悬挂纱布,目的是软化环境,起到划分空间却又没有明显割裂感的效果。二是注重饱和度色感的氛围营造。颜色的差异可增加视觉的丰富性,同时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比如,根据春季花草的色彩参考低饱和度配色的色彩搭配,给予幼儿宁静而和谐的视觉感受。三是允许内容暗示。比如投放《头上长满鲜花的男孩》绘本,用绘本中主人公帮助大卫头上长满鲜花的画面暗示幼儿进行情境下的活动。

丰富自然角诱导区资源。一是提供区内开放式材料资源。梳理出低结构自然生活材料、记录材料、工具材料、信息材料四大诱导材料,推动幼儿探索与材料的多个玩法。二是支持探索区外大自然材料资源。户外活动区块包括秘密小花园、四季小树林、农作物种植园、夏意百草园、生态灌木丛,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三是凸显区内外材料资源的关联。比如“花草拓印画”游戏,区内材料是干花、自然角掉落的花瓣、叶子、户外收集的花草。区外的自然材料是时令相关或者随处可见的材料,包括石头、海棠花、樱花、香樟叶、小野花、小草等。游戏内容是,幼儿找一找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用石头进行敲击,将花草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展现在作品中。

研究成效

幼儿的收获。一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从漠不关心花花草草,到有指向性地互动、探究,发现植物的特征、习性,进行照顾和养护。二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投放到自然角诱导区的材料,没有任何的目标限制,强调游戏本身和参与者的感受,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三是回归真实的环境。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幼儿发展,鼓励幼儿探索,为幼儿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

教师的收获。一是扭转教师教育观念。教师不再“成人化”,而是站在幼儿的视角,让一切变得“简单”。二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理解游戏、理解幼儿、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师能够持续追随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丰富诱导区环境。三是提升自然教育理念。教师怀揣着对自然的谦卑之心,和幼儿一起带着好奇探索自然、享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