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互动尤其以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是当下高校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然而网络互动中出现个人隐私泄露、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容易引起社会舆情,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很大压力,本来方便快捷的网络互动成了教师的负担,以致教师不再愿意与学生进行更多的网络互动交流,甚至使师生交流走向反面。师生网络互动面临的这一新挑战值得重视。
[关键词]网络互动;高校;师生关系;新挑战;策略
当前,网络互动交流已成为高校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由过去面对面和打电话交流,走向更方便轻松的网络微信、QQ等社交平台的交流。然而网络互动的自由性、非正式性、隐私的随意泄露、聊天记录和照片的随便转发和曝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舆情等,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受到新挑战。
一、师生互动的形式及特点
师生互动主要指师生之间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间接来往和联系,包括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发生的工作联系,以及满足情感交流需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以情感、认识、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1]。当前网络互动成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尤其以微信、QQ等社交平台互动成为普遍。这种新的互动方式具有随时性、自由性、匿名性、简洁性和非接触性等特点,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师生交流的频率和深度。师生互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变化和特点:
(一)交流方式的变化
1.由面对面交流变为网络微信、QQ等方式交流
网络互动极大扩大和改变了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以前师生间交流以面对面交流为主,教师或学生有什么问题或事情,当面交流,由于交流空间、时间的有限性,以及师生关系不对等使师生交流范围过窄、交流深度不充分,对于性格内向或社交恐惧的学生来说还会产生心理压力,出现有事情或问题不好意思当面说出口的情况。
网络互动极大改变和补充面对面交流的不足。学生更喜欢通过微信、QQ等网络互动形式进行交流。网络互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都可以进行线上交流,在同一时间可以和多人同时进行交流,互动的范围可以全面覆盖。网络交流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带来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有一种平等和轻松的心理状态,没有了尴尬和拘谨的心理负担,师生交流更顺畅。
2.由打电话交流变为网络交流
电话交流目前大多被网络交流所取代。在网络功能没有现在这样先进的时代,师生交流也会采用打电话的方式。虽然可以消除面对面带来的不便和尴尬,但对于不善交流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打电话常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教师经常有不方便接听的时候,会影响交流进行。随着网络功能的普遍应用,电话的使用功能似乎发生了很大改变,接打电话成了接快递、快餐、购物或突发严重事件时才用,不再是平时交流的首选。网络互动尤其微信和QQ交流具有明显的优势,交流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或语音留言可以长时间存储,随时都可查看和接听,不会因不方便而使交流中断。
3.严肃正式交流变为轻松自在交流
面对面和电话交流都有一种直接性的特点,交流时师生双方在语言应用和情感表达上常常是严肃和正式的,这会让学生产生紧张或不自在的感觉,尤其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不善社交的学生来说,这两种方式成为他们交流的障碍,因此,很多学生不喜欢面对面或打电话交流,他们更喜欢网络的轻松和自在交流方式,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学生可以无障碍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尴尬直诉自己的情感。
(二)网络互动的特点
1.网络交流的方便性
网络交流广受大众的喜欢和利用,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网络互动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具有平等性和开放性。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使用,快捷方便,省时省费。网络可以消除交流过程的紧张、恐惧和不适感,人人都可以轻松交流。另外,网络功能的完善,让交流有了更多的形式,可以随时留言、语音、视频、信息转发等。
2.语言使用的独特性
网络互动的语言呈现出与面对面或电话交流明显不同特点。面对面或电话交流时,语言表达具有相对正式性、严谨性和礼貌性等特点。而网络互动时的语言经常是非正式和轻松随意,少了严谨性。首先网络语言的简洁化。交流时一个字、一个词或缩略语就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情感,不需要把话说完整或说详细。其次,网络语言的谐音化。网络互动中经常使用谐音语言,可以简洁省时,可以因不善交流而缓解尴尬。第三,网络互动时大量表情包符号语言的使用。网络语言互动可以使用大量的表情包来表达感情和想法,比如拥抱、玫瑰、点赞、红心、大笑等多种表情包。表情包符号语言的大量应用,扩大和补充了面对面交流的表达样态,拉近彼此距离,瞬间可以化解陌生感和不适感,可以在轻松状态下深入交流和沟通。第四,语言意义的改变和淡化。一些特殊意义和对特定人说的词汇,在网络上意思发生了改变,如像“亲”“亲爱的”“爱你”“想你”“好喜欢”等词汇,在网络互动中被学生普遍使用,其中的本意已经发生改变和淡化,学生使用也仅仅想拉近距离,建立一种亲近关系而已,并没有特别的意义,教师也理解学生的心情和想法,一般不会去批评和指责。
总之,目前高校师生网络互动进一步拉近师生间距离,可以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情绪,以及困惑,都可以利用网络随时跟教师诉说,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也可以随时反馈给学生,网络互动的工作效率和时效性十分明显。
二、网络互动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首先,网络互动增加了互动的自由性,随机性和及时性,可以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让交流更充分、更深入,有利于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心理指导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现实中,网络互动却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忧虑,很多教师出现了对网络交流的顾忌,不愿跟学生在网络上深入交流,甚至不敢交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网络语言的模糊和语义的改变,以及大量符号、谐音语的使用,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生在网络互动中喜欢使用大量的模糊语言、表情包、谐音语,会让教师感觉不适应。学生很随意使用“亲爱的”“我爱你”“我好喜欢你”“你好帅”“你好漂亮”等面对面不能说出口的模糊语言。另外经常使用“拥抱”“玫瑰”“飞吻”等表情包与教师互动。这些模糊语言和表情包在网络交流中意义已经发生改变,如快递员常用“亲”这个字与客户沟通交流一样,公众都能接受,不会产生歧义和误解。学生大量使用网络用语也是现在大学生交流的特色,是想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和渴望建立亲近关系的一种直接表达,但这些网络语言常让教师陷入尴尬和不利的局面,如果教师总是太严肃回应,学生会觉得教师不近人情、不在乎自己,不愿意再跟教师多交流。教师如与学生一使用网络语言回应,就会被定为语言失当,甚至是违背师德,有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第二,网络信息容易被误读或误解。学生经常会把与教师交流的信息发朋友圈或转发给别人,极易被误读或误解,本来是师生私下交流的隐私信息,有可能会变成公开的社会舆情,社会舆情往往不顾事实真相,会出现对教师误解一边倒情况,教师会被冤枉至被指责为道德败坏。这会对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甚至由此失业。鉴于此,很多教师已经不愿意与学生更多的网络互动交流,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为了避免出现意外,交流也仅仅变成简单的问答而已,不会过多在网络上与学生就有关学业、情感和思想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第三,网络信息存在个人隐私泄露、虚假传播。个人隐私和虚假信息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一些大学生喜欢保留聊天记录和一些照片,而且法律意识淡薄,隐私保护意识不强,在与别人交往时,轻易相信别人,容易把与教师交流的信息通过截屏或转发方式传给别人,虽然自己觉得这些信息很正常也没有不良影响,但信息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利益”侵入后[2],就会通过网络曝光转发等方式制造网络舆情并可以利用网络舆情进行要挟或误导,导致学校与社会对立、家长与学校对立,严重伤害教师和学校的声誉,危害社会安全。这些严重的后果,极大影响和破坏教师与学生的正常互动和交流。
三、网络互动新挑战的应对策略
网络互动已成为当下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积极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网络互动出现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影响师生正常交流,需要处理好师生网络互动出现的新挑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首先,坚守教师的严谨,灵活回应学生热情。网络互动中教师的严谨与学生的热情是师生互动交流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教师在工作中,既要有方法去回应学生的热情,又要保持好与学生的边界感。语言和行为都要严格符合师德师风的要求,与学生互动中要保持严肃严谨的工作作风。“00后”的大学生,活泼热情,大胆直接。教师要妥善处理好严肃与热情的关系。教师在网络互动交流中的严谨与严肃有时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不好接近和交流,有距离感,学生心理上会不愿意跟教师交流,出了问题教师也无法第一时间知晓。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现代大学生的风格和特点,学会灵活适当回应学生的热情和直接表达,互动中讲究策略,能够走进学生的心里,也让学生走进自己,与学生建立充分信任,让学生愿意说实情、讲真话,愿意把存在的问题与教师沟通并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时,要坚守教师的严谨,当发现网络互动中学生的热情过度或语言不当时,恰当地终止交流,并及时提醒学生,这样既可避免产生误会又能与学生保持正常的交流与互动。
其次,把握师生交流尺度,了解学生心理状态。面对面交流的拘谨寡言和网络互动中的自由奔放是现在大学生的普遍现象,教师应该分辨清楚,处理妥当。现在有一部分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时会出现问题,他们虽然想与教师交流,但心理上存在社交恐惧,现实中不愿意或不敢与教师主动交流,但在网络交流中会充分进行情感展示和语言表达,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情感都能表达。这类学生在网络互动中往往喜欢跟教师深入交流,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但有时往往会忽视交流的尺度,容易把教师当成特别朋友,倾诉对象,甚至产生依恋之情。教师在与这样的学生网络互动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热情的特点,及时有效地与之交流,更要认真把握交流的尺度,不去迎合学生过度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当知晓学生的问题后,用礼貌的方式及时终止网上交流,既可有效与学生交流,又不会产生误解和过度解读。
再次,注意使用规范语言,谨防网络语言歧义。要认真对待网络语言和规范语言的使用。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符号语言在网络互动中常代表着赞美、关心、安慰、重视和鼓励等正常意义,师生间在使用时都明白表达的是什么。网络语言常常颠覆了规范语言意义,一些特定意义的语言在网络上使用时的意义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特定意义,另外,表情包符号语言的大量使用,丰富了情感表达。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和表情包也是想与教师保持亲近感、信任感和真诚感。教师在交流中有时也会使用网络语言和表情包,以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并非行为失范。但这些表达如果泄露、公开或转发极易引起社会舆情,对师生关系造成极大的伤害,网络舆情会对教师个人、职业以及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会导致教师不敢或不愿意与学生用网络来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牢记底线思维,谨慎使用网络用语或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的表情包符号语言,自觉使用规范语言,时刻与学生保持语言和空间上的距离。
最后,牢记教师身份,遵守师德师风。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和地位是不对等的,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在交流中占主动和主导地位。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解放思想或心理问题,给学生提供理论和生活上的有效帮助。教师的学识,能力和经验容易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教师的关注和关心也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依赖感,学生往往愿意与教师建立亲近关系。另外,学生在交流中,渴望被重视,渴望被平等对待。为了减少陌生感和社交恐惧感,学生更喜欢使用网络语言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可以尽快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心理依赖要保持清醒,牢记教师身份,自觉遵守师德师风,绝不可因与学生平等交流或成为朋友而出现边界模糊或暧昧关系。
结束语
网络互动给师生交流、学习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迅速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但网络互动中存在的道德规范缺失,个人隐私泄露,以及容易引起网络舆情等问题,削弱了师生交流的真诚性和真实性,也让教师对网络互动产生顾忌和忧虑。为此,面对这一新挑战,教师必须时刻牢记为人师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充分利用网络与学生保持积极互动,理性对待网络互动出现的问题,共同建立新的和谐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童星.网络与社会交往[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2]汪杰锋.高校师生交往关系的伦理异化与匡正[J].宜春学院学报,2022,44(1):105-109.
作者简介:赵传文(1969— ),男,满族,辽宁瓦房店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讲师,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西方哲学、高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