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研究

2024-10-17 00:00陈健勇陈紫薇
华章 2024年15期

[摘 要]大思政理念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旨在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高尚品德的新时代人才。风景写生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高校美术专业风景写生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风景写生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与创新策略,旨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风景写生课程,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提高风景写生课程的思政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大思政理念;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社会课堂中讲好“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方向,也极大扩展了由高校课程向社会实践全方位思政育人的边界。当前,“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将大思政理念深入美术专业风景写生课程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理念的积极回应,也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是中国当代教育顺应时代大势的体现,更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青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风景写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教育政策强调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风景写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实践。国家一直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风景写生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思政素养的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深厚文化素养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风景写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有助于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思政素质的新时代人才。风景写生课程不仅是一门艺术课程,更是一门具有人文内涵的课程。通过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风景写生课程往往只注重艺术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后的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引导,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大思政理念与风景写生课程的契合点分析

(一)大思政理念对艺术教育的要求与指导

大思政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强调的一种全面、深入、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要求所有教育活动都应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素质。艺术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艺术技能,更要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创作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社会正能量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艺术在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在艺术教育中加强实践教学,结合国情教育,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

(二)风景写生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与价值

风景写生课程是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它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与价值,风景写生课程通常以自然景观为对象,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创作,能够领略自然之美,培养生态环保意识,形成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在风景写生过程中,学生常常接触到各种地域文化元素,如古建筑、民俗风情等,这些元素反映了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通常需要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进行实践,这种社会实践经历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两者结合的可行性与优势分析

将大思政理念融入风景写生课程,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能够发挥出显著的优势。大思政理念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风景写生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承载思政教育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2]。通过将大思政理念融入风景写生课程,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主题性风景写生项目、情境式教学模式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大思政理念与风景写生课程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协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风景写生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在大思政理念下,风景写生课程不仅是艺术实践的平台,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3]。然而,当前风景写生课程在思政教育内容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革与创新。

(一)思政元素与艺术实践的脱节

当前风景写生课程中,思政元素与艺术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明显。教师往往只关注艺术技巧和形式美感的传授,而忽视了将思政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这导致学生难以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削弱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单一且缺乏深度

在教学内容上,风景写生课程往往过于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而忽视了人文景观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同时,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缺少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入探讨。这种单一且缺乏深度的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

传统的风景写生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相对滞后。教师多采用示范和模仿的教学方式,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教学手段也相对单一,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风景写生课程的评价体系存在不完善的问题。评价标准过于注重艺术技能和表现形式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全面考核。这种片面的评价体系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政水平,也无法有效指导教学改革和创新。

四、风景写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一)明确思政教育目标与要求

风景写生课程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在课程设置之初,就应该将思政教育的目标融入风景写生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自信。通过风景写生课程,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在风景写生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表现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风景写生课程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打下基础。例如,在风景写生课程中,在选择写生场地时,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历史文化价值、自然风光,以及思政教育资源等因素。例如,湖南湘西乌龙山、安徽宏村、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井冈山风景区、瑞金红井路景区等,从山川湖泊到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和淳朴的民风,具有深刻的红色文化背景,还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可以为高校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提供方法的素材和灵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这些场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定位和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生素材,同时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优化风景写生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设置

在课程结构上,可以将风景写生课程分为基础技能训练、地域文化特色写生、红色题材写生、创作三个阶段。基础技能训练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基本功,为后续创作打下基础;地域文化特色学习阶段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特定地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为思政主题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红色题材写生、创作阶段则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创作出具有思政内涵的风景写生作品。以河南太行大峡谷写生为例,在内容设置上,引入地域文化元素:将太行大峡谷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引入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绘画技能的同时,可以领略到由石头、石片、砖木、石雕等建筑元素的和谐组合,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其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对空间、建筑、植物、人物等综合要素的理解融入作品中。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作品中记录建筑、村落的美,传播美育效果,提升社会审美水平。在课程内容中融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等思政主题,例如,将挂壁公路、红旗渠、谷文昌纪念馆专题纳入写生训练中,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实践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增加户外写生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

(三)跨学科融合充实风景写生教学内容

跨学科融合使学生在特定的红色遗址、故居等风景面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风景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使绘画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情感的传递。跨学科融合法则打破了传统艺术教育的界限,将风景写生与文学、地理等学科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这种融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激发了他们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促进了全面发展。实地研学法则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人文的厚重。在革命老区或历史古迹的实地写生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绘画技巧,还能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和国家精神,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在传统图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利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在这种互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交流创作心得,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完成风景写生

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多景色融合进行二次写生创作等,为风景写生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这些技术手段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风景的美感和细节,提高绘画技能,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互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高效,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创造。

(五)根据风景写生教学内容构建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

风景写生作品评价不仅是艺术技能的考核,更是学生全面素养的展现。在评价中,重视学生创造力和主题表达,鼓励他们将个人情感与现实理解融入作品中,培养创新意识和个性。同时,对当地文化的挖掘与表现也是评价的关键,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作品评价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作品传递积极价值观念。评价需多元化,包括学生作品、教师评价及实践活动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艺术实践与思政素养。反馈机制也至关重要,它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方法,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出既有艺术才华,又有深厚思政素养的学生。

大思政理念下风景写生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强调思政元素与风景写生的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学内容改革措施,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思政素养,实现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

结束语

在大思政理念的引领下,风景写生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不仅是对传统艺术教育模式的挑战,更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积极响应。本研究通过深入剖析风景写生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探索了教学改革路径与创新策略,旨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这种改革与创新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促进了学生艺术审美和创造力的提升,实现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风景写生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参与,共同推动风景写生课程思政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2]马雪妍.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43(11):10-13.

[3]张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74-77.

[4]张廷,杨永杰.“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J].美与时代(中),2019(10):67-68.

作者简介:陈健勇(1968— ),男,汉族,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陈紫薇(1995— ),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湖南省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基金项目:1.湖南文理学院校级教改课题“红色文化融入风景写生课程中的路径和教改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YB2146);2.湖南省级教改课题“大思政理念下美术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风景写生》为例”,(项目编号:HNJG-2022-094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