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国传统美育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中华传统音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还蕴含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中华传统音乐对中国美育教育的影响,在实践中推动高校构建全面、多元、高水平的音乐美育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发挥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进而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育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美育教育;中华传统音乐;探索与实践
美育是党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提供了关键途径,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全面健康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传统音乐文化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的发展历史、人文情怀和地方特色,还可以深刻揭示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和民族思想精神。
一、传统音乐的历史美育价值
(一)古代传统音乐的美育传承价值
美育是将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有机结合,以培养人们的美学意识、艺术体验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为目标。它旨在提升个体对美的追求,培养艺术情操,塑造高尚品格。音乐作为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备受青睐、被广泛认可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美育价值。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9000年前。远古时期,葛天氏通过结合歌唱、舞蹈和音乐的方式演绎了一系列乐曲,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敬天常”“奋五谷”,以及“总禽兽之极”。中华音乐的起源在于远古时代的华夏先民对神明的敬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虽然当时的音乐仅使用了简单的语言,但表达了早期人类对美的认知、体验、感受、欣赏和创造的全过程。因此,中国传统音乐始终与美育密切相关,虽然尚未建立完善的美育理论体系,但其中所蕴含的朴素美育价值却极其重要。
中国在夏商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变迁,从原始社会逐渐进入了奴隶制社会。这一变化对乐舞产生了影响,由原本氏族共有的形式转变为统治阶级独享的宣扬思想的媒介。从内容上看,乐舞逐渐背离了早期的图腾崇拜和神灵信仰,转向歌颂人类在征服自然中的壮丽景象。例如,夏禹治理水患,造福人民,因此,创作了歌颂夏禹事迹的乐舞《大夏》。商代时期,巫风流行,于是出现了专门从事祭祀的巫女和巫官,他们在祭祀活动中舞蹈、歌唱,可以说是史料中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群。巫官和巫女的出现,象征着统治阶级对音乐审美水平的提升,也为夏商时期社会整体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间接引导的作用,因此,可以被视为中国传统音乐早期对美育的重要贡献。
西周时期,在宫廷中首先建立了完整的礼乐体系,它以周公的“制礼作乐”为基础。礼乐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即礼和乐。这个系统对后代文化、艺术、思想有深刻影响,重要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功能和音乐与情感的紧密联系。随着西周社会体制的崩溃和文化衰退,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和战国时期。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于当时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他积极倡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提倡恢复礼乐制度来教育民众,解决当时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孔子将教育与国家政治生活分割开来,建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育学生,其中,乐一课实际上是专门的音乐美育课程。此外,《诗经·大序》《礼记·乐记》《荀子·乐论篇》《史记·乐书》等作品中也记述了儒家思想认为音乐对人性具有教化和启发的作用[1]。可见,中国传统音乐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在儒家学派的推动下形成了系统的音乐美育育人体系。孔子结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类教育发挥了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美育传统。
在秦汉时期,宫廷设立了乐府作为特定音乐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编排、演奏和创作音乐。乐府机构还负责音乐教学活动,使音乐系统逐渐专业化,同时,乐府还对民间非官方音乐进行了收集和研究,并将相关资料保存为史料。因此,秦汉时期的音乐美育教育得到了稳定的传承。在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在曹魏政权给予重视的情况下,建立了清商署。两晋之际的战乱导致了清商乐与南方的吴歌、西曲的融合,使其成为在全国广泛传播的一种重要乐种,但是由于战乱的原因,这一时期的音乐美育教育整体呈现退步的情况。
隋唐时期,音乐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且音乐机构的设置不仅局限于宫廷,还扩展到了社会层面。在中央机构中,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机构,分别是“大乐署”和“鼓吹署”,它们负责管理雅乐和俗乐。主要职责包括祭祀、礼乐等大型活动的演奏,承担了传播音乐文化和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任务。隋唐时期中国音乐教育规模空前,值得提及的是,在这个时期,音乐美育教育成功地跨越了阶级壁垒的限制,无论统治阶层还是庶民百姓都能接受音乐教育。正是这种积极超越时代的美育自信,使得唐朝文化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所称颂。
宋辽金三个时期的音乐教育延续了隋唐时期的基本模式,仍然存在官学和私学两类教育机构,两者相辅相成,隋唐时期的音乐教育机构如大乐署等得以保留,其运行模式和规模保持不变。在明清时期,民间音乐文化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一历史进程中,说唱音乐和戏曲艺术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民间音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近现代美育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近代传统音乐的美育教育价值
中国近代学校音乐美育教育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密切相关,随着社会政治制度的转变,音乐美育教育思想也经历了数次变革。时代的发展对人们的思维产生了很大影响,新旧文化的冲突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促进了音乐美育教育的发展。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遭受了压抑。在欧洲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影响下,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他们认识到音乐具有潜在的美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并寄希望以音乐的传播来开启民智。学校是当时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机构,它成为音乐美育教育的实践先锋,晚清政府开设了“乐歌”课,通过学校教育来宣传新思想,为音乐美育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
蔡元培是中国首位提倡美育的人,他在1902年率先引入了“美育”教育,并将其视为重塑民族文化精神和塑造现代人格的重要途径。他在北京大学亲自开设和授课“美育”课程,倡导了“美育取代宗教”[2]。1907年,《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中,王国维详细探讨了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并充分确认它的重要性。他主张保持音乐学科的独立性,强调音乐教育的美学教育价值,这在当时混杂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3]。但是,这一理念并未得到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当时的知识分子更加重视将音乐运用于启迪民众思想、激发热血的工具,使得大多数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具备明显的政治色彩[4]。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的学堂乐歌,它将音乐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独立课程,并积极推行音乐教育实践,同时举办音乐讲习会、发表音乐论文,以及创办音乐学刊等活动,为中国音乐美育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1927年,萧友梅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音乐学院——国立音乐院。他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打下了基础,同时将西方音乐引入国内,为国内音乐教育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传统音乐对现代美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当今,随着全球文化交流不断增加,我们应更加重视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巩固美育教育的基础,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增强公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以最大程度发挥音乐美育教育的社会价值[5]。
研究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途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对于充分发挥其具有的指导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当前中国大学生的美育教育提供重要的思想价值引领。
(一)传统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
1.传统音乐的历史底蕴
传统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历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情感。因此,传统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传统音乐的文化传承作用
在现代美育教育中,传统音乐的文化传承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学习传统音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传统音乐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他们在面对多元文化冲击时,能够坚守文化根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传统音乐的审美教育作用
1.传统音乐的审美特点
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表现方式和情感内涵,展现出独特的审美特点。它追求和谐、平衡、自然和意境,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这些审美特点使得传统音乐成为现代美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传统音乐的审美教育作用
传统音乐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他们在欣赏音乐时能够敏锐地捕捉到音乐中的美感和情感;其次,传统音乐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他们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评价音乐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最后,传统音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使他们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能够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音乐作品。
(三)传统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
1.传统音乐的情感内涵
传统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如喜悦、悲伤、思念、哀怨等。这些情感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元素得以充分表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力。在学习和欣赏传统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和理解这些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世界。
2.传统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
传统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音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其次,传统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需求;最后,传统音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更加真挚和生动。
(四)传统音乐的创新教育意义
1.传统音乐的创新潜力
传统音乐虽然历史悠久,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仍然具有很强的创新潜力。通过对传统音乐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发掘其中的创新元素和灵感来源,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传统音乐还可以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
2.传统音乐的创新教育意义
传统音乐的创新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音乐的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不断追求新的突破和超越;其次,传统音乐的创新可以推动现代美育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为美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最后,传统音乐的创新还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传统音乐在现代美育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1.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在高校美育教育中,应将传统音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音乐。同时,还应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校园文化与艺术实践
学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和机会。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音乐比赛、音乐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传统音乐的表演和创作中来,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3.跨界合作与交流
学校可以积极与音乐机构、艺术团体等进行跨界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传统音乐在现代美育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合作与交流,可以引进更多的优质资源和先进经验,为美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中华传统音乐在中国传统美育文化教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不仅包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还拥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意义。推广和发展中华传统音乐美育教育,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促进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灵燕.《中外历史纲要(上)》美育素材的挖掘与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2]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4]张辉.论艺术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12):104-106.
[5]杜卫.美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李敏慧(1994— ),女,汉族,山西晋城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中外音乐对比研究。
基金项目:2023年申报立项江苏省学校美育科研规划课题“中外院校美育课程比较研究——以音乐通识类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23012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