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音乐鉴赏课教学策略探究

2024-10-17 00:00:00顾丽红
留学 2024年20期

音乐作为普通高中美育基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以美育人功能。近年来,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的音乐学习缺乏积极性、创新性、探究性、实践性;音乐教学未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评价手段比较单一等。笔者认为,新课程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突破。

实施“四T”教学,发展学生音乐素养

“四T”是指以“体验→探究→体现→拓展”为基本流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方式。“体验”,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感知音乐的美,参与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对音乐鉴赏形成初步感知;“探究”,让学生对音乐的美、音乐的作用、音乐的基本要素做出自己的判断;“体现”,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带入教师设置的编创活动中,表达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相关的知识领域。

该教学方式重视教师创设恰当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鉴赏体验;强调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注重创设师生、生生交流机会,促进学生展现个体或者小组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评价和探究体验;强调通过培养学生学会鉴赏音乐作品的策略与方法,拓展学生音乐鉴赏的思维和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习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课前自主探究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课程中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为此,有必要通过布置合适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的音乐学习。

如在《快乐的女战士》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形式查找关于该曲目的创作背景和曲作者的相关信息。上课时,学生们的回答超出了笔者的预期。当第二组学生的汇报完毕时,笔者认为他们的汇报几乎完整,正要对他们做出评价结束此教学环节时,第三组的学生竟然举手“抢答”。他们不仅收集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曲作者的相关信息,还认真看完了电影《红色娘子军》,并流畅地表达了观后感。此后,第四组挖掘的信息更为深刻,他们查到了《快乐的女战士》的音乐素材来源于海南民歌《五子山之歌》,并现场演唱了这首简短的歌曲。笔者肯定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表扬了学生们对学习任务“深度挖掘”的优秀品格。

音乐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为此,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时要积极鼓励学生探究,而学生往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其答案往往能给教师带来预设之外的惊喜,这种方式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文献查找、整理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创设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学习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交流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分析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机会,如在课堂设置“表演情境”“表演编创”等环节。

在教学“人音版”普通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一课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时,笔者设计了京剧表演编创的情境。首先教学生京剧的“唱”,之后又教学生京剧的“做”(表情、手势和步伐),然后分小组让学生交流,自主选择“唱”和“做”的编创表演。在进行小组展示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最后大家结合四个小组的表演探讨出最佳的编创组合。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探究,掌握了京剧“唱念做打”的表现技法。

学生通过交流,编创出虞姬的不同表现形式,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与展演,能更清楚、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体验、思维、情感以及学习效果、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向性和教学目标会更加准确。

实施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积极体验

过程性评价是对课程实施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评价的过程不仅包括学校外部和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之间和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过程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

如在“湘艺版”普通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二节《情感与体验-快乐的女战士》的曲式分析环节,笔者请每一个小组随旋律律动,请其余三个小组给曲子划分段落。当第四组的同学律动结束后,其余三个小组同时回答:分四个段。笔者接着补充:非常好!用音乐的语言写出来就是“引子+A主题+B主题+再现A主题”。笔者又追问:曲子哪一部分的旋律你们比较熟悉?学生G很兴奋地回答:引子部分和A主题就是我们一开始上课时演唱的两段曲子。笔者立即表扬学生G:你对音乐旋律的捕捉真灵敏!笔者继续对学生G说:你能模唱其中的引子部分和A主题的旋律吗?学生G自信地进行了模唱。他刚唱完,同学们自发地给他鼓了掌。笔者又补充了一句:谁能用音乐语言来表扬一下G同学的演唱?学生I主动站起来说:他的音色美、音准好、速度适中,听起来让人有快乐的情感体验。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音乐鉴赏课的全过程,如学生的纪律表现、表达的勇气、合作探究的意识等,及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可以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

以问题为导学的探究,拓展学生音乐视野

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创设逐级递进的问题引导开展鉴赏探究,可以引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感悟、鉴赏和评价,拓展音乐视野,激发探究性、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采用问题导学实施“人音版”普通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金蛇狂舞》传统作曲技法“螺蛳结顶”教学时,笔者先将《金蛇狂舞》C段部分的乐谱用倒金字塔的图片展示出来,并在钢琴上弹奏旋律,接着问学生:这段旋律有什么规律?学生A回答:像是一问一答。接着笔者再次弹奏旋律并不断加快速度,问学生:问句和答句有变化吗?学生回答:问句和答句都变得越来越短,老师弹奏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笔者又问:乐句越来越短,速度越弹越快,体现了划龙舟怎样的场面?全班同学集体回答:越划越快的场面。笔者继续问:从谱面上看这种创作手法的形状像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像倒金字塔,像螺丝钉。笔者马上说:我们把这种作曲技法叫作“螺蛳结顶”,这种创作技法不仅展示了音乐创作的巧妙,也生动地描绘了热闹欢腾的场景,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张力和动力。

以上从学生的生活实践、最近发展区出发,用问题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的节拍和节奏音型与音乐表现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掌握音乐艺术的独特表达方式和基本特征,提高音乐学习兴趣、拓展音乐素养。

以问题驱动的探究,让学生学会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能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的主要知识、思想方法和学科思维。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学会课堂总结。

如在“湘艺版”普通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七单元“音乐与姊妹艺术”第二节《音乐与诗词》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课堂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笔者先弹唱歌曲《但愿人长久》,之后问学生:这是哪首诗词?作者是谁?之后笔者又弹唱了艺术歌曲《沁园春·雪》,接着问学生:这是谁创作的诗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笔者用分解和弦为主的伴奏音型和柱式和弦为主的伴奏音型,分别编配并弹奏了两段简单的伴奏音乐,让学生们为这两首词选择朗诵的伴奏音乐。之后,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你认为诗词与音乐有什么联系?音乐对诗词有何影响?从《但愿人长久》和《沁园春·雪》的词的差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五位学生先后回答问题,较好地总结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或自主探究,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老师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去分析、对比,激发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音乐艺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不同地域、民族、时代有着不同的音乐文化创造,并直接表现为音乐作品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等多方面的差异。新课程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本文系2023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音乐鉴赏‘四T’教学模式研究”(批准号:2023B138)和2022年毕节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运用小学音乐‘四T’教学模式提升村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批准号:2022B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