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把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面临的挑战,以“三全育人”作为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视域,将“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与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有机结合,分析总结了两者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和践行原则,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教育着力点和实践路径,形成全员参与的联动协同培养的长效机制,实现家国情怀培育内容、形式及方法的创新,不断开启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新篇章。
关键词:高校;“三全育人”;家国情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9-0083-04
纵观古今中外,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和民族 才能长久存续。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范畴,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和精神归属,其凝心聚 力的功能对千百年来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和民族团 结复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习近平总书记 都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新时代 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要把家国情 怀教育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以实现 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根本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院野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 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 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 面。冶 [1]野三全育人冶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表 达了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指导下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是野三全育人冶的必然 要求
(一)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基
我国高等教育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也应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构建认真地筑基。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 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院野要用好 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 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 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 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冶各高校都要好好利用 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再辅以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指 导思想,便可以使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达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价值观 ,让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 。
过高校、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本身等多方开展联动协调配合,运用各类创新手段和方法最大最全面发挥各自力量,共同参与到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不断鼓励高校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武装。要求全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统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实现多方主体共同关心、互联互通的立体化育人新格局。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全方位育人。用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来系统地培养全方位人才。全方位育人把对人才培养提升到新的层面,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方位”“新使命”“新思想”“新方略”“新征程”不断助推下,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起点与终点,已经向前延伸和向后延伸,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深化与外延的拓展[2]。
二、“三全育人”与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
“三全育人”与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两者对大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应是立德树人,都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的培养。“三全育人”强调“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全面思路,家国情怀教育则注重培育的方面和方向。可以归纳为,“三全育人”是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施思路,而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则是“三全育人”的着力点。
(一)以全员育人为方向,播撒爱国情怀
教育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心智交流,涉及知识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以及意志行为的规范。它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下一代,帮助他们成长并实现自我成才。当今高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启迪思想,传授知识,其根本目标是保证个体自主性的同时,促进人的主体价值和意义的实现,使大学生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育的多元内涵中,德育占据核心位置,是育人的关键。在新时代德育不仅涵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升,还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格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应在全员育人的理念指导下,将爱国情怀的种子植入丰富多样且具扩展性的德育内容中。全员育人的视角要求高校的教职工无论是管理人员、服务部门还是各:系所,都需承担起育人的责任。此外,所有部门和个体都应重新思考其工作与教育学生的联系,定位自身在全面教育架构中的角色,并探索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育方法。同时,“育人”不仅是高校一方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事情,这样我们便可以以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本人构建一个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体系,从而进一步培育大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爱国情怀。
(二)以全程育人为导向,构建爱国情怀
全程育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周期。这包括每个学期从开学到期末、周末及寒暑假等不同阶段。学校需精心安排这些教育活动,确保没有空白期,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让他们的大学生活既充实又有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至关重要[3]。
时间维度是构建高校大学生德育培养体系的一条主线。全程育人是高校贯彻不仅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其亦为构建爱国情怀的导向。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全程育人要使爱国情怀融入大学生人生,并贯通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各项教育教学环节,并坚持立德树人与全程育人、立德树人与学科课程、立德树人与爱国情怀相统一。借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高校立德树人体系,提升党建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全方位涵养学生德行,实现全程育人。
(三)以全方位育人为目标,传递爱国情怀
全方位育人是从空间维度提出的育人要求,这里的空间维度是指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多方结合共同努力的,全方位的,如具有立体且创新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多样且有趣的教学方式,全面且生动的教学内容。通过多样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建立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并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传递爱国情怀,还有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艺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这种全面的德育教育,我们能够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多个维度上得到均衡的成长和提升。
三、新时代家国情怀深度融合高校“三全育人”的践行原则
(一)师生联动,做好不抛弃不落下的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是形成“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格局,是一个以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本人构建的“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全社会都应认识到,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前所未有的紧迫。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更是其质量的基石[4]。近年来,各地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设施设备以及教育教学的条件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加剧了高校的办学压力。尽管面临诸多困难,这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教职人员更应该迎难而上,积极配合学校在“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中建立多维联动机制,做好不抛弃不落下全员育人,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保驾护航。
(二)融会贯通,做新思想指导下的全程育人
全程育人是强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是从时间维度提出的育人要求。随着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全程育人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也是需要顺应新思想、新趋势的现实情况。高校应以开放的眼光,从崭新的角度去思考全程育人问题,对我国传统的立德树人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解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优秀且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全程育人方法,在合适的方式中融入家国情怀的培养。
全程育人不仅是时间要求,更是各阶段如何有效衔接并提升家国情怀培养的关键。这种衔接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进步,而不是生硬的拼接。只有每个阶段都做好育人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树立榜样,做到以个体激励下的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是从空间维度提出的育人要求,是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艺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应该积极在立德树人中树立具有家国情怀身边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引导人,以实现在个体激励下的全方位育人。因高校大学生处于同一个校园环境与氛围中,有着相似活动经历、相似的时间节奏和面临着共同的校园生活问题,所以他们可以更容易地产生情感、行为共鸣。
通过树立周围的榜样,可以促使大学生进一步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培养出“每日自省”的积极发展态势;同时,这种做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和共同提高,形成一种健康发展的局面。榜样个体对于群体的激励,群体对于榜样的学习,可以起到相互教育、培养和矫正的作用,进一步具象化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知行合一,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目前,一些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了解阶段,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深层认识,因此高校必须对在校大学生提高认知教育,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四史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构建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己,让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主动、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为了实现大学生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这不仅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教授,还包括学生在课余时间所获取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可以促使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对国家的情感内化并付诸实践,实现知识与行动的完美融合。
四、高校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使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与此同时,多种文化深度交流碰撞,全球化思潮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和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会受到各种价值观及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辨别力,阻碍了高校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成长。
(一)爱国情怀尚未升华至理性认知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国经过几千年历史的积淀,一代又一代国人不断地凝练传承下来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祖国、对民族不断深入认识的结果。经过十几年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熏陶,高校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爱国主义情感。但是当代大学生是在春风里迎着朝阳长大,没有体会过20世纪的艰苦岁月,虽已有一定爱国情怀,但尚未升华至理性的认知。目前,我们需继续深化青年对中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坚持立德树人为核心,在“三全育人”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青年更深刻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感。
(二)爱国情怀易受到良莠不齐思想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的普及,藏在社会阴暗面的社会亚文化渐渐地表露出来,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奢侈浪费之风盛行,某些自媒体夸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传播“外表极为光鲜亮丽、内涵伪装巧妙”的西方价值观。存在这些良莠不齐思想的网络、校园环境,容易使思想开放、热衷于新鲜事物但是没有较强是非观念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更有可能影响到其对爱国情怀的认知。
五、“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一)将爱国情怀融入教学,加强学生理论认知
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践“三全育人”方针,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将爱国情怀融入教学中,形成每门课程都有思政教育,每位教师都参与思政育人的局面。这样的教育模式旨在更好地适应学生成长、时代和社会需求,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认同感与责任感,确保教育内容和国家需求同步。
(二)将爱国情怀融入学生服务,增强学生情感认同
在全面育人的框架下,进一步巩固高校学生跟随党走的信念.各高校应在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同时。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成效显著的一体化高校大学生服务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让高校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由理论认知上升至情感认同,由心底发出:“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我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贯彻“四个自信”,亦可以提高民族认同感,提高国家凝聚力,让当代大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三)将爱国情怀融入校园,提高学生行为认同
在高等教育中坚持立德树人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致力于建立一体化的育人体系。通过举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完成“全面育人”策略的关键一步。这样做旨在确保高校将教育重心和目标集中在育人效果上,使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仅停留在情感认同,而是深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原则结合起来不应仅限于口头表达,而应体现于具体行动中。我们需要不IbOpkCwd3fY14W+VOAqdyPrtK/mpbLbtB7zcp1wDNmE=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工作着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应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大潮紧密结合,全力以赴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未来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援
〔2〕胡守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69.
〔3〕林毅.试论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及落实机制[J].齐鲁师范学:学报,2018(4):25.
〔4〕陈步云,房正.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9.
(责任编辑徐阳)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Patriotism among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ree all-round Educational Horizon
LIU Xiufang1,MING Lijuan2
(1.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Bengbu Medical University;
2.The Party Committee of the CPC,Bengbu Medical University,Bengbu 233030,China)
Abstract:Patriotic sentiment is the source of spiritual impetus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In the new era,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take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patriotic sent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patriotic education.By analyzing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education of patriotic sentiment,this paper takes three all-round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education concept and model of three all-round education with the education of patriotic sent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and then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internal logic and practice principle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two,so as to put forward the educational focus and practice path to address these issues,and guide the education of patriotic sentiment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and each link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established along-term mechanism for collaborative training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all staff,innovated in the content,form,and method of cultivating patriotism,thus opening anew chapter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 continuously.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ree All-round Education;The Education of Patriot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