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学大庆”运动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我国工业化道路的生动实践,也是毛泽东同志为提高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和素养而发起的群众运动,其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业化进程。因而,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深入挖掘和把握“工业学大庆”运动及其时代价值,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工业学大庆”运动;历程;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9-0006-04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因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快速演进的背景下,深入理解和把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业学大庆”运动,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实践遵循和价值指引意义。
一、“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历程
(一)历史背景
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杜鲁门主义的正式出台,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即“冷战时期”。在这种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采取了经济上孤立、政治上封锁的政策进而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撤回了所有援助我国工业发展的专家,并且废除了相关的技术合作协议,以打压我国工业的发展、阻碍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因而,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为巩固我国国防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中国人民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紧握以干为本,以实为基的实践品格和职业基质推进我国工业化道路向前发展。
为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现代化工业,哪有现代化国防?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科技革命和‘文化革命”,必须独立自主地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也是“工业学大庆”运动开展的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百废待兴,石油资源匮乏,加之国外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导致了党和国家面临诸多“卡脖子”的难题。但当1958年党中央做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决策以后,一个属于中国人的石油时代便来临了”。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作为中国石油发展史上的光辉典范,参与会战的5万多名石油工作者以“有也上、无也上”的创业风骨和“跨过洋人头、敢为天下先”的爱国情怀,凭借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指引和实干精神,仅用三年时间便累计生产原油1166.2万吨,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积贫积弱的羸弱局面,实现了石油资源的自给,彻底摆脱了“贫血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石油工业、国防事业以及国家工业化的有序发展。作为中国石油人典范的大庆石油人更是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冲天斗志和爱国热忱始终助力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庆这座英雄的城市始终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品格和风骨推动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说,大庆是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探索工业化道路的生动实践和成功典范。1964年,毛泽东同志在听取余秋里关于大庆石油会战的工作汇报时指出,“我看这个工业,就要这个搞法,向你们学习嘛!要学大庆嘛!”H因此,毛泽东同志在1964年发起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学习“大庆经验”和“大庆模式”,进而有序探索我国的工业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建设。
(二)发展历程1.初始阶段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我国石油能源紧缺、国外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技术面临“卡脖子”的背景下展开的,因而,大庆石油会战最初是以“安达农垦总厂”的名义展开的。可以说,在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下,大庆石油会战的详细情况是鲜为人知的。正是在“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推动下,大庆这座英雄的城市以及这座英雄城市所书写的华章开始广为人知了,并在毛泽东同志的号召和带领下,媒体的报道、宣传下,在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时期,“工业学大庆”在全社会范围内蔚然成风。
在“工业学大庆”运动蓬勃展开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各企业都如火如荼地开始学习大庆的发展经验、经营和管理模式。具而言之,在东北地区大范围地推广大庆成功的经验,并以此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模范,推动了区域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同时,全国各地翔实地以“大庆经验”作为学习的标杆,汲取其中的经验和价值,进而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干工业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添柴加薪。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便是“太原化工七车间”,早在运动开展之前就开始学习大庆的成功经验,车间工人不断夯实自身基本功,严于律己、砥志研思,凭借着“挑灯夜战”的斗志和实干品质熟练地掌握了车间机器的操作。再者,中国工业领域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工业学大庆”运动展开之前,并未充分且有效地学习和弘扬先进人物及其优秀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创新。但在“工业学大庆”运动展开以后,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全体员工,由上及下、众志成城,他们深入挖掘成功的经验、向身边优秀的模范人物学习、培养身边的模范典型,进而总结出较为完善的工作方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车间工人,推动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换言之,正是在“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推动下,我国工业化道路有序地向前迈进。
2.发展阶段
关于“工业学大庆”运动的相关报道日益增多。《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报刊,其充分发挥了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可信度高的优势,推动了“工业学大庆”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有序开展。也正是在此宣传背景下,“工业学大庆”运动在1971年迎来了“小高峰”。197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工业学大庆》,文中充分肯定了大庆以及大庆这座英雄的城市所取得的成就和形成的历史性经验,也阐述了大庆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榜样,而“工业学大庆”也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发展工业的道路[5]。在1971年《人民日报》的全年刊发中,有关“工业学大庆”的报道高达193篇。其中,有30余篇系统化地阐述了“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开展。而后,在1972年至1974年期间,《人民日报》所刊发的涉及“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报道稳定在100篇以上。即《人民日报》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工业学大庆”运动的蓬勃展开。同时,国家增设相关办公室,并设置了专门的管理部门。1971年,国务:增设“工业学大庆”办公室。1975年国务:召开第一次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要求有关部委要做好经验交流的准备。同年,国家计委拟定“工业学大庆”的6条标准[6]。这些政策和举措的实施,为“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深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高潮阶段
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召开。为进一步发挥大庆的模范作用,宣传大庆的成功经验,1975年1月,国务:召开第一次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增设“工业学大庆”办公室。会议指出,要构建“大庆式”企业,各省、市要召开“工业学大庆”会议以推进不同地区经验的交流,进而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基于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大庆式”企业的热潮,截至1979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大庆式”企业1万多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同时,这也标志着“工业学大庆”运动走向高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所强调的:“大庆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大庆精神激励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旗帜鲜明地阐述了在“大庆模式”的引领下、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激励下,广大人民群众秉持着“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冲天斗志和创业风骨,推动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向前发展。
二、“工业学大庆”运动的作用
(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展开,推动了在全社会范围内凝聚“向优秀看齐、向大庆学习”的社会氛围,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工作斗志,进而充分地发挥了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和工作热情,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在“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推动下,建构了新型企业管理制度,从“岗位责任制”再到“大庆式”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建立,其是对“鞍钢宪法”的创造性发展,引领了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并在总结成功经验、增设模范标杆的过程中,实现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总体而言,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对组织建设的作用
“工业学大庆”运动推动了新型企业党的领导模式的建立。“工业学大庆”运动是在党的领导下展开的,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办公,通过建设基层党支部以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和领导作用,切实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工业学大庆”运动是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展开的,在学习“大庆经验”和“大庆模式”的创业过程中,切实地提振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风骨,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和斗争意志。并且在全社会范围内所形成“人人学铁人、人人做铁人”精神的引领下,先进个人标兵以及优秀集体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不断推进组织的改革和创新。在“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推动下,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持续强化基层工作,进一步深化了党群之间的联系,充分展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锻造和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促进和完善了党风建设。
(三)对人民群众的作用
“工业学大庆”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推动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播和弘扬,这也就推动了如“两论”“两分法”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人民群众中的进一步深入和融合。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引领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立足现实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进程,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特别是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工业学大庆”运动提振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信心和斗志。并且“工业学大庆”运动进一步团结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民族气节,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大人民群众基于自身的实践活动推动着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践进程,助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序展开,持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魂聚力、添柴加薪。同时,在“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激励下、在“大庆经验”以及“大庆模式”的引领下,深刻且厚重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进程,这也为全面且细致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重要的价值遵循和实践参考。
三、“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时代价值
(一)理论价值
“工业学大庆”运动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普及和弘扬。首先,“工业学大庆”运动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展开的,坚持和贯彻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而言之,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天寒地冻、牛忙漫天的恶劣环境展开的,会战员工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大学《矛盾论》和《实践论》,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践引领作用,进而全面分析会战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可以说,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大庆石油人战天斗地,取得了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将贫油的帽子扔到了太平洋中去。再者,“工业学大庆”运动弘扬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业学大庆”运动强调全社会要向优秀典型、模范学习,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硬化、僵化的生搬硬套,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进程。
在“工业学大庆”运动的背景下,全社会深入学习大庆的成功经验,深入学习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作者所创造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挖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中的爱国热忱、民族气节和斗争品格,进而持续涵养自身的精神之钙、补足精神之基,继而进一步投身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之中。完全可以说,“工业学大庆”运动推动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弘扬和发展。
(二)实践价值
1.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对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辽宁辽阳石化公司时指出,“我们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那种不要国有企业、搞小国有企业的说法、论调都是错误的、片面的。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7]。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展开的“工业学大庆”运动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形成了重要的改革经验和实践模式,也为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深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和价值参考。因而,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挖掘和把握“工业学大庆”运动中凝结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在“工业学大庆”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解放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推进企业以及工人思想的创新性转变,进而推动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推动东北振兴、发挥“能源压舱石”作用
东北地区始终是我国的“工业重镇”,对于我国总体的工业体系以及国家工业能源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要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中履职尽责,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8]。因而,为进一步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发挥其“能源压舱石”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保障作用,必须深化东北地区的产业和企业改革、发展新兴产业,有序且有效地汲取“工业学大庆”运动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以文弘业、以文培元,进而推动东北地区产业,捍卫国家能源安全。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9]“工业学大庆”运动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大庆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大庆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地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典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10]。因此,深入挖掘在“工业学大庆”运动中所发挥重要精神导向作用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时代价值也是尤为重要的,发挥其“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核心基质、发挥其“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11]的创造性引领作用,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培育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推动其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建设之中,进而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完成产业结构转型,推进构建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必须指出的是,在产业优化和转型的过程中始终要做到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深挖东北地区原有的产业潜能,发展新兴产业,激发新动能,推动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结语
概而言之,“工业学大庆”运动是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品格和风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因而,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充分理解和把握“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发展历程,挖掘其时代意蕴和价值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要的指引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99.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80.
〔3〕王建阳,李万鹰,张盼.唯物史观语境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引领作用[J].大庆师范学:学报,2024,44(2):30-39.
〔4〕余秋里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99.〔5〕“工业学大庆”[N].人民日报,1971-06-20.
〔6〕,宝华.,宝华回忆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261-262.
〔7〕奋力书写东北振兴的时代新篇——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东北三省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纪实[N]人民日报,2018-09-30.
〔8〕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09-10.
〔9〕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振信心催人奋进[N].新华社,2023-09-10.
〔10〕习近平总书记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的贺信[N].新华网,2019-09-26.
〔11〕赵金子.从毛泽东“工业学大庆”到新时代大庆精神的演进逻辑[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3):1-5.
(责任编辑 徐阳)
The"Learn from Daqing in Industry"Movement and Its Time Value WANG Jianyang1,LI Anni1,LI Chunmei2
(1.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318,China; 2.Foreign Languages School,Chifeng University,Chifeng 024000,China)
Abstract:The"learn from Daqing in industry"movement is avivid practice of the Party leading the peo-ple to explore the road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and it is also amass movement initiated by Mao Zedong comrade to improve the Chinese people's ability and ac-complishment of independence and self-reliance,which promotes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China.Therefore,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orientation,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to deeply explore and grasp the"industrial study Daqing"movement and its times value for building asocialist modern power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The“Learn from Daqing in Industry”Movement;Course;Time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