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对外交流

2024-10-17 00:00黄云海

摘要: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辽西地区进入青铜时代最早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它的发现与研究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众多器物分析,探讨其与周边同时期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夏家店下层文化在中华文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夏家店下层文化;文化因素;交流传播

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9-0001-05

本文所探讨的辽西地区是按照张忠培先生对辽西地区的定义,“主要范围是位于北纬41—45o,东经117—124o的医巫闾山以西,北至西拉木伦河两侧,包括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小凌河及其支流的广大区域”。夏家店下层文化主要集中在老哈河中上游、教来河上游、大小凌河及其支流一带,沿河流两岸分布,其范围北面到西拉木伦河,南面到渤海,东西分布大致以七老图山和医巫闾山为界,西南则以燕山山脉为界[1]。

夏家店下层文化作为辽西地区进入早期青铜时代的一支重要文化,其内涵较该地区史前诸文化相比,出现了较多变化。如平底筒形陶器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为主流的三足陶器。彩陶几乎消失,而后出现的是另一种彩绘陶,并且盛行[2]。还有社会结构的改变,出现了大量的石城遗址和规模巨大的祭祀遗址群,从石城的选址以及骨镞的出现,反映出防御性的特征,以上因素都表明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同时期周边的众多文化之间的交流越发明显。不同地区的文化因素也逐渐在辽西地区汇聚,使得夏家店下层文化成为集合众多文化但还有其自身独特因素的一支独W7wzyL+5Z47vezs1wDS9Gq6m+ZhEIYPwlXilvFqaAFw=具特色的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器物种类较多,包含精美的彩绘陶器、磨制石器、骨器、玉器及青铜器等,其中大甸子墓地出土的彩绘陶器,纹饰复杂,器形丰富。如彩绘陶鬲,这种三足陶器造型特征在辽西地区史前诸文化中并没有出现,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所独有。其彩绘纹饰图案与中原二里头文化以及石峁文化中的兽面纹样也十分相似,同样的还包括具有中原因素的陶质鬶、爵、盉等礼器。此外骨器包括大量骨镞以及一些骨质口簧,与石峁发现的也十分相似。青铜器方面,出土的青铜耳环又与朱开沟文化的相近。除此之外,玉器也十分精美。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的众多器物中,既有其文化自身所独有的因素,也有受到其他文化影响后产生的不同于自身的器物。通过整理这部分材料后发现,在当时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周边区域的交往十分密切,不断吸收各文化因素来充实自身。下面从以上文化因素对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互动与交流进行探讨。

一、夏家店下层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互动

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西辽河流域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铜制品的出现,城址突出较强的防御性功能,以鬲为主的陶器取代了延续数千年的筒形罐[3]。最重要的是敖汉旗大甸子墓地出土的陶鬶、陶爵、陶盉、漆觚等遗物在以往辽西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并无发现,且与二里头遗址中的同类器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图一:1、7)。在已发表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仅有北票市康家屯遗址[4]和北票丰下遗址[5]中有与大甸子墓地相似的子母口器盖,特别是康家屯遗址中器盖T2204④:9,无钮,素面,与大甸子M666:6和M910:3器盖几乎一样。根据发掘报告可知康家屯遗址与丰下遗址年代相当。有多位学者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分期中将丰下二、三层归入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三、四期[6],这就意味着丰下二、三层的年代与大甸子墓地墓葬时间一致,那么,遗址中所出的子母口器盖应是同一时期的产物。辽西地区仅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陶罍中有类似ⅧT16③:11圆钮器盖,小河沿文化中也不见陶器盖,夏家店下层文化中更是没有明确的陶器盖器型演变过程,这些陶器盖应为外来因素。子母口鼓腹罐是岳石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其在龙山晚期已经比较流行,到岳石文化则极为盛行并长期不衰,二里头文化二期的子母口鼓腹罐84YLⅣM93:1是受岳石文化的影响,在岳石文化中发现有彩绘陶,或是受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影响[7],那么后者发现的子母口陶器盖很可能是与前者文化交流的结果。因此,大甸子墓地墓葬中的陶器盖应是融入了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因素的产物。大甸子墓地发现有38座墓中随葬漆木器的痕迹,从器形能看出有觚形漆木器,器内外表都有漆膜,呈红色,薄如纸,漆膜里侧有已朽的原木胎木质纹理,在M726、M905、M672、M666、M931、M853等几座大型墓葬中均有出土。墓内还常见散落的绿松石片,它们相间拼摆,表面光滑,里面附黑色胶结物,或有红色涂料和漆膜,可能是漆木器一类的镶嵌物,表明当时已掌握了精美的镶嵌工艺且使用比较普遍[8]。还有以绿松石、红玛瑙、玉石和蚌贝类等为质料,制作成耳饰、项饰、头饰等装饰品,大型墓中的绿松石片、绿松石珠多达几百件。二里头文化二期生产管珠类绿松石装饰品的同时,开始出现绿松石嵌片[9],M3中发现的该时期大型绿松石镶嵌龙形器,从制作劳动量和原材料的复杂精细程度来说,都是同时期的礼器所望尘莫及的[10],说明当时的绿松石镶嵌工艺处于领先水平。这种以镶嵌绿松石漆觚和陶鬶、陶爵、陶盉作为礼器随葬的习俗,在大甸子墓地中如此成熟普遍,可能是与二里头文化交流影响的结果。

二、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先商文化的互动

夏家店下层文化所在的西辽河流域,有悠久使用卜骨的传统,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富河文化中就有发现。从已经发表的考古资料来看,夏家店下层文化不仅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卜骨,而且卜骨制作与使用技术先进。包括只钻不灼、只灼不钻和既钻又灼三类,使用龟甲和鹿、牛等的肩胛骨占卜,是商代上层生活的主要内容。除去商代晚期殷墟遗址的发现以外,在主要分布于豫北、冀南的先商文化中,也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卜骨(图一:2、8)。从时间上看,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的卜骨在钻灼技术上,是当时众多考古学文化中出现时间最早,也最为先进,毫无疑问会对邻近地区的先商文化,包括承袭先商文化而来的二里岗早商文化产生影响[11]。兽面纹作为商代青铜器上的重要纹饰,与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器表面绘制的兽面纹饰十分相似,不排除为受到夏家店下层文化影响的结果。

三、夏家店下层文化与石峁文化的互动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辽西地区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文化,年代大致为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具有石城、祭祀遗址、土质聚落遗址等。其中二道井子聚落筑有一道环壕,四周纵深较宽,城墙高大,此外在东侧坡势较高处建有用于防御守卫的建筑。通过对出土的骨镞以及其他遗址的研究发现,无论是规模较大的城址,还是规模较小的聚落,社会冲突都明显加剧,其布局偏重防御作用[12]。它的防守对象是哪些人,来自哪些领域,之前的研究相对要少一些。石峁文化是一种分布在河套地区,年代在龙山时代晚期和夏代早期之间,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800年之间,是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13]。近些年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给我们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许多较为全新的考古发现。如石峁皇城台南护墙发现数十件造型奇特的石刻造像,其中卷曲纹饰与大甸子彩绘陶器中的“C”“S”字形卷曲纹饰相同,且均作为兽面纹的重要组成部分[14]。2017—2018年,一批骨质口簧集中出土于石峁皇城台门址及其东北护壁,出土数量为21件[15]。孙周勇结合国内和欧亚草原地区的相关考古材料,对比分析后认为石峁出土口簧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且数量最多的,进一步证明世界口簧的发源地位于河套地区[16],辽西夏家店[17]、龙头山[18]及水泉[19]等遗址发现的口簧是受石峁影响的结果(图一:3、9),向西、向北沿欧亚草原产生影响和互动的以石峁为代表的中国北方文化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证。

四、夏家店下层文化与朱开沟文化的互动

朱开沟文化是分布于内蒙古中南部及其周边地区的一支重要考古学文化,其可以分为联系紧密、顺序发展的五期,绝对年代应在距今4100—3300年[20]。朱开沟文化陶器以蛇纹鬲最具代表性,而这种装饰蛇状或棱状堆纹的鬲、甗,有学者指出这是由内蒙古中南部同期文化东向传播的结果,不仅如此,夏家店下层文化所见罐、鬲等器物口沿带鋬钮或花边堆纹的作风,也属朱开沟文化因素,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大甸子遗址中也曾出现。而在大甸子遗址出土众多陶器中,仅在M653:2中作为鬲随葬的一件残甗[21],其形制和纹饰与蛇纹鬲极其相似。显然这并不是夏家店下层文化自身原有的因素,应是朱开沟文化影响的结果。

在青铜器上,朱开沟文化典型青铜器之一“喇叭形”耳环,作为北方系青铜器典型器物之一,在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也有发现。在阜新平顶山石城中,发现一件铜耳环(G104④:2),环体,一端扁宽呈喇叭状[22]。其形制结构与朱开沟文化中的近乎一致。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结果(图一:4、10)。

五、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岳石文化的互动

在属于岳石文化的遗址中就可以看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因素。比如尊形器,在照格庄[23]、郝家庄[24]等遗址与南山根[25]、丰下[26]等遗址出土的相同,器形均为敞口直腹,下腹内折;还有在尹家城遗址与张家园T2④:1出土的同种器型的绳纹厚胎鬲,其形制大体一致[27]。反之,夏家店下层文化中也有岳石文化的因素。比如陶制为磨光黑陶,器形为浅盘豆、圈足盘,这种在四分地东山咀[28]、丰下遗址发现的和尹家城[29]、清凉寺出土的近乎相同;还有在蜘蛛山、红山后遗址出土的罐、丰下遗址出土的器盖、蜘蛛山遗址出土的瓮、庞家河遗址出土的折腹盆等,这些器物在形制上跟岳石文化发现的相关器物没什么区别(图一:5、11)。这些器物表面看也许并不像岳石文化该有的器物,但是却又带有一些因素,这就是岳石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30]。除上述之外,岳石文化出土的器物中,一些盘状器、带肩石铲、细石器等也带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因素,反之,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一些少量的,带有单孔、双孔或无孔的半月形石刀。这都说明了这两种文化之间交流十分密切。

六、夏家店下层文化与高台山文化的互动

夏家店下层文化与高台山文化交流互动主要体现在北票丰下、建平水泉、敖汉大甸子墓地等这几个遗址中[31]。例如在丰下遗址中出土的一种素面甗,就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同类型器不同,反而与高台山遗址中发现的十分相似。在大甸子遗址墓葬中出土的带有高台山文化特征的陶器:其陶质均为磨光夹砂的红陶。烧制火候较高,手工制作,泥条盘筑,器表多打磨光滑且无纹饰,器物表面大多带有附加器耳或瘤状钮等,器口制作时一般采用内侧斜抹的手法,形成斜坡状口沿。器物类型包括罐、碗,钵、钵口壶等几种[32]。罐的形制基本为短径竖口,腹部分为扁圆、长圆等。部分罐在其肩部或颈部还带有横穿桥状耳[33]。这样的陶器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陶器遗址中并不常见,反而在高台山文化出土陶器中发现较多(图一:6、12)。所以这类陶器基本可看作是受到高台山文化的影响。

除上述因素之外,夏家店下层文化还有一种特殊的器物—海贝(宝贝科),该类器物在众多遗址中都有出现,尤其在大甸子遗址中最多。了解海贝所需的生长环境后发现,辽西地区并不具备产生海贝的条件。而且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该地区诸多文化的众多遗址中,都没有关于海贝的任何发现。只有进入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才开始出现。

综上所述,我国早期青铜时代,各地区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为频繁,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甸子墓地先后经过三次发掘,出土一批带有二里头文化、高台山文化、岳石文化、朱开沟文化等周边同时期的文化因素。同时,建平水泉遗址出土口簧与石峁遗址出土口簧极为相似。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彩绘陶器上的兽面纹又与中原夏商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外,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海贝更是反映出该时期已完全具备了远距离文化交流的能力。种种迹象表明,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我国青铜时代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往,最终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结语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辽西地区进入青铜时代最早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它的发现与研究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众多器物分析,探讨其与周边同时期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可知,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辽西地区成为各文化之间交流的聚居地,在此期间,通过不断吸收与借鉴其他文化的先进技术以及礼制观念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加快自身文明化进程。更是以开放包容的特点,使自身成为北方地区的“方国”。

参考文献:

〔1〕白满达.黄云海.阮国利.辽西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历程综述[J].赤峰学: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0):1-6.

〔2〕白满达.卜箕大.试论红山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源关系[J].赤峰学: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7.

〔3〕刘国祥.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概论[J].赤峰学: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63-77.

〔4〕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北票市康家屯城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1(8).

〔5〕〔26〕辽宁省文物干部培训班.辽宁北票县丰下遗址1972年春发掘简报[J].考古,1976(3).

〔6〕李恭笃,高美璇.夏家店下层文化分期探索[J].辽宁考古、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会刊,1981;李伯谦.论夏家店下层文化.北京大学考古系.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1952-1982)[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王立新.先秦考古探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7〕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郭大顺.张星德.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秦小丽.二里头文化时期绿松石饰品的生产与流通[J].中原文物,2022(2):64-74.

〔10〕邓聪,许宏,赵海涛,等.中墨绿松石嵌片制作技术对比研究[J].江汉考古,2022(4):114-122.

〔11〕徐昭峰.夏家店下层文化卜骨的初步研究[J].文物春秋,2010(4):14-18+27.

〔12〕〔14〕刘国祥,栗媛秋,刘江涛.赤峰二道井子聚落的形制布局与社会关系探讨[J].南方文物,2020(4):59-65.

〔13〕孙周勇,邵晶,邸楠.石峁文化的命名、范围及年代[J].考古,2020(8).

〔15〕邵晶,等.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地点发掘收获(2018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

〔16〕孙周勇.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口簧研究[J].文物,2020(1):44-53+1.

〔17〕中国科学: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学报,1974(1).

〔18〕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J].考古,1991(8).〔19〕辽宁省博物馆.建平水泉遗址发掘简报[J].辽海文物学刊,1986(2).

〔20〕魏坚.冯宝.试论朱开沟文化[J].考古学报,2020(4):461-484.

〔21〕〔33〕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2〕朱永刚,赵宾福,王成生,等.辽宁阜新平顶山石城址发掘报告[J].考古,1992(5).

〔23〕韩榕.山东牟平照格庄遗址[J].考古学报,1986(4):447-478+527-534.

〔24〕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州市郝家庄遗址发掘报告[J].海岱考古,2017(00).

〔25〕刘观民,徐光冀.宁城南山根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5(1):117-140+204-211.

〔27〕天津市文物管理处.天津蓟县张家园遗址试掘简报[J].文物资料丛刊1[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7(12):163-171.

〔28〕辽宁省博物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赤峰县文化馆.内蒙古赤峰县四分地东山咀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83(5):420-429.

〔29〕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研室.泗水尹家城[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30〕张翠莲.先商文化、岳石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关系考辨[J].文物季刊,1997(2):34-51.

〔31〕刘晋祥.大甸子墓地乙群陶器分析.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101-104.

〔32〕朴真浩.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经济与社会形态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2020.

(责任编辑 孙国军)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the Lower Xiajiadian Culture

HUANG Yunhai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Chifeng University,Chifeng 024000,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the cultures in western Liaoning not only affects the ex-change between the culture of the region,but also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other regional culture.This article intends to discuss exchanges and dissemination in the lower levels of Xiajiadian in western Liaoning and other related regions,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ltural factors and other comparative analysis,and further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Xiajiadian's lower-level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society.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middle.

Keywords:Xiajiadian's lower level Culture;Cultural Factors;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