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出时间较晚,但具有雄厚的发展条件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认识之维来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性,拥有更坚实的发展基础、更丰富的内容。从价值之维来看,新时代文明实践能够丰富发展文化理论,推动建设文化强国,并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范式。从实践之维来看,新时代文明实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流价值。只有从认识之维、价值之维与实践之维三重维度深刻揭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发展,才能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刻把握上级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出的指示要求,不断完善和发展认识之维、价值之维与实践之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文明基础。
1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认识之维
1.1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理论指引
文明社会永远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探索新的人类文明形态道路上塑造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蕴含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和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辅相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理论上指导文明实践,文明实践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实践基础。走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需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特征。一是现代文明具有连续性。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唯有中国人的文明才是一脉相承、从未间断的。二是现代文明具有创新性。在现代文明的版图上,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力的。三是现代文明具有统一性。中华各民族是多元且一体的共同体,确保了国家在战乱时期仍然追求天下一统的局面。四是现代文明具有包容性。古人常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明亦是如此,唯有兼容并蓄,方能绵延不绝。五是现代文明具有和平性。求“和”的中华文明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推动者。
1.2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发展基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提出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党的科学理论的分支,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新阶段的成果。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我国全部贫困地区实现了物质脱贫,但精神贫困现象依然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关键时刻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相提并论,可见我国发展重点已然发生了变化。我国不再一味地强调经济建设,搞高速发展,而是强调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解决精神贫困问题中具有充足的发挥空间,通过宣传宣讲党的科学理论,激励号召老百姓广泛参与实践活动,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这一战略举措与现实社会发展实际相契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持续完善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助推器。
1.3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容创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文明实践活动的载体依托,是统筹整合资源的指挥中枢,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服务中枢,是引导人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念中枢[1]。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活动丰富有趣,紧扣主题,突出文明实践的建设宗旨。其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大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用科学理论指引美好生活,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党的理论,切实增强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目标。二是积极弘扬时代新风。精神文明建设最终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服务。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提倡绿色环保理念等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价值引领。三是积极打造志愿服务。提供有针对性和即时性的志愿服务能够让老百姓时刻感受到美好生活就在身边,从而更好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
2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价值之维
2.1 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从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和精神生产力两方面着手对文化理论展开思考,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第一,新时代文明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只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国人才能昂起头、挺起胸,创造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理直气壮地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格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强化价值引领中专门围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实践活动。第二,新时代文明实践坚持“两个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内涵要义,灵活设置实践活动,主题鲜明,方式革新。第三,新时代文明实践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两创”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如何优化配置各方资源,打破界限整合提出要求。
2.2 推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多国用实践行动证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价值。打败敌寇、建立新中国是中国人民依靠自身的力量写在中华大地上的壮丽史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确保文艺工作真正书写百姓的喜怒哀乐与精神追求,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二要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物质生活共同富裕达到一定程度的终极走向便是精神生活层面实现共同富裕,然而二者的具体内涵有所差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深刻领会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从需求端和供给端打造彰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主流主题的实践活动,满足人们在思想、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三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路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担着文化事业领域的重要使命,积极创作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作品,用群众的视角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精神品牌,增强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2.3 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范式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革命”,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可被理解为全球发展过程中的中国范式理论与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具有开放性视野,不仅着眼于国内各地区文明的有效发展,还放眼于人类文明的提升。第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以全球文明倡议为基础,以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原则,不断扩大文明实践的覆盖领域和群体。第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致力于尊重不同文明,抵制文明隔阂、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的错误思想,倡导文明交流、文明融合、文明平等的科学理念[2]。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鼓励参与实践活动,增强了群众对“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不当言论的判断力和辨别力。第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站在世界、历史、时代的高度回答了“人类究竟应该向何处去”的难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富有中国特色的一大创新之举,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意义。
3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实践之维
3.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文明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探索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与文明建设,提出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文明建设思想。坚持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任务来抓,这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决定党和国家的整体形象。首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听党指挥,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领人民群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积极宣传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其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讲好党的故事。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较难适应新形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应通过组织基层文化能人和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剧目,让人民群众从心底里明白带领我们实现复兴的为何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别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优越性到底在何处。最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重视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党员干部是党组织的最佳代表,也是群众中的“关键少数”,在文明实践中,应树立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3.2 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外局势下,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代考验。一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守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之正。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思想,它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伟大实践告诉我们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另一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创中国独立自主的话语体系之新。世界上很多国家纷纷效仿西方现代化的模式,归根结底是因为西方国家对现代化道路有一套独立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集中体现,是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象征。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验证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与真实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应认真剖析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从中吸取经验与总结教训,提炼并丰富文明建设的理念与方法,结合时代要求,形成一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文明实践话语体系。
3.3 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流价值
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建成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必须肩负的一个重大使命。第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国家三维层面对实践主体提出了要求与构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其作为实现新时代文化使命任务的最高精神境界。在文明实践场所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语、制作动画展览视频、设置知识竞答小游戏等,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进而实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加强新闻舆论影响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某个领域的专项工作,还影响着党和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舆论工作应当始终坚持以党性为本,以人民性为引领,推动文化建设主旋律不断奏响。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等数字技术手段,为文明实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交流互动场所,着力建设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平台。
引用
[1] 中央文明办一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手册[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0.
[2] 吴林龙.以文明交流互鉴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N].光明日报,2023-12-15.
[3] 周庆安.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N].光明日报,2023-10-24.
作者简介:吴莎莎(1999—),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