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是指幼儿这类特殊群体通过动作语言将其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外化为具体可感的肢体形象的一种舞蹈类型。幼儿舞蹈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群体对外界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同时创造了一个十分适宜幼儿创造力培养与成长的环境。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幼儿舞蹈这一艺术类型也不断受到关注,幼儿舞蹈教学领域出现了一些普适性的问题,特别是幼儿舞蹈表演普遍存在“成人化”问题,这非常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健康。本文通过对幼儿舞蹈表演的特性进行研究,针对幼儿舞蹈表演的一些误区,提出具体可行的幼儿舞蹈教学应对策略。
1 幼儿舞蹈表演的鲜明特点
1.1 幼儿舞蹈表演的游乐性
幼儿舞蹈是幼儿游戏的一种高级形式,“游乐性”应当是幼儿舞蹈的一个主要艺术特点。依据可视性研究材料,可以把儿童时期划分为六个年龄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学龄晚期。幼儿舞蹈一般是从幼儿期开始的,大致到学龄中期为止,年龄是从4岁至14或15岁左右[1]。对于幼儿期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除了吃饭和睡眠,主要的活动就是玩耍和游戏。所以,在进行幼儿舞蹈艺术教学与创作时应将舞蹈艺术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摆在首位。幼儿的学习能力与专注能力都无法与成人相比,幼儿只有对所学之物有较强的兴趣,才能学得更快,学得更好,最终才能够呈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舞台表演效果。教师应当选择儿童较为熟悉的、带有一定积极意义的题材作为幼儿舞蹈教学的主题。也就是说,选材的趣味性与教学模式的新颖性是幼儿舞蹈教育的第一步。
1.2 幼儿舞蹈表演的纯真性
幼儿舞蹈是幼儿心灵世界的具象化展示,也是儿童情感抒发的直接形式,由此,“纯真性”成为幼儿舞蹈的又一项关键特征。独特搞怪、奇思妙想,常常成为幼儿阶段思维方式的代名词。区别于成人阶段思维方式的成熟理性,幼儿对待客观世界的事物有着主观独特的视角。在思想上,幼儿的思维方式离不开思维对象和操纵实物的动作,这个阶段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是一种感官性的感性思维方式;在情感上,他们经常把一些现实世界中的无生命物体看作是“有生命的朋友”。例如有的幼儿会把自己爱不释手的玩偶玩具当作自己的“好朋友”,抱着吃饭、入睡,一同游戏,一同上学。所以,要想使幼儿舞蹈成为舞蹈艺术领域至纯至真的产物,最为重要的便是从真情实感出发,以幼儿的真实生活作为幼儿舞蹈“纯真性”的题材[2]。再者,创作者不应主导幼儿思维,应注重引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应充分考虑幼儿思维方式直接、感性、广泛、生活的特点,通过与幼儿的现实接触,尽可能地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还原幼儿舞蹈应该具有的“天真烂漫”和“异想天开”的特点。
1.3 幼儿舞蹈表演的明晰性
艺术呈现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可理解性,任何事物唯有使人们得以明白,知晓其传递的内容,才能够被接纳。所以,幼儿舞蹈呈现内容的“明晰性”是幼儿舞蹈不可或缺的特点。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呈现什么样的主题,是情绪型舞蹈还是情节性舞蹈,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等,幼儿舞蹈艺术创作者要了然于心。如展现的是童趣嬉戏的主题,就应该重点呈现幼儿玩耍游乐的内容,切忌目标主题不明确,展现的内容逻辑混乱。如果是情节性的舞蹈,就应通过幼儿的身体语言准确地展现一段或多段事件,人和事物的呈现要准确明晰,切忌思维混乱、前后矛盾、是非颠倒。如果想要准确表达幼儿的情绪,对人物的情感表达要鲜明清晰,杜绝含混不明,并且在情感的层次变化上,也要条理分明。只有如此,幼儿舞蹈才能成为区别于成人的且富有生命力的舞蹈。
2 幼儿舞蹈表演的严重误区
2.1 幼儿舞蹈表演成人化
当前社会背景下,舞蹈作为能够培养幼儿身心健康和提升他们创造力的一门艺术,越来越受到家长与老师的重视。但是,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内外部因素导致了当前幼儿舞蹈具有强烈的成人化色彩。近年来,各类幼儿舞蹈比赛和演出节目层出不穷,为了获得优异的成绩,取得好的名次,参赛者往往选择迎合大众审美的内容,而忽略了幼儿自身的喜好[3]。
首先,从社会环境上来看,欧美文化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强势输出,影响了一些家长和幼儿的价值取向。爵士舞、街舞等舞种类型受到追捧。许多舞蹈教育机构教授所谓的幼儿舞蹈,只是让他们按部就班地学习上述舞蹈类型的基本技能,却忽略了上述舞蹈类型无论是从发展历程还是艺术特点上来看,都带有强烈的成人化特点。对正处于幼儿时期、还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来说,学习上述类型的舞蹈对于他们三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容易使幼儿对舞蹈艺术的认知出现偏差,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健康。
其次,从学校环境上来看,大多数幼儿舞蹈教师在创编幼儿舞蹈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阶段的儿童独特的特性,只是凭借多年的教学和创编实践经验来创编作品,将成人舞蹈作品创编的各个要素平移至幼儿舞蹈作品创编中,使得最后呈现出的幼儿舞蹈创编作品大多沾染浓厚的成人色彩。在音乐上,为了追求潮流风尚和迎合当下观众审美,许多幼儿舞蹈教师倾向选择节奏性强、传唱度高的流行音乐或抖音网红热曲。此举虽然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的眼球,拥有了极高的热度,却没有深化幼儿舞蹈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得这些幼儿舞蹈作品最终的结局仍是作为消耗品而逐渐被人遗忘。且这些流行音乐或抖音网红热曲本身就是非常成人化的,内容多是恋爱、生活、工作等。这些内容完全属于成人化的世界,处于幼儿时期的儿童没有办法真正深刻理解其内在含义,自然也无法将舞蹈的意境美完美呈现,更无法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2.2 幼儿舞蹈表演表面化与虚荣化
“表面化”是指幼儿舞蹈创编者在创作过程中过度追求高难度的技术与眼花缭乱的舞台效果,不从切实情况出发,致使幼儿舞蹈创编作品的意境浅薄,严重背离了剧情的发展与真善美的主题,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可能因编创的舞蹈动作一味追求高难度导致幼儿遭受超负荷训练而负伤。
“虚荣化”是指舞蹈教育机构和舞蹈教师的教学目的已经不只是为了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而是为了他们创作的幼儿舞蹈能够获取优异的名次,提高自身和学校的知名度。在这种功利性目的的驱动下,舞蹈教育机构和舞蹈教师将幼儿舞蹈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如何吸引观众眼球和营利上,不利于幼儿舞蹈教育的正常健康发展。
3 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对策
3.1 打破传统思维方式
对于舞蹈教师来说,想要走出幼儿舞蹈成人化的严重误区,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禁锢,跳出幼儿舞蹈成人化的怪圈。
首先,幼儿舞蹈教学内容要选择较为新颖的题材,而不是原有经典舞蹈艺术作品元素的一味地堆砌。舞蹈教师应该多观摩国内外优秀的幼儿舞蹈艺术作品、幼儿大型舞剧展览或阅读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不断丰富自身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促使自己的幼儿舞蹈教学方式方法更能贴近幼儿本身充满童真性的特点。
其次,作为幼儿舞蹈教师,要明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编创幼儿舞蹈艺术作品时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以幼儿的世界为中心,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进行幼儿舞蹈的编创。
3.2 创设特定教学方法
舞蹈教学是运用特定的方法,让学生拥有舞蹈知识、得到舞蹈技能强化的教育行为。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指向性、有规划、有安排地促使学生学习并熟练舞蹈技能[4],有利于他们专业素质的提升。然而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舞蹈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幼儿时期的儿童来说,情景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
第一,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先创设出一个生动具体并与课程内容相契合的场景。这种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心理机能[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好奇的心理,创设一个与舞蹈表演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幼儿更好理解和体悟将要学习的舞蹈动作。例如,若教学内容是与花鸟鱼虫相关的,舞蹈教师就可以将室内课程扩展到室外去,带领幼儿置身于大自然,同时教导幼儿做一定的相关动作,激发他们的本能和天性,从而使得幼儿舞蹈教育教学避免舞蹈成人化的误区。
第二,游戏教学法又称“游戏导向教学法”,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通过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玩”的过程中轻松理解课堂中枯燥、难度大的知识内容,并将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6]。在教学领域,舞蹈艺术的教学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大多以“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幼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为短暂,一般只有8—10分钟,这段时间过后,他们将会呈现躁动不安的状态。如果教师生硬地将舞蹈动作教授给他们,幼儿只是一味地模仿,而没有运用想象力,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最后呈现出的舞蹈作品就会有明显的成人化特征。因此,可以将游戏教学法引入舞蹈课堂,通过游戏环节与舞蹈动作、题材相结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使幼儿舞蹈表演摆脱成人化特点。
4 幼儿舞蹈表演表面化、虚荣化的教学对策
4.1 正确理解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
针对幼儿舞蹈表演表面化这一问题,幼儿舞蹈教师应该正确理解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幼儿期的儿童可塑性很强,如果在此阶段能接受一定的舞蹈训练,能够得到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作为舞蹈教师,不应过度追求高难度技术技巧或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台呈现效果,应该将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作为舞蹈艺术教育工作的重心。
4.2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对于幼儿舞蹈教育呈现虚荣化趋势这一问题,作为舞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舞蹈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在幼儿舞蹈教育领域,幼儿舞蹈教师如果被金钱利益、个人名誉蒙蔽了双眼,上行下效,就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对幼儿的价值观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幼儿舞蹈教师要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服从社会需要,将推动幼儿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引用
[1] 王蕾,程鹏民.浅谈儿童舞蹈创作[N].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2):31-33.
[2] 孙丽娜.论师范生儿童舞创编能力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25-128.
[3] 李宁.幼儿舞蹈编创成人化的现状研究[J].戏剧之家,2021 (6):101-102.
[4] 穆世琇.试论高校舞蹈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黄河之声, 2011(20):86-87.
[5] 郭淑云,林国智,王宏,等. 农业气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7):126-127.
[6] 梁风雷.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3(36):55-57.
作者简介:葛宇清(1999—),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就读太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