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红色文化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其积极作用在于,新媒体平台强大的传播力和互动性显著增强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性和影响力,使得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形式更加生动有趣。然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真伪难辨的问题,加之复杂多元文化的冲击,容易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波动,对传统教学形式构成挑战。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同时加强信息筛选和监管,确保红色文化的正确传播和有效影响。
1 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关系分析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包括但不限于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长征精神等内容,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这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对人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价值追求一脉相承。而教育本身就具有强烈的传承和发扬色彩,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同样具有继承与弘扬的重要作用。
1.1 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价值契合
21世纪以来,红色文化研究从对其内部构成进行理论探讨,逐渐转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研究。在2017年出版的《红色文化概论》一书中,渠长根指出,应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上区分红色文化的概念。广义上,红色文化是指人类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特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实践活动在中国范围内创造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1]。发展至今,学界已普遍认同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不仅能够起到丰富、拓宽和纵深的作用,学界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也有较为统一的认知。作为铸魂育人的首要工程,思政课肩负着教化主导思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有着明确的政治要求和极强的政治导向。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取向上高度契合。
1.2 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目标一致
红色文化凝聚了自古以来的中国力量和社会共识,是重要的精神载体。它不仅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也吸收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优良品德,还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以来的奋斗精神,是个体成长发展不竭的精神之源,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珍贵成果。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培养高度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树立伟大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迎难而上,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由此可见,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育人方面尤其是德育方面有着共同一致的目标。
1.3 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共通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相互碰撞的产物,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一种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教育,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领会革命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奋发图强的崇高精神,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同时,红色文化进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有利于红色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传承和发扬。两者在内容上是相互通融的。
2 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新媒体以其先进的技术支撑,引领了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其快速发展能够增强各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拓宽信息传播广度,加快传播速度,同时新媒体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也带来了新的冲击。因此,新媒体对处在主观意识成长稳固期的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红色文化能够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多教育资源,而新媒体的加入为其进入课堂拓宽了渠道和形式,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思政教育价值,同时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助力。
2.1 引领价值导向,提升育人效能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革命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凝聚着先进的社会主义理念,具有极强的号召力,教育意义深刻。在高职院校中,思政教师巧妙地应用新媒体技术,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不同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能够提供符合其心理预期的教育内容和活动,从而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大大增强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显著提高大学生的接受度。这种引领价值导向的作用,不仅强化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还极大地增强了育人实效。
2.2 改善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形式
(1)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拓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多元形式,如图文集、视频展示、三维(3D)体验、云游展馆等,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2)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互动交流的热情,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3)此外,新媒体技术还能够丰富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形式,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和创作欲望,使学习过程融会贯通,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2.3 弘扬红色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红色文化而言,既是传承,也是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红色文化的浸染和学习,能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并继承发扬红色文化。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利于促进当代社会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之焕发新的活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贡献力量。
3 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的挑战
高职院校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地方,更是青年思想汇聚之地,也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阵地。它承载着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使命。然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这需要高职院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携手应对,共同解决。
3.1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适应大学生对教育的新需求。然而,目前许多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于新媒体技能的掌握还有待提升,亟须通过系统学习来增强自身数字素养和新媒体应用能力,进而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并提升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堂的实效性。
3.2 新媒体传播信息碎片化,影响大学生系统化思维形成
新时代下,人人可以利用新媒体发布内容,但发布内容多为碎片化信息,缺乏逻辑性和核心思想,这些信息的常见形式包括朋友圈文章转载、微博评论、公众号主题推文等,它们大多简短且缺乏深入分析。长期接受碎片化红色信息的熏陶,不仅导致大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呈现片段化、表面化的特征,而且缺乏全面系统的思考习惯,甚至可能严重阻碍大学生系统化理论思维的形成。
3.3 新媒体传播内容浅表化,干扰大学生价值判断
在新媒体时代,浅层、快餐化的传播趋势,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形式丰富多彩但内容浅薄稀疏的信息,忽略了对信息的深入思考和全面评估yQkYP4jb3vCqGDtri8b3Ew==,极易导致大学生缺乏对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和价值观判断能力。同时,一些网络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平台抹黑、歪曲、恶搞红色文化,个别网友对红色文化的消极评论,可能会影响大学生对历史和传统价值的认知,对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产生怀疑,甚至产生思想误区。
4 新媒体视域下提升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价值的建议
4.1 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培训体系,提升其综合素质
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在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时,思政教师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加强新媒体技术学习与运用十分必要。而作为管理者的高职院校,则需要在提供培训资源方面为相关教师提供学习平台、培训渠道等。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校企合作等形式,为教师学习新媒体技术提供资源和平台,组织教师参加新媒体技能提升培训,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开展教学实践[2]。
4.2 用好新媒体技术,丰富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形式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大学生发展心理需要,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将本校、当地红色文化编入校本教材,建立系统、完整的理论课程体系,并通过系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入脑入心,增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3];拓展思政课堂形式,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创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学习体验,让大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4.3 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创新实践形式
(1)开设校园红色文化专题网站,建设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库,还可以组织思政教师搭建线上直播讲座、网络讨论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以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2)加强校园新媒体的管理和监督,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获取信息的习惯,制作有吸引力的红色文化内容,加大宣传力度[4]。(3)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专题实践。鼓励大学生参加红色文化知识竞赛、主题研讨、作品创作等,利用志愿服务、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等,重走红色路线,寻访红色足迹,深入了解红色故事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涵,以新媒体的形式记录和传播,形成能够传播和延续的成果。
5 结语
总之,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在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形式,丰富红色文化参与教育的手段。同时,也应注意到其浅显、碎片化信息的快速传播会给思政教育带来一定阻碍。另外,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高职院校及其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及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辩证看待红色文化在新媒体视域下融入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利用新媒体优势,提升高职院校思政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丰富其融入形式,搭建网络思政等教育平台,增强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使新媒体的价值发挥最大效用。
引用
[1] 渠长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
[2] 袁梦成,叶三梅.新媒体视角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池州学院学报,2023,37(2):111-113.
[3] 陈晔.新媒体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分析[J].传媒论坛,2020,3(11):162-163.
[4] 杜丽.“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2023SJSZ054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晓晗(1996—),女,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就职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