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对于戏曲表演的演员来说,角色形象的塑造与构想,是戏曲创作中极为关键的环节。角色的创造要符合戏曲的整体风格和故事情节,还要求演员有扎实的基本功,通过自身的表演把角色的性格和形象的特点诠释给观众,和观众之间形成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本文对戏曲表演中演员的角色形象创造构想展开研究,旨在为戏曲演员的角色形象创造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1 演员的角色形象创造与构想的重要价值
戏曲艺术表演的形式多样,对于戏曲演员来说,创造一个戏曲人物是一个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过程。戏曲角色的创造与构思对戏曲演员自身的专业素养、表演经验、艺术洞察力和感知力有很高的要求。戏曲演员要想成功塑造一个形象鲜活、真实立体的角色,需要在表演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剧本的深入解析、戏曲人物角色性格的充分解读、具体情感表达的详尽分析,还有角色形象特有的肢体动作和语言习惯等的合理考量。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戏曲演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表演策略,把这个人物角色演活、演出他独有的思想性格,从而更好地把戏曲艺术的魅力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从情感和心理上对戏曲产生共鸣。戏曲演员与导演、编剧,以及其他演员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合力塑造和构想人物角色的细节之处,提升整体艺术表演效果。
1.1 有助于提升戏曲艺术表现力
对于传统的戏曲艺术表演来说,戏曲人物角色形象的创造与构思是戏曲创作中极为关键的环节。戏曲人物角色形象立体与丰满与否,不仅是演员自身表演技术的体现,更关系到整个戏曲艺术表现力的高低。通过深入挖掘角色背景与性格特点,精心描绘角色心理,巧妙地运用各种表演技巧,演员能够精准把握人物形象[1],创造出鲜活、立体、饱满的角色形象,增加戏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个成功的、深入人心的戏曲人物角色往往能让观众在心理和情感上对其产生共鸣,进而对戏曲表演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当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的时候,他们会被演员所塑造的戏曲人物角色打动,与戏曲人物角色站在一起,通过戏曲人物角色这一媒介,体会到戏曲曲目的创作思路和意图,深刻领略到戏曲艺术的魅力所在。
戏曲表演中角色形象的精心构建,不仅丰富了戏曲的艺术内涵,也提升了演员的表演层次。通过细腻的角色塑造,戏曲演员得以深入展现人性的多维与复杂,进而反映出社会的多元面貌及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极大地增强戏曲作品在描绘现实生活、剖析人性本质方面的艺术价值。
1.2 有助于促进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
我国的戏曲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先秦时期,早期的戏曲艺术就已现雏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戏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京剧、豫剧、赣剧、黄梅戏、昆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戏曲文化不断发展。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戏曲大师给人们带来了极致的戏曲艺术享受,许多经典的戏曲角色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永恒的经典。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于戏曲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演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角色形象的塑造方式,赋予角色新的时代内涵和个性特征,以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角色形象的创造是提升戏曲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所在。通过深入挖掘角色内涵、巧妙运用表演技巧以及强化角色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演员能够塑造出更加鲜活、立体的角色形象,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体验。对戏曲角色形象的塑造,不仅是对戏曲演员表演技艺的考验,更有利于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2]。
1.3 有助于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
戏曲演员在戏曲中的角色塑造,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情感等深层次的。角色塑造的高低直接影响观众的审美体验。通过细腻的角色刻画和创新的表现手法,演员能够塑造出让观众共情的角色,让观众在观赏戏曲时获得更为深刻的艺术享受。
当戏曲演员以其卓越的演技将角色的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时,观众仿佛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剧中的角色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体验,让他们在情感上与角色紧密相连。此外,角色形象的创造还能引导观众深入探索戏曲艺术所展现的艺术世界。通过演员的精湛演绎,观众可以体验到不同戏曲曲目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感受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戏曲演员在戏曲中的角色塑造,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体验,拓宽了观众的视野,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2 戏曲演员对角色分析与理解
2.1 角色背景与性格特点的挖掘
在戏曲艺术的广阔天地中,无论是哪一种戏曲形式,戏曲演员要想塑造出生动真实、多元立体的人物形象,必定离不开敏锐的洞察力。洞察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戏曲演员深入挖掘角色的历史背景与性格特征。通过细致入微地研究剧本,戏曲演员可以探索角色的生活环境、成长轨迹以及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精准地把握角色的性格本质。
深入研读戏曲剧本是戏曲演员理解角色的基本。剧本不仅为戏曲演员提供了角色的基本资料和故事线索,更蕴含了角色的性格倾向和情感波动。戏曲演员必须反复钻研剧本,深入剖析角色的语言风格、行为模式以及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塑造角色的独特性[3]。以京剧《穆桂英挂帅》为例,戏曲演员通过深入研究剧本,能够洞察穆桂英的勇敢、智慧和责任感,从而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充分表现出角色的这些性格特质。
戏曲演员通过深入探究角色的背景细节,包括角色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教育经历等,能更好地构建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角色形象。以昆曲《牡丹亭》的表演为例,要想塑造好杜丽娘这一角色,戏曲演员应深入理解杜丽娘的背景。她出身名门,受封建礼教束缚,但同时内心又渴望自由,是一个具有矛盾性的角色。在挖掘角色性格特点的过程中,戏曲演员还需关注细节的呈现。细节是塑造角色形象的关键,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可能揭示角色的性格秘密。因此,戏曲演员需要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积累丰富的表演素材,以便在舞台上准确地传达角色的性格特点。
2.2 情感体验与心理描绘
在戏曲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戏曲演员对角色的情感体验与心理深度的挖掘,构成了角色形象塑造的重要环节。戏曲演员对角色的情感体验与心理深度的挖掘,要求戏曲演员能够深入角色的内心,精确地传达角色的情感波动、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情感体验是戏曲演员理解并融入戏曲角色的关键手段。戏曲演员必须完全沉浸在角色的生活背景和心理环境中,体验角色的各种情感——从喜悦到愤怒,从悲伤到欢乐。这种体验超越了简单的模仿,要求戏曲演员真正地“活”成角色,从角色的视角去感知和理解世界,深刻体验角色的情感起伏。例如,当戏曲演员扮演一个经历深重悲伤的角色时,他们需要真实地感受并表达这种悲伤,只有戏曲演员本人对角色产生了共鸣,他们的表演才能触动观众的心弦。
戏曲演员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深入角色的内心。一方面,通过对剧本的深入分析,戏曲演员可以掌握角色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和情感动态,这是戏曲演员对角色的情感进行体验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展开联想,将自己置于角色的生活场景中,通过换位思考,戏曲演员能够更真实地感受角色的心理世界。此外,与导演、编剧等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也能为戏曲演员带来新的视角和灵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展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戏曲演员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情感和心理,能在舞台上创造出更加生动和立体的角色形象,提升戏曲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丰富观众的观赏体验。
3 戏曲角色形象的创造与构想的方法技巧
3.1 表演技巧的运用
在戏曲艺术表演中,表演技巧是对戏曲演员最为基本的要求。表演技巧是一个戏曲演员的基本艺术素养。这些技巧涵盖了声音、形体、语言、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多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角色形象塑造的框架。戏曲演员通过熟练运用这些技巧,能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从而赋予角色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形象。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演员需要通过刻苦练习,日积月累,不断提升自身的表演素养。戏曲演员对人物角色的创造与构想,是建立在他们的表演技巧之上。没有好的表演技巧,即便对角色有再好的构想,也只会是空中楼阁。
声音是戏曲表演中极为关键的元素。戏曲演员通过调整声音的音调、音量和语速,能够有效地传递角色的情感和态度。例如,在高潮部分提高音调、加快语速,可以表现出角色的激动或愤怒;而在低潮部分降低音调、放慢语速,则能体现出角色的悲伤或沉思。此外,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节奏变化,也能够为角色增添更多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形体语言在戏曲表演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戏曲演员通过身体姿态、动作和步伐等形体语言,能够生动地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状态。如一位威武的将军,其步伐必然坚定有力;而一位柔弱的女子,其动作则可能更加细腻柔美。形体语言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角色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够使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3.2 巧用服饰与妆造特色
每一种不同类型的戏曲艺术都有其特殊的服饰与妆造要求。不仅如此,不同种类的戏曲艺术,伴奏音乐、道具都是各具特色的。在戏曲艺术表演过程中,服饰与妆造等,与戏曲角色人物塑造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鲜活的角色形象。服饰与妆造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够凸显与强调角色的身份地位,还能够侧面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强戏曲艺术表演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一方面,服饰是角色身份的直接体现。通过角色服饰的质地、款式、颜色等元素,观众能够迅速识别出角色的社会阶层、职业身份以及所处的历史时期[4]。例如,在京剧表演中,皇帝的龙袍、官员的朝服、士兵的战袍等,都各自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信息。
戏曲表演中的妆造艺术是对演员面部轮廓和五官的一种修饰。借助不同的妆造,戏曲演员能更好地表达人物角色的性格、思想、政治立场等。以京剧为例,红色的脸部妆造代表着忠义和勇敢,如关羽;黑色的脸部妆造则代表刚毅和正直,如包拯;花脸则是代表小丑的妆造。
4 结语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地方都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由于戏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戏曲演员在进行角色创造和构想的时候,要根据戏曲剧目充分探索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考虑到角色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表演技巧,更好地塑造和构想一个具象化的、生动的人物角色,以角色为媒介,真正把戏曲表演的精神思想、文化内涵诠释出来。
引用
[1] 刘慧明.论戏曲程式思维与当代戏剧角色的个性化表达[J].戏剧艺术,2024(3):166-177.
[2] 范德怡.伎艺表演的离合与中国古代戏曲角色格局的变异 [J].戏剧艺术,2024(3):26-34.
[3] 冯志莲.戏曲表演中的身体实践与默会知识——以评剧“韩、花、筱”三个流派为对象[J].音乐研究,2023(5): 95-108.
[4] 赵佳飞,徐龙飞.论戏曲表演处理虚实关系问题的三原则[J].戏曲艺术,2023,44(1):116-121.
作者简介:程甜(1989—),女,江西上饶人,三级演员,就职于景德镇市文化馆(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