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对于一个地方来讲,是件很荣耀的事。所以很多人介绍自己家乡时,都会强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还会很动情地说上一二。
对于这样的话,你是不便质疑的,就像听到邻居讲,“我家孩子很聪明”一样。
但任何事物的评判,是要有标准的,除了感情因素、动机因素之外,还要有客观依据。
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来分析。
历史悠久的判断,未必是出自唯物史观。史书记载、神话传说、考古发现,都可以印证历史,重在科学、系统地研究出结论,不是肆意发挥。
历史悠久,未必就文化灿烂。东非大峡谷中,20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文化曾经灿烂,未必今天依然灿烂。楼兰古国的舞乐,早已湮没于黄沙。
我们所理解的灿烂,未必是真正的灿烂。仅仅是会写文章,会作诗,会演戏唱歌,会写字绘画,等等,与会推拿按摩、会星秤一样,只是掌握了一门技艺,不是就有文化了,更不是文化的灿烂。
文化的实质,是以文化人,而不是努力表演出文化。
对于文化的误读,对于地域文化的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是一种常见而顽固的现象,是文化认知能力不足的必然。
评判一个人是否有文化,应该把握三个核心要素:
一是思考问题的深刻性、系统性,即能力标准;二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性,即道德标准;三是处世的格局与方式,即表现形式。
评判一个地方是否有文化,是这三条个体标准的群体化,千年相沿,影响带动,形成民风。
也可以量化对比一些地域现象,比如:历史文化资源中科举考试进士数量,时代文化气息中人均线下图书购书量和借阅量。这一个历史数字和一个现实数字,以今天的地市级行政区划来比较,如果都没能进入全国的前100位,再称自己的家乡“崇文重教”,就跑题了。
也可以观察考量一些地域群体社会表现,比如:对于名利的态度和追求方式,人际交流中能否自然而准确地表述。如果在名利面前可以弹性处理道义和手段,如果正常的说话要么辞不达意要么轻浮卖弄,再称自己的家乡“民风淳正”,就勉强了。
还可以客观分析这个地方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即以什么理念和什么方式来做。
不去研究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生平,而只专注于附会渲染他们出生时的天有异象;不去探讨孔庙、太昊陵的历史沿革、礼制内涵、建筑格局,而是津津乐道于怎么跳龙门、怎么摸“子孙窑”生儿子;不去领悟楚辞、理学的文化意蕴,而去无谓地争夺屈子投江、程门立雪的发生地;不准确把握历史名人资源的界定标准,而一味自作多情地生拉硬拽、认亲攀附;不深入全面地研读文化典籍,而是听说了几个名词术语就敢写文章谈观点,误认为能遛滑板就能开飞机;不科学地研判文化资源价值,明确地域文化定位,而是敢把梦话当学术宣言,动辄自称“宇宙元点”;不是输了赛道之后,反省自己体质、技能或装备上的不足,而是到处喧嚷“我祖上会飞”。
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不是一时的,是大面积长期存在。
为什么要这样?就是因为这样做成本低,不需要下苦功夫,不需要有真本事,不需要钙铁硒、精气神、勤奋和天赋的支撑,只需要在村头听听老奶奶是怎么哄孙子的,在酒桌上借鉴些别人的豪言壮语,再掺些自己常用的小聪明,就可以跳出来鸣锣起舞了。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把科学的变虚幻了,把真实的变模糊了,把厚重的变轻薄了,把人格塑造变成生活调味了。一场弘扬历史文化的恢宏大剧,变成了戏谑小品。
把这些现象都观察分析一番,再来衡量一个地方是否有文化,是否有健康正确的文化观,相信有些自我定位“灿烂”的地方,会有大的失落,甚至是从感情出发,无法承受的失落。
一个地域内,文化的历史性、整体性缺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就像一个人的体质不佳,有的是先天不足,有的是大病之后元气没能恢复,有的是长期不良习惯致使免疫力弱,等等。这本身不可怕,辨证施治就行了。可怕的是,误把病态当作强健,再以不健康的方式试图去维护这虚幻的强健,这才是真正的贻误子孙。
真相总要揭示,现实总要面对,科学的态度总要立起来,未来方能可期。
失落之下,不是沉沦颓废,不是自欺自诩,而是要冷静下来,分清楚病态与健康,查明白遗传或病理,以对时代负责的态度,对子孙负责的态度,努力去弥补缺失。
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东西,科学地传承好;前人留得少的东西,在我们手中变多;前人没有留下的东西,我们努力给子孙创造。
要想有文化,不能靠空谈,不能靠臆想,不能靠语无伦次的自我感动,更不能靠撒谎撒得自己也已当真。要真的去付出,要下笨功夫,持续发力引导,以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清醒和辛苦,去培育优化一个地方的文化基因。
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读书与思考,有质量的读书与思考。
读书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获取知识,不单单是为了做些学问。读书的最根本目的,是让人有思想、有灵魂,有至诚之德和洞明之智,是要塑造健全人格。
所以,要多读有用之书,想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外化于言行。一人如此,千万人如此,当下这样,世世代代这样,总会实现我们所期盼的“文化灿烂”。
周口,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华道德文明起源传承的核心区。相传伏羲氏在这里演八卦,探索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开启人类文明大道之源;老子在这里研道悟道,辨明道德关系,引领尊道贵德,道德理念厚植于这方土地。
同是在这块土地上,先贤留下了无数典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从中选择9个方面内容,邀请若干学界有影响、学术有专长、地域有关联的学者,共同编纂《周口历史文化典籍丛书》,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形成我们这个时代自己的文化成就,为大家提供阅读,引发思考。
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努力。希望有更多人参与支持。
(作者系文化学者,河南省周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本文系作者为《周口历史文化典籍丛书》所撰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