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沉淀”

2024-10-16 00:00:00靳颖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育

摘" "要:高中阶段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呈现个性化,教师要做好针对性引导,启发学生审美思维,让学生自然进入美术欣赏核心,通过对美术作品形式、内涵、意境、情感等要素的梳理,建立审美认知基础。美育沉淀是美术欣赏认知积累的结果,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学生的美学认知。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育;教学应对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26-0044-03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追求,教师从不同角度出发,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让学生深潜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的内在美、形式美、意境美、情感美,帮助学生实现审美认知的完美构建。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需要借助美术作品鉴赏实施教育计划,教师要深度鉴赏美术作品,了解学生的审美基础,以形成教学对接,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美学认知。

一、欣赏美术作品形式美

美术作品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在欣赏时,很容易对作品的色彩、形态、景物等产生对应思考,教师要做好对接引导,让学生感知体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术鉴赏需要方法支持,教师在学法指导时,要了解学生的审美认知基础,给学生传授适合的学法。学生审美水平存在个体差距的现象,教师应借助多种媒体等手段进行展示和引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审美核心。

如教学“‘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时,教师播放影片,介绍达芬奇的一些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学生在观赏美术作品时,能够以敬仰的心态观察分析,教师及时做出指导:世界级名画,自然有其突出的特点和美学经典,根据观察,能够找到哪些有价值的线索呢?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色彩、图案、人物等要素比较敏感,在课堂交流时,能够从这些角度进行解读和展示,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审美见解,并给出专业支持,让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展开深度思考,形成美术鉴赏认知。学生大多从作品的造型、外观展开美术欣赏,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和启示,将学生带入特定鉴赏环节,使学生的美术鉴赏进入深度探讨环节,丰富其美术鉴赏认知。欣赏美术作品关注形式美,也是一种鉴赏的方法和目标追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欣赏见解,展开深度发掘。教师适当向学生展示世界名画,并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专业的介绍,可以成功调动学生的美术鉴赏思维,提升学生美术鉴赏的高效性。

二、辨析美术作品内涵美

美术作品鉴赏需要深度挖掘,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地推敲和讨论,透过表象看本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解读呈现差异性,教师要针对性指导学生,给学生的鉴赏做专业评价,让学生顺利找到鉴赏的切入点。美术作品的内涵美,需要深度挖掘才能体会,教师以思考角度将美术作品产生的背景,与作者的思想等信息做对接处理,可以有效地启动学生审美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构建中形成内涵美。

美术鉴赏需要深度发掘,唯有进入美术作品核心,才能领略其内涵美。如“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师在讲授鉴赏方法后,投放一些名画,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做鉴赏。如张萱的《捣练图》、徐悲鸿的《奔马》、吴冠中的《根扎南国》、达利的《内战的预感》等,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启动鉴赏程序,学生开始观察这些美术作品,有的学生从画种、国家、服装、色彩、生活等角度思考,还有的学生从造型、历史、情感角度考虑,对这些名画做个性解读。教师与学生一起展开美术鉴赏研究,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提示,指导学生从美术思想精神层面做感知解读,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给美术作品增添了许多独特解读。学生进入名画观察环节,教师根据学生鉴赏进行方法指导,给学生以直接的学习帮助。学生对名画的理解比较浅显,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展开对应指导,让学生顺利接受,以推进美术作品鉴赏行动,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名画鉴赏学习中的美学观点。名画是经典作品,内涵深刻而丰富,学生缺少认知和鉴赏手段,教师要针对具体学情做出指导,以培养学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三、发现美术作品意境美

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和感悟,主要通过想象、联想来实现,教师要结合教材具体内容,进行美术鉴赏引导,深度挖掘美术作品,清晰学生想象规划的思路,让学生依照美术特点做推理、联想,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积累做对接处理,能够很好地获得美术鉴赏认知,并在实践创作中建立美术学科核心能力。美术作品有丰富的意境之美,教师给出清晰的指导,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从意境美角度突破美术鉴赏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深度思考的契机。如教学“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师向学生解读美术名词:“现实主义”“巡回展览画派”后,推出美术作品,鼓励学生从美术意境角度进行思考,深入研究这些作品的内在美。如库尔贝的代表作《画室》,此作品以画室为背景,给观众做出提醒:这里是画室,也是整个社会,众人相各色各样,代表社会的各个层面,象征社会现实,其寓意深远。再如米勒的《拾穗》,展示的是一幅农村的画面,形象朴实、寓意深远、情感鲜明。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自主鉴赏分析,给学生更多方法提示,确保顺利展开美术鉴赏。教师向学生解读美术名词,为学生顺利展开美术鉴赏创造条件,学生进入美术作品欣赏环节,教师跟进观察和指导,让学生主动进入美术情境,在创造性思考和分析中建立美学鉴赏认知,凸出学习效果。高中生思想趋于成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比较深入,教师适时给出学法指导,针对学生美学心理进行对应调动,深入推进美术欣赏。

四、感受美术作品情感美

设计美术作品鉴赏训练时,教师要从情感角度进行解析,深度挖掘美术作品呈现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提高情感教育范畴。高中生对美术的爱好呈现差异性,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对有美术爱好的学生做对应启迪,培养其美术情结,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品质,还能促进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形塑学生的整体形象。

教师从美术作品背景角度做延伸指导,能够为学生顺利进入美术鉴赏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如《现代人物画》,教师让学生做深度阅读,将教材中涉及到的不同时期的著名画家进行梳理和归纳,对其美术作品进行对应鉴赏。学生对画家生活背景有一定了解,能提升学生的鉴赏高度,渗透情感美。如傅抱石的《九歌图——湘君》,其创作思想深受徐悲鸿的影响,其历史人物画作中,既带有古雅之风,也蕴含现代浪漫气质。如蒋兆和的《流民图》,创作于抗日时期,画家目睹山河破碎的现实,以沦陷区的人民流离失所为背景,展示了当时的历史生活,表达了悲愤、怜悯、渴望的心情。教师对学生的美术鉴赏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美术经典画作,从情感角度进行对应指导,能调动学生的美术鉴赏思维,让学生产生了更多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熏陶中获得丰富的美学营养。美术作品有不同创作背景,美术内涵也呈现差异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教师对美术作品诸多因素进行深入解读和介绍,为学生美学鉴赏创造条件,能顺利启动学生的美术鉴赏思维,使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

五、体会美术作品应用美

生活中美术应用极为广泛,教师要深度挖掘生活中的美术应用现象,针对学生生活认知积累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展开多种形式的美术观察调研行动,引导学生切实感受美术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立美术鉴赏认知,形成健康的美术学习观、认知观。美术应用无处不在,学生展开美术观察活动,其学习感悟更为直观而深刻,教师针对学生学科认知水平进行有效指导,为学生规划清晰的路线,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美术作品鉴赏环节。

美术作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版画、造型等诸多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美术作品以不同形式呈现和存在。如绘画和造型,衣着、家具、房建、道路等,都渗透着美术作品的影子,教师在设计美术观察任务时,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对生活中的美术作品信息进行多重筛选,学生积极响应,快速获取大量相关信息。在集体研讨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呈现生活观察成果,学生利用讲述、照片、绘画、视频等形式呈现生活美术观察结果。有街景、田园自然风光图片,也有建筑美学、衣着服饰等美术作品,教师要求学生具体讲述生活中美术作品的应用,学生从构图、形状、色彩、造型等多个角度展开思考和总结,课堂瞬间成为美术作品的展览台,学生从美术作品生活应用中形成美学观点。简单的生活观察任务,将学生带入特定美术鉴赏学习环节,从学生观察学习表现可以看出,学生的美术鉴赏认知快速成长,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美术生活应用广泛,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呈现形式,教师应结合当地传统文化特点展开设计,凸出调动作用,深刻了学生生活观察中的学习体验。

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有情感的介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适时渗透美学内容,让学生借助美术作品欣赏展开审美观锻炼,能够促使学生顺利成长学科综合素质。高中生有着较为丰富的美术作品欣赏认知,教师要深度研究教情和学情,找到更多对接点,形成更多审美契机。教师还要借助美术作品做具体引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讨论中,提升成长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佰昌.基于信息技术时代背景的高中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0):134~135.

[2]李" "娜.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9):71+50.

[3]刘" "香.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09):50~51.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7:54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学刊(2019年3期)2019-05-24 00:54:34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论美术课程对高中学生的重要影响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57:13
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44:37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