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珠:以仁心施仁术 以慈悲济苍生

2024-10-16 00:00:00卞文志
共产党员·上 2024年10期
关键词:仁术中医药大学化疗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2024年“最美医生”名单,62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林丽珠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个人。

8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最美医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从医38年、曾参与创建国内最早中医肿瘤专科、医治患者超过10万人次的林丽珠穿着一身粉色套装,尽显优雅。她谈到自己对“最美医生”的理解,认为“最美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有仁爱之心、有精湛的医术,以仁心施仁术,以慈悲济苍生”,并深情勉励广大肿瘤患者:“生命的宽度和长度一样重要。”

以仁心施仁术

1986年,林丽珠从广州中医学院毕业,进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刚毕业的时候,学校图书馆里只有两个书架摆有肿瘤专科的书籍,治疗手段非常少,有效的药物也非常少,大家都是‘谈癌色变’。”回忆起刚刚入行的经历,林丽珠坦言,中医肿瘤专科完成“从0到1”的建设并不容易。1987年,林丽珠跟随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开始筹建肿瘤科,10月,肿瘤科正式开科,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成为全国最早创办中医肿瘤科的医院之一。

开科之初,等待林丽珠的不仅是繁重的案头和诊疗工作,还有简陋的诊疗环境、有限的医疗资源,以及大众对中医治疗肿瘤不同程度的误解。有的患者认为,肿瘤面前中医可有可无,非得等到晚期肿瘤负荷过大,连手术或化疗都没辙时才想到向中医求助;有的则是对中医寄予厚望,总希望老中医开剂中药就能把肿瘤控制好,或是对某些民间偏方趋之若鹜。

面对肿瘤这一大多数人认知中的“西医概念”,“中医能做什么”是林丽珠常被问到的问题。“‘肿瘤’这个词确实是西医的概念,但其实在许多中医古籍中也记载有相似病症,比如《黄帝内经》中就提到在肠胃中形成的各类‘积聚’,还讲到其成因、症状、预后及诊断,两者只是表述方式不同。中医治疗固然有其长处,西医治疗亦有其可取之处。两者各自有看家本领,只要是能减轻患者病痛的方法,都是好方法。”这是林丽珠的态度,也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对中西医进行取舍运用,林丽珠相继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以熟悉西医诊治规范。在她看来,“中西医结合不是一句空口号,医生要全面系统掌握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法,知己知彼。归根结底,是要给病人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从医以来,在临床38年的摸爬滚打中,林丽珠带领团队逐步走出了一条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新路,救治肿瘤患者累计超过10万人次,其中危重症患者近万名;她主持和参与肿瘤新药研发项目近100项,为无数患者带去了福音;她填补国内外中医药治疗肿瘤领域的多项空白,制定了中医肿瘤学行业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她针对肺癌老年患者化疗耐受性差的特点,率先创制益气除痰法,以中医综合方案替代化疗,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中被证明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2015年首届博鳌中国医学高峰论坛上,林丽珠荣获“中国肿瘤防治领域杰出科技工作者”称号;2016年1月,由林丽珠担任副主编的《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荣膺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金奖和评委会最高奖;2022年,作为全国中医药领域唯一入选专家,林丽珠被评为“肺癌研究领域全国医院及专家学术影响力排名TOP100”。

以慈悲济苍生

林丽珠经手的病例,大部分是中晚期难以治愈的肿瘤,其中有些人是经历了多家医院的治疗或被多家医院拒收后,无助又绝望之时慕名而来。对于这些患者,她不仅殚精竭虑地为他们制订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还努力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每个人身上,反反复复地鼓励他们:“生命的宽度和长度一样重要,我们就是定好目标,带瘤生存,活得更好、活得更长。”

和蔼可亲又有慈悲心肠,这是林丽珠留给许多患者的第一印象。林丽珠的学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治医师余玲谈起自己的老师时说:“她总是教导我们,中医看病不能看局部,而是要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在生活细节上留意他们的饮食起居,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他们得到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持,让他们获得治疗的信心并重拾对生活的希望。”2016年12月,林丽珠以“敬畏生命、精诚至善”为理念成立肿瘤康复俱乐部,截至目前,有9600多名病患参加了康复俱乐部的活动。

今年78岁的周伯就是经过林丽珠的治疗对生活又重新充满了信心。2010年5月,周伯被确诊为(肾脏)滤泡性淋巴瘤,并在第三次化疗时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咳嗽、胸闷,吃不下、睡不着,还发烧,体重从125斤迅速降到108斤。他辗转多家医院,被病痛及化疗的副作用折磨得苦不堪言、生不如死,直到找到林丽珠。周伯按照林丽珠的治疗方案吃中药调理身体后,化疗的副作用明显减轻,并坚持完成了第四次、第五次化疗。此后,他定期找林丽珠复诊,采用中药治疗,现在身体状况良好。

感动不已的周伯先后写了20封感谢信,详细记述了自己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在他看来,林丽珠“有本事、很直爽、有爱心,对每个病人的态度都一样好”。他特别感激林丽珠,又觉得她太忙了,反复嘱咐她“千万不要累垮了”。对于林丽珠的繁忙,她的学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四区副主任陈汉锐也深有体会:“每次开诊,她几乎是全病区最后一个关诊的。常常是上午的门诊看到下午2点才吃饭,下午的门诊看到晚上9点多。”

在林丽珠看来,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对她而言,“能够给患者带来帮助,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甚至有奇迹出现,就是做医生最满足的事情了”。如今,林丽珠虽然从医院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仍担任着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并保持着每周两个单元门诊和查房等临床工作,加上科研、教学,她的工作日程依然安排得满满当当。这就是林丽珠,一位日日夜夜践行大医精诚理念的医生,一位为了患者兢兢业业、付出毕生心血的医生。她说:“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不让癌症患者绝望的好医生,让中医药登上世界舞台。”

猜你喜欢
仁术中医药大学化疗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江西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5-24 06:57:54
医学院校仁术文化传承发展现状摭探
时代人物(2020年34期)2021-01-07 02:44:30
德育的道德发生学基础与机制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全国名中医单兆伟:传承岐黄仁术 弘扬国医精髓
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2-07 01:01:54
跟踪导练(二)(3)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38
THEBRAININPAIN
汉语世界(2015年6期)2015-03-26 21: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