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欲熏心 底线失守

2024-10-16 00:00:00
共产党员·上 2024年10期
关键词:镇乡政绩观毕节市

贵州省毕节市科学技术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于吉科,出生于山东莱阳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学习成绩较好,进取心较强。2001年,他在莱阳市吕格庄镇团委参加工作,因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很快被组织提拔为镇党委组织委员,后又先后担任羊郡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照旺庄镇党委副书记。

2012年,贵州省毕节市实施“人才强市”策略,向全国各地引进人才。于吉科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仕途成长的一条“快车道”,决定报名参加,并被任命为毕节市赫章县平山乡党委书记。于吉科本应以此为契机,以个人才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一番贡献,实现人生抱负,但他认知出现偏差,把跨省调动当作跳板、当作捞取“政治资本”的途径。在错误思想支配下,于吉科政绩观异化,对工作急功近利、造势作秀,利令智昏、破纪违法,直至跌入腐败深渊。

心理失衡,腐化变质逐名利

参加工作之初,于吉科兢兢业业。在山东工作时,为保住群众2000亩的樱桃种植基地,他一人半夜骑摩托车行驶10多公里,和群众一起在大雨中挖了5个小时的排水沟。但随着职务升迁,他的内心开始浮躁不安,逐渐放松了政治学习和党性锤炼,理想信念滑坡,进而腐化变质。

据于吉科交代,他从小到大凡事都要强,参加工作后一门心思想当“一把手”。被提拔为镇党委班子成员后,他对公款吃喝、吃请送礼、公车私用等事情习以为常,这为他后来的腐化埋下了祸根。

交流到贵州后,作为毕节市“人才强市”引进的紧急稀缺人才,组织上对于吉科寄予厚望,先后提拔他担任赫章县平山乡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常委等职务。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调整已任县委常委的于吉科兼任河镇乡党委书记。

河镇乡曾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作为该乡“一把手”,于吉科理应肩负使命、主动作为,但在潜意识里,他把组织的关心培养当作理所应当,将交流、提拔归功于“个人能力强,是自己应得的”,对自己不能按预期调回山东心生怨念。

返乡不成的于吉科开始放纵自我,随着开销越来越大,为填补“窟窿”,他只得把费用转嫁给管理服务对象,让得到过自己“关照”的老板来买单。

“辛苦工作近20年,能让企业老板拿到上千万元的项目,自己却连几十万元的购房首付款也拿不出来,感到委屈。”在这种错误思想驱使下,于吉科开始收受大额贿赂。

2016年,于吉科向自己认识多年、同样来自山东莱阳的商人于某某索要人民币167万元,用作购买房屋的首付款和购车款。于吉科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政绩观错位,谋求提拔乱作为

从近年查办的案件看,有的领导干部不注重做事而喜欢作秀,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种种错误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政绩观错位、责任感缺失,“为民干事”想得少、“为己做官”谋得多。于吉科就是一个典型。

“每一件事情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都是为了体现政绩、得到提拔。”于吉科说,到贵州工作后他并没有站在地方党委、政府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职责定位,而是从头到尾都在将自己能否在仕途上得到提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对待工作不再真抓实干,而是为拿出政绩“造势作秀”,大搞形象工程、形式主义。

一份材料记录了1985年河镇乡海雀村的贫困状况:一家4口人,只有3个碗,吃了上顿没下顿。海雀村备受各级各部门关心关注,上级领导经常来该村调研指导,于吉科便在从县城到海雀村必经的沿线路段做起了“文章”。“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来,第一感觉就是一定要把这条路沿线打造出亮点,让领导看得见。”于吉科回忆道。

2017年3月,河镇乡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工程项目,这本是惠及群众、利在千秋的好事,但于吉科想的不是如何让项目成果和群众利益最大化,而是琢磨着如何把它打造成一个“亮点工程”,让领导看到这片绿化林。他不顾乡党委班子其他成员反对,直接安排乡林业站实施该项目,在已经种植红豆杉的沿线山坡上,再次大肆栽种北海道黄杨等高大乔木,造成重复造林上千亩。于吉科认为,红豆杉成活率很高,但眼下只有二三十厘米高,要见到效果需要很长时间;北海道黄杨长得快,属于高大的乔木,两三年后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就会有很大的提升,能让领导快速看到当地生态的变化。但由于违背自然规律,最终,重复栽种的乔木存活率低、长势很差,造成了国家资源、资金的浪费。

为了让上级领导来调研时可以看到“亮点”,于吉科又在乡党委班子会上不顾其他成员反对,拍板改用“合作社+企业”的方式种植香菇,并且在修改方案未报批的情况下,与某公司签订协议实施项目,最终项目失败,造成重大资金损失。“大手笔”最终都成了“大败笔”。

“想尽快出效果、出成果,干什么都是全县最大、全市最大,甚至考虑全省最大,能得到提拔就行。”直到锒铛入狱,悔恨交加的于吉科才幡然醒悟,“自己的政绩观错了……”

亲清不分,大肆敛财陷深渊

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是政商交往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如果厘不清政商关系,亲清不分,终将难逃纪法严惩。

“从来就没有想跟他们搞‘清’,就是想搞不‘清’,搞不‘清’我才有好处,浑水才好摸鱼。”于吉科在忏悔时表示,自己心里十分清楚,其与商人老板交往的实质就是权钱交易。“他们对你好是因为你手里有权力,而不是真的对你好。”

刚到贵州工作不久,于某某就开始给于吉科送“生活费”,每次数额2000元至5000元不等。很快于某某就成了于吉科不遗余力培植的“跟班”和“钱袋子”。于吉科认为于某某是“山东老乡”靠得住。在毕节是“外地老板”能拿捏,于吉科遂利用职务便利为于某某在工程承揽、项目推进、资金拨付等方面提供帮助,搞利益勾兑。

为了让手中权力通过于某某“安全”变现,于吉科分管的项目都想着法子、变着花样送给于某某做。在于吉科的关照下,于某某顺利获得多个工程项目。于吉科多次接受于某某的行贿并向其索贿数百万元,仅2018年至2019年,于吉科就以帮助他人解决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为由,先后4次向于某某索贿500余万元。

除了固定的“钱袋子”于某某,于吉科还在工作中主动与企业主拉关系,对行贿者来者不拒,疯狂敛财。经查,2016年至2020年,于吉科利用职务便利帮助于某某、朱某某等7人在工程项目推进、工程款拨付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7人所送财物折合人民币900余万元。

“作为企业家,一个项目失败了可以重新再做,但是作为党员干部……清白才是最大的资本。”从组织寄予厚望的青年才俊沦落为阶下囚,于吉科流下悔恨的泪水,但悔之晚矣。

猜你喜欢
镇乡政绩观毕节市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当代陕西(2022年7期)2022-04-26 07:40:24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树立正确政绩观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宁波加快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盐业落地生根
中国盐业(2018年18期)2019-01-14 01:17:10
My Best Friend
镇乡财政风险浅析
中国经贸(2015年22期)2016-01-05 07:04:27
发挥镇乡作用深入推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