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4-10-16 00:00:00张怡
求知导刊 2024年26期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为重要,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针对新课标所提倡的阅读理念和方法,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具体包括:巧借工具,创设故事情境;寓教于乐,趣谈语文阅读;分组合作,加强师生交流;精选文本,延伸课外阅读;家校互通,培养阅读习惯;灵活反馈,建立多元评价,旨在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同时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张怡(1990—),女,江苏省张家港市妙桥小学。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和评价单一化

部分学校过分侧重于在传统教材中挑选阅读内容,呈现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关注。特别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更需要注重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适应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样的阅读课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阅读教学课堂[1]。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通常以笔试、阅读量统计为评价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的过程和策略的考量,容易让学生产生应试心态,影响阅读的真实性和深度。因此,在新课标引领下,教师应该探索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建立更加灵活和多样的评价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方式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堆砌很多科技元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特征、个性特征来研究阅读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过分注重讲解和背诵,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较为枯燥无聊,无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易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阅读能力与习惯培养不足

首先,部分学校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内容的传授和理解上[2],忽视了对阅读策略、阅读技巧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难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和体验,导致学生缺少广泛阅读的机会。其次,教材的单一也限制了学生阅读的范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造成较大的阻碍。最后,家长和社会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阅读教学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这也会影响学生健康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

(一)巧借工具,创设故事情境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激发其对阅读的兴趣与爱好[3]。情境教学法可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与环境之中,有利于学生更加专注地阅读。首先,可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情境活动。例如,当学生阅读描写大自然的诗文时,教师可以组织户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风貌,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与真实场景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文章的内涵。其次,可采用角色扮演或模拟情境的手段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人物心理、体验人物经历,这种情境模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想象力。再次,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情境。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创设一个可以全方位感知的阅读情境。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法和探究学习法,让学生主动融入情境之中。如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疑问,以小组讨论或研究的形式深挖课文背后的故事和含义,通过亲身参与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要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真实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情境,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素材,让学生找到与自己情感体验相符合的点。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投入更多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

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以问题“同学们上学的路是怎样的呢?”切入,营造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走过的路”的回忆中,之后正式导入课文,在完成生词教学后,用树叶落下的声音与梧桐树叶的图片,创造一个与课文匹配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以“寻找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为阅读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认真阅读课文,最后设置一个开放性问题:“模仿书中的描写,谈一谈自己走过的道路”,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寓教于乐,趣谈语文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生才能更加专心、主动投入到阅读之中,才更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有趣的故事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通过有趣的阅读活动,学生也能够更好地记住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切实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所在,结合学生学习的差异与个性特征,设计趣味活动,带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将游戏融入阅读活动的形式,例如设置阅读问答、迷宫游戏、拼图等活动,将学习转变为有趣的挑战,激发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取声音等,以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和表达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等,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情感认同和理解。在阅读结束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集体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守株待兔》的阅读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在一课时内让学生读懂《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并理解寓意”。教师需要在课前通过互联网下载关于《守株待兔》的视频,在课堂中播放。在导入部分,教师可在PPT中以图片形式展示,吸引学生的关注,并设置疑问“图片中的人是什么人?他在做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其次,导入正文,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可以“字词拼音连一连”“文言词语意义匹配”等游戏带领学生熟悉生词,逐步剖析课文,明确寓言故事内涵。最后,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的小活动,可邀请学生将《守株待兔》的故事演绎出来,进一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如此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阅读得更加透彻。

(三)分组合作,加强师生交流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主持者,学生是主讲人、活动者。换言之,教师要扭转学生与教师的身份,让学生也能站上讲台探讨知识。加强阅读交流,是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要的改变。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加强记忆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课文内容,交流想法和见解,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营造积极的师生互动氛围,激发学生对阅读话题的兴趣。教师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设计一些与阅读文本相关的互动活动,如知识竞赛、说故事比赛等,增加课堂的互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以《纸的发明》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认识生词,之后再进行交流活动。接着,教师要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部分课文内容,每个部分对应一个问题:第一,纸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记录的?第二,最早的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以及是什么材质?第三,造纸术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发明的?各小组需要互相交流、讨论并总结自己小组所负责的问题,并向全班汇报。经过小组讨论后,让每个小组都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则进行提问和交流。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开放思维,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提高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精选文本,延伸课外阅读

延伸课外阅读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领域、丰富阅读经验、增加阅读数量和提高阅读速度。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本,培养多元化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课外阅读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阅读能力,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在选择课外阅读文本时,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制定阅读目标或计划,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充足的阅读时间,例如每天设定一段专门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或者每周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并要求学生在阅读结束后记录阅读的内容和感受,可以采取读后感、读书笔记或阅读报告等方式,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总结所读内容。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并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角落,组织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书籍放在图书角共同分享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例如,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PC6ubuNxMtOY3QQRkxJbk1OnoCnwLtpWlPjSGzmnXJY=“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模块,教师举行“寓言故事”展示活动,每个学生都需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外寓言故事,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推荐介绍。在活动中,每个学生依次上台向全班讲解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并做简短的推荐。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对该故事的评论。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互相了解了彼此的阅读爱好,并且得到了更多的阅读推荐和启发。

(五)家校互通,培养阅读习惯

家庭与学校的紧密联系能够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建立学习的连贯性,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家长和教师共同发力,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是一股强劲的推力。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培训讲座,向家长介绍如何指导孩子阅读,包括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引导和实施提问策略等。其次,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组织阅读活动,例如阅读分享会、诗歌朗诵比赛、亲子阅读时间等,促进家庭成员的阅读互动和学习氛围的形成。最后,学校可以制定一个阅读挑战计划,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其中,设定一定数量的阅读目标,奖励完成阅读挑战的学生和家庭。

例如,教师制定一份“一月一读”的读书计划,要求学生一个月要读一本书,由家长和教师共同监督和评价。学生制定严格的阅读计划,如“每天阅读5页”“一周阅读30页”等,由家长监督阅读,教师监督进度,以月为总结单位,给予认真完成并达标的同学夸奖及奖品。通过这项活动,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阅读机会,家庭和学校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推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六)灵活反馈,建立多元评价

合理、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既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学生阅读技能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鼓励他们在错误中学习,指出他们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建议和指导。在对学生的阅读成效进行评价时,除了传统的答题打分,教师还可采用口头评价、写作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具体的阅读目标,并在学生达到目标后给予相应的肯定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还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自我评价,即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成果,可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认识和控制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极大的作用。小组互评或同学间相互评价的形式,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从而促进互相学习和进步。

三、总结

总结来说,新课标背景下,有效的小学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以及终身学习和自主阅读的意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阶段的阅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牛瑞娟.基于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N].山西科技报,2023-09-04(B05).

王希岭.浅谈新课标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7):34-36.

罗晓英.新课标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3(27):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