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课堂的融合路径

2024-10-16 00:00:00杨玉兰
求知导刊 2024年26期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沉淀的智慧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教师要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课堂的融合路径,具体包括:重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融合效率;创新活动设计,培养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融合

作者简介:杨玉兰(1975—),女,广西贵港市港南区第三初级中学。

一、重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

(一)立足全面发展,重视文化融合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容易将英语教学简化为英语知识的讲解,将英语知识传递简化为单向固定的词汇、句式、语法传输。然而,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语言。当缺乏具体且生动的语境时,学生不愿意接触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且缺乏探索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渴望。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重构教学理念并立足全面发展思想,促进文化融合。从定义来看,文化融合,即将多个地区的文化、内容汇于一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基于文化间的碰撞,帮助学生形成先进的思想观念、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材内容中的文化交叉点,重新审视教材内容并优化课程设计。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的开端,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容易受到榜样、环境的影响,他们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会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1]。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为例,在听说训练中,教师可围绕“过去的假期经验分享”以及“过去时”的使用设计语言表达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或以个体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春游经验。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任务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赋予活动任务生动的生活背景以及人文背景。一方面,针对既有的春游素材,展示学生春游的图片,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针对“踏青”这一主题,秉承语文与英语相结合的原则呈现丰富的古诗词、古典文学作品。通过学习大量的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探寻其中的景色,还能探寻、提炼抽象且具有指引意义的人生哲学。比如,针对白居易的《春游》,各学习小组可先分析诗中的现象、人文要素,再以英文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从后续反馈来看,每一名同学的实际情况、能力虽然是不同的,但他们均可以积极参与并将具体知识点融入英语语言表达。

文化融合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开阔学生视野;二是辅助学生汲取文化要素,并将其转化为学习资源,转化为语言表达的素材。通过适当的活动,学生既能在教材学习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又能从实际生活的角度,输出自己对文化融合的理解。

(二)增加教学经验,定期做好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建立在教师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学情、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之上。然而,一些新教师无法做到快速且准确地梳理出教材中的文化点。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要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改政策等文件的讲座。基于讲座内涵、精神,教师可把握文化融合的方向以及基本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师要将传统文化要素适时融入各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也要及时跟进社会热点,从不断“翻新”的文化作品中探寻英语教育点。新颖的教学案例,可以提升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输出自己的所思所想[2]。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笔者并未直接展示具体知识点,而是以重大历史新闻事件为基础,通过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看过这些事件后,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针对诸多事故,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悲伤。接着,笔者以单元主题为延伸,播放电影选段。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跟随镜头了解故事情节,连接教材内容。之后,笔者讲述其中的重点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在课程讲解的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比对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基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结合,学生加深了对单元主题、内容的理解。

传统文化要素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讲求与时俱进。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不仅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初中英语教学相融合,还要思考如何借此机会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科素养。

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融合效率

(一)巧用支架式教学,优化知识展示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从定义来看,支架式教学旨在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重构教学理念,审视教材内容并提炼其中的文化点。基于文化点,学生或调动生活经验,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完整的画面,或观看多媒体中的内容,形成强烈共鸣。适当的教学资源的融入,可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加知识积累,并提升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当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后,他们会积极了解、观察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要素,深化知识点的理解、应用、迁移[3]。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表达方法,把握疑问句的用法。为了引导学生灵活调动知识积累,分享自己以及身边人的生日,教师可为课堂教学匹配丰富的文化要素。针对阅读文本,教师可让学生一边浏览文本内容、了解文本的基本内涵,一边提炼其中的时间要素;针对生日主题,教师可进行适当延伸:When is our country's birthday? Besides this anniversary, what other traditional festivals do we have?结合具体问题,学生尝试将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比如,有的同学表示:Our country's birthday is on October 1st.In addition to National Day, China also has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Lantern Festival and other traditional cultural festivals.对于学生形形色色的分享,教师可配以相应的图片,介绍不同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讲求科学、合理。从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来看,教材编写者在课本中安排诸多与文化融合相关的句子、段落、文本。针对不同的文化现象,教师可从多个角度予以展示并融入生动、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资源。通过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能逐步搭建完整的知识架构。

(二)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培养综合能力

传统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艺术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兼具艺术性以及教育意义。针对教材中的专业知识点,教师要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为学生展示传统戏曲艺术、书法艺术、剪纸艺术等。通过美术画的展示方式,教师可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予以点评,并从英语的角度输出专业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生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因此他们在点评不同的艺术作品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要把控好“学生分享”与“教学评价”间的尺度,通过高效的师生互动,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4]。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7 It’s raining!为例,在听说课中,教师可设计看图说话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要从地图中找到相关国家城市的地理位置,并按照图片内容“说天气”。从案例的设计来看,首先,教师可展示多伦多、纽约等国外城市,以天气预报截图的方式展示这些城市最近几天的气温预测。其次,针对国内城市,教师可增加任务难度并设计小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从诸多非遗文化中猜测“这是哪个省份”并按照“城市、天气播报”的逻辑顺序输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可就“天气”这一话题介绍“古今中外的人们是如何表达天气的”以及“聊天气对于西方人而言意味着什么”。通过直观的文化要素碰撞,学生能逐步搭建完整的知识架构,提升文化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且兼具人文性与生活性。针对学科特点,教师要从生活中提炼传统文化要素。基于多彩、优美的文化作品,学生既能积极探寻教学内容,又能尝试着以文化要素为载体,实现知识点的理解、应用、迁移。相较于以往的教学tp3A0UqFcUDvzDbQQ+3SZQYQKOeWdB309SbTVxaF7D4=模式,在这种融合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位。

三、创新活动设计,培养人文素养

(一)布置角色扮演任务,体会深刻文化内涵

初中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更注重个性表达。因此,教师如果仍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免会降低他们的参与积极性。针对学生学情,教师可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可以教材中的故事情境为基础,以传统文化故事为剧本设计丰富的角色扮演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个体为单位,研读传统文化故事内涵;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以多角色合作的方式还原故事的基本情节以及大致内容。通过高效的生生互动,学生能逐步体会故事中隐含的深刻内涵[5]。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为例,针对单元主题“愚公移山”,教师可布置相应的角色扮演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先要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内容,以批注的方式理清故事情节,归纳“文本大致讲了什么”,理顺故事的讲述方法。随后,各小组按照自愿的原则划分出多个角色并调动成员的知识积累,为角色分配不同的台词,然后进行简短的排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出相应的汇演时间。在成果反馈环节中,各小组以自愿的原则,上到讲台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从后续的反馈来看,由于对“愚公移山”这一传统民间故事比较熟悉,学生既能还原教材中的表述,又能从整体的角度、从知识积累的角度延伸故事内容。在分析阶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达情况以及他们从角色分享中得出的结论和学习到的人文精神。比如,有的同学认为:“The old man's indomitable and persistent spirit makes us to learn.”基于学情反馈,教师可从评价的角度,一边点评学生的语言表达成果,一边分析其结论是否准确。通过高效的师生互动,学生既能把握具体知识点,又能提升综合能力。

将角色扮演融入课程讲解,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也能营造教学情境。基于自由且宽松的语言氛围,学生乐于接受文化教育,继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因此教师不能过度干预学生的角色演练,而要从整体的角度、从学科的角度,聆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介入。值得一提的是,“介入”依赖于适当的教学资源以及提问。教师要循着学生的既有思路,通过支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多种先进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

(二)基于传统习俗,培养语言表达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生活化载体,初中英语课本中不乏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表述。因此,在课程设计、讲解中,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习俗为载体,设计丰富的语言表达任务。相较于传统的文字输出,以传统文化习俗为前提的任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由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联系紧密,教师可以贯彻读写结合理念,提供有关传统文化习俗的课外文本并设计相关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可从亲身经验出发,介绍自己的小故事;也可从调查结果出发,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针对传统文化要素,教师可设计同主题的“大单元”并匹配相应的阅读、写作任务。在阅读任务中,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阅读电子白板中出现的文本并分析:What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What are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of these festivals?借助批注式阅读,学生积极输出自己的理解。比如,有的同学表示:“Two traditional festivals,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the Lantern Festival, appear in the text.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make dumplings together and share their harvest during the year.”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就生活经验进行拓展与延伸:“除了文章中出现的文化习俗,这些节日还包含哪些传统习俗?”从后续反馈来看,大部分同学可以积极参与并将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将语言表达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传统文化习俗中承载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以及伟大精神。为了深化英语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探寻教材文化点并设计丰富的阅读、写作任务。通过知识输入、输出的结合,学生既能积极参与知识学习,又能在观点输出中表达思想,提升英语思维以及应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情怀,还能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科素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构教学理念,从知识展示、知识讲解、知识渗透、文化渗透等多个角度营造文化氛围,设计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前期的素材搜集以及后期的专业引导,让初中英语课堂更加精彩、高效。

[参考文献]

于佳淼.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途径探析[J].海外英语,2023(22):187-189.

吴卫平.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育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3(35):97-100.

田淑敏.试论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2):94-96.

刘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师博览,2023(36):63-65.

关红莉.初中英语课程文化意识培养提升育人效能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3(33):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