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能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获取新知,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三个角度分析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从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探讨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阅读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3]GHB096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丁玉龙(1988—),男,甘肃省天水市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教师应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以教材为依托,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数学概念、规律和题目,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不论是在语文、数学还是在英语等科目中,解题之前都需要理解题目。若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们便能迅速理清解题思路,顺利解决问题[1]。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开展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项阅读活动,久而久之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习新知、自主解题等过程中逐步提高学习效率,以更加从容的态度面对学习挑战。因此,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树立学习意识,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能够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数学学科和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差异,数学阅读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而语文阅读则主要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性思维。具体而言,数学阅读要求学生关注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在阅读题目时,学生需要从题干中提炼关键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分析解决该问题需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在阅读教学的驱动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这也为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助力。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概念、性质、公式等内容;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仔细阅读题干,自行提炼关键信息,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以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为学生指明学习新知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向和思路,不仅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数感、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等素养,还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积极对待阅读活动,实现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
(一)立足教材,课内阅读为主
1.阅读概念——咬文嚼字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探究高效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性质的深入阅读,导致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把握其深层次内涵。对此,教师要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数学概念,以提取关键词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核心。同时,教师还要针对阅读的音量、速度、重音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深化概念理解,达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2]。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为例,在学习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教材中的文本:(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抓住“无限延伸”“量出长度”“端点”等关键词,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构建相应的图形,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学生初步掌握这些内容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声朗读、接力朗读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记忆,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充分发挥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解决问题——读思结合
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题目的要求理解不透彻,无法迅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针对这一问题,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带领他们认真阅读题目,提炼关键信息,挖掘隐藏在题干中的数学关系,结合所学内容探究解题方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都能获得提升,有助于他们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师可以布置以下练习题:亮亮想买一本标价为9.8元的字帖,他现有的钱再添4.2元正好可以买一本,但他最后只买了一支3.2元的钢笔,剩下的钱借给了果果,果果的钱刚好够买一本字帖,请问果果原来有多少钱?
这道题目包含较多文字信息,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来梳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首先,要计算亮亮有多少钱,然后再算出他买完钢笔后剩下的钱,也就是借给果果的钱,最后用9.8减去借给果果的钱,得出果果原有的钱。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亮亮原有的钱:9.8-4.2=5.6(元)
亮亮借给果果的钱:5.6-3.2=2.4(元)
果果原有的钱:9.8-2.4=7.4(元)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题目中蕴含的关键信息,培养了“读—思—做”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3]。
3.数字阅读——别有情趣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为了促进他们自主阅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趣味性素材,如数字卡片、微课视频、图片等。数字化视觉材料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积极与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的见解。
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例。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图中哪些物体的数量超过了10?小棒的数量是多少呢?”让学生跟随动画演示,一根一根数出小棒的数量,同时大声说出自己的结论,在思考与朗读中巩固基础知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摆出10根小棒,并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摆出1根小棒,让学生意识到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然后全班齐读“11”。以此类推,学生可以顺利完成数字11~20的朗读。最后,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带领学生共同跟唱拍手歌:“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13;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14……2个十,0个一,合起来是20。”这种数字阅读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还对他们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4.知识介绍——开阔视野
小学数学教材不仅涵盖概念、性质、公式等基础内容,还设置了“阅读与理解”板块,用于分析经典例题或融入与课程主题相关的拓展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储备。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应根据课程主题收集相关的拓展知识和附加题目。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他们先阅读拓展素材,再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通过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拓宽,他们能够将基础知识与拓展素材结合,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4]。
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为例,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事情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并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后,教师展示拓展课件,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图文信息,思考问题:“盒子里有4个红棋子和1个蓝棋子,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得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蓝棋子”的结论。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化问题:“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可能性最大?”这一问题促使学生重新阅读拓展素材,增进对可能性的理解,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目标。
(二)激发兴趣,课外阅读为辅
1.说数学
“说数学”是指让学生坚持每天阅读数学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故事内容。这一活动能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有效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阅读教学事半功倍。小学数学教师要科学地选择阅读素材,如数学家的生平简介、数学奥秘的探索、学习数学的技巧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阅读计划。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预留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分享自己准备的数学故事,表现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完成分享任务即可。为了在其他同学面前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学生会认真对待阅读活动,这有利于他们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5]。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为例。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询问长辈等方式,收集与圆有关的历史故事,并自行整理故事内容。在保证语言表达流畅的前提下,学生还需将演讲时长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名学生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则需认真倾听,并在笔记本中记录关键信息,以便交流与讨论。经过讲述故事和自由讨论,学生不仅能对圆的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巩固数学基础,还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形6B631TUxUREPv1CubIT3QQ==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画数学
“画数学”是指通过绘画来展示数学知识或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这一策略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作图能力的提升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可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制作一张手抄报,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完成手抄报制作后,学生需要用专业的数学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在直观展示阅读成果的同时,为其他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思路。接下来,教师可以选出5份优秀作品拍照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树立榜样,激励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图形(三)”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后补全知识表格(如表1),以检验他们的阅读效果。
完成表格后,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制作成手抄报,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公式,并画出相应的图形,附上具体的数字和计算步骤,使手抄报内容更为丰富和直观。为了与阅读教学主题相呼应,当学生完成手抄报设计后,教师可以随机选出几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以此展现学生的阅读成果和阅读感悟,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能够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以课前导入环节为切入点,传授阅读技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当学生初步掌握新课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其反馈设计针对性练习,要求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归纳解决问题所需的关键信息,这有助于他们概括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同步提升。在此基础之上,从“说”和“画”的角度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收获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
[参考文献]
杨学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5):29-31.
徐少坤.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名师在线,2023(34):29-31.
洪月玲.数学阅读:发展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J].华夏教师,2023(32):26-28.
刘海萍.小学数学绘本阅读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23(31):79-81.
杨华山.让“阅读”成为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新方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9):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