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较弱,采用常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为此,教师将劳动教育与游戏相融合,鼓励幼儿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游戏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良好品质,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做准备。基于此,阐述了幼儿劳动教育游戏化的意义,结合劳动教育内容提出基于主题投放材料、组织角色扮演游戏、将日常活动转化为游戏、组织小组竞赛活动、组织户外种植游戏等策略,以提升幼儿劳动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劳动教育;游戏化
作者简介:耿靖婷(1991—),女,安徽省合肥高新区昌河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和日常生活是幼儿学习的两个主要场景,学习的方式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幼儿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对幼儿优秀劳动品质的形成,以及独立性、社会性、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劳动教育游戏化将游戏与劳动融合为统一的整体,通过游戏形式开展劳动教育,能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热情,使劳动教育模式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夯实基础。
一、幼儿劳动教育游戏化的意义
(一)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
幼儿年龄尚小,个人感受在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消极的情感体验则会降低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游戏这一活动形式兼具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特征,对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劳动教育游戏化将游戏贯穿于整个劳动教育过程,强化了教育活动的趣味性,给幼儿带来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的价值,为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对幼儿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运行规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幼儿年龄较小,思维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与社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相对有限,劳动教育价值难以体现,而游戏化的劳动教育方式从幼儿的喜好出发,通过游戏的方式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幼儿在学习劳动知识的同时,通过游戏规则了解社会运行机制,在游戏活动中思考遵守社会规则的好处以及违背社会规则可能导致的后果,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三)培养幼儿的优秀品质
通过组织受教育者亲身参与劳动,总结、反思劳动体验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可以在真实的劳动环境中发展受教育者的劳动品质,促进受教育者成长。幼儿年龄较小,动手能力不足,常规的劳动教育形式难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而劳动教育游戏化以游戏形式模拟各类劳动情景,幼儿在情景中探索解决困难的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劳动或者相互合作,实现游戏目标。幼儿通过自主探究、模仿他人行为等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这对幼儿优秀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2]。
二、幼儿劳动教育游戏化实施策略
(一)基于主题投放材料,体会劳动的快乐
区域活动是幼儿游戏的主要方式之一,幼儿在特定的空间和环境中自主、自由地开展游戏活动,获得成长。教师可从材料投放环节入手,根据劳动教育主题投放不同类型的游戏材料,用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围绕劳动工具自主开展模拟劳动类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学习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体会劳动的快乐,让幼儿对劳动行为产生深刻印象,今后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和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助力幼儿成长。
例如,本次劳动教育的主题是培养幼儿收纳、整理玩具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益智区投放了有助于锻炼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和手部肌肉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在区域活动场所中提供布偶、积木、小桶、铲子、喷水壶等多种类型的游戏材料,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区域活动场所恢复成干净、规整的样子?”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发地整理各类游戏材料,并将材料放回指定的地方,通过劳动锻炼上肢力量。部分幼儿没有意识到不同类型的游戏材料应分门别类放置,导致材料摆放无序且混乱,严重影响后续的正常取用,为此,教师可以布置游戏任务,要求幼儿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特定的游戏材料,并将其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幼儿在翻找游戏材料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平时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在问题的驱动下,幼儿主动参与到探索游戏内涵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按顺序整理游戏材料的必要性,认识到了劳动经验的指导作用。
(二)组织角色扮演游戏,了解劳动的真正含义
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形式之一,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特定的角色,通过角色的经历和言行展示社会的运行规律,从而对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各类规则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在劳动教育中组织角色扮演游戏,可让幼儿不自觉地联系生活经验分析劳动教育的真正含义,体会到劳动对社会正常运行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3]。
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对各类社会角色的行为的认识和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如果脱离幼儿生活经验设置角色扮演游戏,就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劳动教育的预期目标,使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理解劳动的真正含义,教师必须在游戏正式开始之前与幼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对医生、快递员、售货员等职业的了解程度,为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做准备,助力幼儿成长与发展。
例如,教师打算开展“我未来的职业”劳动教育课程,为避免劳动教育低效,教师在正式开展劳动教育之前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并简单说明该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幼儿基本能够说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行业,且对常见职业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教师据此判断劳动教育游戏化时机成熟,并组织角色扮演游戏。一名幼儿扮演工人进行劳动生产,不慎摔伤,其他幼儿则分别扮演出租车司机、护士、医生等角色,模拟医疗救助过程。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大家要从事不同的工作?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完成工作呢?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会怎样?”幼儿结合游戏过程分析问题,认识到了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劳动的重要性,深切体会到了劳动分工和设置不同职业的意义,认识到了劳动的必要性。
(三)将日常活动转化为游戏,培养自理自立能力
幼儿年龄较小,对劳动缺乏足够的认识,为此,教师将幼儿在幼儿园内的日常活动转化为游戏,将洗漱、用餐、穿衣、如厕等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纳入游戏活动,提升日常活动的趣味性。幼儿按照计划完成日常活动,提升自身的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夯实基础。
日常活动的流程较短,为此,教师在劳动教育游戏化进程中应从游戏素材本身的特点出发,设计与以往不同的游戏形式。教师要根据幼儿所在环境和劳动需求随时随地开展游戏,让游戏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支持[4]。
例如,教师观察幼儿的日常活动情况,确定劳动教育目标: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培养午睡后自主洗脸习惯,培养玩具整理习惯。确定劳动教育目标后,教师设计了收拾餐具游戏、排队洗手游戏和玩具整理游戏。收拾餐具游戏要求幼儿饭后将碗、筷、勺、盘放回指定位置;排队洗脸游戏要求幼儿在教师下达游戏口令后自行拿毛巾在盥洗室排队准备洗脸;玩具整理游戏要求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将玩具放入对应的收纳盒中。为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教师要肯定幼儿的付出,奖励表现良好的幼儿一朵小红花。必要时,教师可以将其他的日常起居行为改编为游戏,保证日常游戏活动的质量。在实施方面,教师根据当天实际情况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快速准备、快速反应,按照游戏要求完成相应的起居活动,在不断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自主完成日常起居的能力,助力幼儿成长。
(四)组织小组竞赛活动,观摩学习劳动技能
发挥劳动教育游戏活动育人价值的关键在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配合教师完成各项游戏目标。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影响游戏质量,教师将小组合作元素和竞赛元素融入游戏活动,让小组成员相互监督、相互扶持,并利用竞赛元素提升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游戏上。培养基本的劳动技能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让幼儿掌握基础劳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教师结合劳动教育目标设计小组竞赛游戏活动,让幼儿猜测劳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深化幼儿对劳动的印象,助力幼儿成长。
例如,教师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问答游戏。问答游戏材料以锄头、铁镐、铁铲、扫帚、吊车、推土机等常见的生产劳动工具图片为主,教师提问:“你们来猜一猜,图片中的劳动工具分别有什么用途呢?”幼儿在游戏中联系生活常识,发散思维,想象劳动工具在生活中的用途。最后,教师播放运用这些劳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的视频,让幼儿在学习劳动工具的用法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劳动工具的印象。教师在游戏中记录各小组的答题准确率,以此为依据对幼儿进行表扬,利用游戏活动的竞赛性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为使幼儿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家务劳动我能行”游戏,各小组负责不同区域,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劳动工具打扫环境卫生。教师担任裁判,检查幼儿打扫卫生的情况,由此判断幼儿对劳动工具用法的掌握情况。反复进行训练,有助于加深幼儿对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法的记忆,逐渐帮助幼儿掌握劳动技能。
(五)组织户外种植游戏,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种植活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利用园区户外环境设计种植游戏,利用幼儿爱问、爱观察的特点开展探索类种植游戏活动。教师引导幼儿亲身参与户外种植,通过特色游戏活动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流程和农具的使用方法,在亲身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农业从业者的辛劳,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5]。
农业种植流程复杂,包括选种、育种、松土、播种、施肥、浇水、除虫、防病等多个环节,考虑到农业种植的复杂程度较高,教师改变策略,分解农业种植流程,设计小组合作种植小游戏,通过农业小游戏渗透农业种植知识,通过独特的游戏体验加深幼儿对所学农业知识的印象,提高劳动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审视农业种植教学内容,按照农作物种植规律将活动划分为播种、浇水、除草、驱虫、收获等多个环节。教师围绕幼儿的兴趣将农业种植活动转化为趣味性游戏活动,如将浇水转化为“好玩的浇水壶”,将选种转化为“泡水挑种子”,将播种转化为“挖坑撒种”,将除虫转化为“灭虫小能手”等游戏活动。教师在带领幼儿完成各类游戏活动的同时提出问题,如在“灭虫小能手”游戏结束时教师提问:“用木棍和手捉害虫是否可行?有没有效率更高的除虫方式?”幼儿自发代入角色,分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方式。基于此,教师临时生成竞赛游戏,对比新旧除虫方式的效果,深化幼儿对种植活动的感悟。在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大家觉得农业种植累不累?辛不辛苦?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呢?”引导幼儿总结游戏体验,形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正视劳动教育游戏化的优势,从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劳动教育目标入手,设计特色化劳动游戏,利用趣味性游戏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独特的劳动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让劳动教育成为幼儿成长的助力,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为其成长和发展提供宝贵的知识技能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刘静贤.劳动教育在幼儿活动中的实施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0):182-184.
袁川,刘春梅.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践行策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7):10-16.
李辉,华琳琳,何婧,等.基于活教育理论的幼儿种植劳动教育实践[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38(5):38-43.
许铁梅,周笑.本体论视域下幼儿园游戏中的劳动教育[J].教育评论,2022(2):138-144.
黄英杰,张钊瑜.幼儿劳动教育:价值、实施原则及实践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35(7):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