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字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4-10-16 00:00马瑞
求知导刊 2024年24期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教学中,数字资源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创建网络教学平台方面意义重大。高中美术教师应基于课标要求,在课堂中运用数字资源来丰富教学形式与手段,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就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字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分析数字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的应用意义,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美术课程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为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字资源;高中美术

基金项目:2023—2024年度商洛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研究课题研究项目“基础教育数字化书法美术教学研究”(课题编号:SLDJ2023213)。

作者简介:马瑞(1993—),男,陕西省镇安中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强调:“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运用数字资源开展高中美术教学实践工作,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维度、多方面呈现学科知识,有助于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探索利用数字资源优化美术教学的方法,打造多元、高效的美术课堂,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立足点。

一、数字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增添课堂趣味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其审美认知,这需要建立在学生对美术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数字资源,不仅能够呈现更多样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美术内容的感知。这有助于教师打造趣味课堂,丰富学生美术学习体验,培养其学习兴趣。

(二)丰富课程内涵

美术属于人文性学科,不仅涉及多方面内容,也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核心素养背景下,运用数字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有助于教师整合高中美术课程资源,同时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美术学科内涵,获得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和感悟[1]。数字资源的合理运用,还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提升其艺术认知水平,在引导其深刻感知艺术内涵的同时,提升其美学涵养。

(三)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性是美术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完成知识传授和实践教学任务,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教师尤为重视的问题。在数字资源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影像或动画等直观、清晰、具体地呈现课程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数字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立足兴趣点

数字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创造兴奋点为目的,通过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其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有选择性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活跃学生的艺术思维,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欲望。

(二)结合重难点

部分学生在将抽象事物转化为简单图形时会遇到阻碍,因此教师可结合特定知识内容,运用数字资源,采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思维桎梏,理解课程重难点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自主性

数字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明确自身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学生可依托教师的点拨和指导,运用数字资源灵活学习美术知识,获得成就感和收获感,从而提升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质量。

三、数字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一)情境导入,直观感知造型

美术学习以“看”为起点,以“赏”为过程,以“仿”为手段,以“画”为目标。感知艺术造型,分析表现形式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学生应在观察美术作品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的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艺术创作形式的原理,并运用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开展造型活动[2]。从“看”入手,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为目标,运用数字资源创设“艺术视野”情境,引导学生对一系列美术媒材展开观察和探索,在使学生体验活动乐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基础的识读、识别和分析能力。

比如,木雕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从“雕梁画栋”“鬼斧神工”等成语中,便能够看出木雕对于精致细腻之美的追求。在人美版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3“精美的木雕”一课中,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木雕。教师可让学生就“木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导入课程主题。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是否见过木雕?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木雕作品?在哪些地方能够看到木雕作品?”启发学生思考木雕的用途,加深他们对木雕的理解。结合导学问题,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自己在备课阶段搜集或拍摄的各种木雕照片,将数字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一同欣赏木雕。通过这些数字资源,学生能够了解木雕工艺的发展历程,认识木雕的具体用途,如建筑装饰、家具雕刻、宗教造像等,明白不同用途的木雕在形式、风格和技艺上也有所不同。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析不同造型的木雕在材质选用、雕刻技法、造型设计等方面的区别,深入分析木雕的创作理念及原理,锻炼学生的艺术感知与解读能力。

(二)巧用微课,传授美术技法

以“看”为起始,引导学生感知美术作品特点,认识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学习美术创作表现方法夯实了基础。以“物以致用”为指导思想,在应用数字资源进行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了解美术作品设计与工艺基本程序的基础上,学会设计创意和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即课程重点内容中的美术技法[3]。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方式,向学生直观展示各种材料的特性,介绍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品的制作方法,使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绘画有多种类型,不同画种在材料、工具和画法方面的选择上各有千秋。人美版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1“认识多面绘画——绘画的工具与材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从工具与材料的角度认识绘画。由于课程涉及知识性、技能性较强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整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微课直观演示不同材料与工具的应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

首先,教师应从学生所熟知的画种入手,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结合绘画内容向学生讲解材料与工具的选择要求以及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和绘画技巧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草地一角》《多佛堡》《白船》等著名的水彩画,鼓励学生通过欣赏画作,思考绘画方法。其次,教师应介绍水彩画创作所需的各种工具,如水彩、水粉、水彩画笔和水粉画笔等,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各种工具、材料的区别和用途,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理论,拓展艺术认知。最后,教师应利用微课演示各种工具在绘画中的操作方法,着重讲解颜色调配和用笔技巧,并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用笔方式所呈现的绘画效果差异,端正其美术学习态度,促进其积极学习并掌握绘画技艺。

(三)观摩视频,提高鉴赏能力

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中的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4]。学生应在了解美术作品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等的基础上,思考美术与生活、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审美鉴赏活动中形成审美判断能力。以高中美术的鉴赏类别课程为载体,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数字资源弥补美术作品数量不足的缺陷,并以视频为媒介,向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引导其在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艺术认知水平,培养审美情趣。将视频作为打开学生通往艺术世界大门的“钥匙”,强调学生在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感受、欣赏和表达,能够促进学生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比如,在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数字资源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背景,引导学生鉴赏中西融合背景下传统型中国画代表画家的作品,分析其创作特点和艺术主张,理解传统型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判断力,加深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认识。结合教材“中国美术在中西交流中有哪些新的拓展?”的内容,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通过播放视频,带领学生走进中国美术发展历史,通过鉴赏具体的画作,思考并分析在西洋画法传入中国后,我国艺术家面对西方艺术是全盘吸收、坚持自我还是兼容并蓄?学生可欣赏《十骏图》《鸟类画谱》《松鹤延年》等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并结合教师讲解,从作品的比例、造型和立体感等方面分析作品。譬如,对《鸟类画谱》和《松鹤延年》两幅画作所显现的迥异风格展开探讨,总结中国画是如何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的,以此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四)人机互动,引导美学探究

创意实践是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活动类型。这一教学领域强调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艺术修养[5]。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借助数字资源提升活动的综合性,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激活艺术思维,并使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的驱动下,通过实践掌握运用先进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方法,收获实践学习成果,感受美术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比如,在人美版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2“篆刻闲章与姓名印”一课中,教师可讲解篆刻的艺术特点和功能,使学生了解篆书和篆刻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刻制属于自己的印章,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创意实践素养。在实践活动准备环节,学生需要了解印章艺术的特征、治印的三大要素以及篆书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查找资料,学习自己名字的小篆写法,初步设想印章上篆文的排布结构,确定印章篆刻的方案。考虑到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在使用篆刻刀时存在一定危险性,教师可以将印章篆刻的实践活动形式改为使用计算机的绘图软件进行印章设计,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对于印章篆刻的创意设想变为现实。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运用绘图软件的绘制功能,确定基本的印章框架,并根据字的笔画繁简程度合理把控占位面积,同时考虑字与字之间的平行和距离关系,做好整体印章的重心设计。随后,学生应用填色功能上色,完成印章制作。运用数字资源为学生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可以丰富美术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篆刻印章技法的掌握程度,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将数字资源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最大化发挥其教学辅助价值,可以在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能力素养。教师应基于美术课程类型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字资源应用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强化学生识别和解读能力,巧用微课讲解美术技法和表现方式,播放视频营造良好审美鉴赏氛围,活用设备创新艺术实践形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学科蕴含的审美与文化内涵,达成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吕国强.数字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4(7):110-112.

孙得胜.高中美术课堂应用数字资源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4):66-68.

姜忠宇,王伟.数字资源支持下的美术教学实践[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3(12):18-21.

徐玉洁,仇芳.数字资源优化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实践[J].学园,2023,16(32):83-86.

徐国辉.基于美术学科课型优化配置数字资源:以人教美术数字教材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