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单独考试招生语文试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综合思维考查,彰显高考育人追求、选拔功能。以2023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语文试题为例,分析了命题依据与背景,对试题进行了评析,提出了依照课程标准、创新材料选择、实施项目化学习的备考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发展,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单独考试招生;语文试题;核心素养;备考教学
作者简介:杜国平(1974—),男,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
2023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语文试题在命题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上,较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人才、引导教学”的基本原则,全面系统地考查了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和学科核心素养四层内容[1]。
一、命题依据与背景
2023年是浙江省使用新课标的第一年,单独考试招生语文试题充分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针对语文学业评价方式的中心思想,试题紧紧围绕“素养”“情境”“问题”“知识”四个要素,积极体现考试的育人功能,以真实情境为载体,由知识考查向能力考查、素养考查及综合考查转变。
二、试题评析:稳中有变,素养导向
(一)试卷结构与难度
试卷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重视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既体现了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本质要求,也强调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基础知识部分的分值为24分,这部分试题需要覆盖广泛的知识点,以有效评估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文言文阅读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查,而媒体文阅读则更贴近现代生活,有助于评估学生对现代文本的解读能力。文字表述题和文学作品阅读部分考查了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侧重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与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相契合。写作部分的分值占比高达40%,显示出对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的高度重视,这部分要求学生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写作,考查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整体来看,试卷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试卷难度的合理设置,保证了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有利于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充分反映了教育公平原则,也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二)试题特点
1.立足培根铸魂,体现价值导向
试题设计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精心选取的材料和题目体现了价值导向,充分展现了对培养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高度重视。例如,选自《流浪地球》的排序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展现中国代表的奋斗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吸收这种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试题设计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方面的努力。将主题活动与杭州亚运会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这种设计巧妙地将语文教育与时代主题、社会热点结合在一起,既加深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2.考查关键能力,凸显思维品质
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尤其是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试题内容涵盖了从古至今、从文化到技术等多个领域,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能够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充分强调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技能进行创新性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关于培育文化新业态的题目中,要求学生从不同层面进行思考,这一出题方式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也评估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科素养,强调学用结合
试题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在文言文阅读和文字表达题中,鼓励学生跨越时空界限,将古代智慧应用于现代社会实践中。在要求学生分析自媒体解说词风格及其有吸引力的原因的题目中,则突出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现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学生需要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以比较分析和提炼总结的形式形成自我见解。以“天趣画境——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为背景的题目设计,要求学生对展览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整合能力,也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这告诉我们:语文学科不只是一种语言学习工具,更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实践,学生只有具备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才能真正掌握语文学科知识。
三、备考策略:实操导向,聚焦策略
(一)依照课程标准,以考导教
依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以考导教的策略,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该课程标准强调学业考试是衡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方式,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将教学与考试紧密衔接在一起,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可以考查学生对古代智慧如何在现代社会应用的理解,以及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考题设计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可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策略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掌握学业质量水平的相关描述,将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发展水平相结合,以有效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方法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现代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二)创新材料选择,提升练习品质
备考材料既是检测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载 体,也是丰富学生人生体验、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从2023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语文试题来看,在备考教学中,试题素材的选择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把价值观教育与知识考查、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
1.内容适切,材料具有时代性
在备考材料的选择上,强调典型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目的是实现教育内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深刻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即通过精心筛选与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价值观念的引领,培养学生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2]。例如,可选取《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等材料,紧扣新修订的职教法,内容上突出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和职业教育的价值,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精心筛选体现“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精神的教学材料,强调数字技术在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贴合时代发展脉搏,高度符合当前职高学生的阅读心理和生活经验,充分体现了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启发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文化传承者。
2.格调高雅,材料具有美育性
备考材料应强调格调高雅与美育性,体现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在于以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品质,因此,可选取本身具有文学价值和美学内涵的文学作品,充分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深刻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这种材料的选取和教学实践的开展建立在对美的认识和对美的教育功能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美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审美活动培养人的审美感受、审美创造和审美评价能力,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徐广慧的《猪倌》描绘了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美好景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了关注三农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教学内容高度符合时代要求,并体现了学校教育对于讲好当下中国故事的自觉担当。这种美育实践活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厚植乡土情怀,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精神品质的提升。因此,在备考材料的选择上应注重格调高雅和美育性,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需要,更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促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精神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三)实施项目化学习,聚焦核心素养培养
传统的高三语文复习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应试思维比较突出,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建构,收获有限。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语文试题具备项目化学习元素:重视“情境”与“任务”的有机融合,重视对核心知识、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学习认知过程的考查,试题设置突出综合思维考查,强调学以致用、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项目化学习研究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相关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探索,调动自身已有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及素养,对核心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根据这些特点,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了在高三语文备考中推行项目化学习的想法。
1.根据考点设计项目化学习
根据常考点、轮考点难易程度以及考点的分布设计相关的学习项目,以成语使用为例,单独考试招生试题中对成语的考查频率较高,它可以检验前面错别字的复习成效,也关系到后面的病句、语言运用和作文的复习,是基础性内容。学生复习成语有以下三个难点:第一,成语积累少,成语含义易混淆;第二,缺乏辨析成语误用的方法;第三,缺乏创造性使用成语优化表达的意识和方法。例如,在“成语大作战”项目学习中,以评选班级“最佳成语闯关达人”为情境,在“成语大作战”的总任务下设置三项子任务:第一,课前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找校园中的成语、写成语短文的任务;第二,课中完成成语比拼;第三,课后总结成语使用宝典,自主建构成语误用的辨析方法,建成语乐园。在课中成语比拼环节,首先,对课前预习进行回顾与点评,随后展示一些误用成语的案例,初步感受成语误用带来的尴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选择一些成语和相关的名人故事,让学生通过连一连的方式了解成语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可以让学生修改课前完成的成语短文中的错用误用,学会准确运用成语,归纳辨析成语误用的方法,掌握成语类试题解题技巧。最后,让学生使用成语给教学楼命名等,提升学生的成语妙用技能。该项目化学习立足成语考查“用得准确”“用得精妙”要求,教学情境的选取、教学任务的布置及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指向核心素养培养,融合了成语在错别字、病句、修辞、语言运用等方面的使用,使静态的知识学习动态化。
2.根据学情设计项目化学习
在高三复习的关键阶段,面对学生学习问题的增多和复习压力的加大,教师需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具体困难,进而设计有针对性的项目学习活动。以文言文项目化学习“为他写小传”为例,这一活动可以让文言文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可以自主复习文言虚词、诵读与翻译文言小传例文、创作个性化小传,并在班级内部分享、讨论及评价,充分巩固文言文知识,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感。学生的习作展现了他们对文言文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项目化学习强调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基于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复习情况,包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文言文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表明,通过创新学习方式和深入分析学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紧张的高考复习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2023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语文试题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说明了当前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度重视。在试题设计方面,除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强调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与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备考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评价,始终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将重心放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参考文献]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