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义分析及培养策略

2024-10-16 00:00:00邹佳
求知导刊 2024年24期

摘 要:“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分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要义,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包括通过多元积累提升语感与表达能力、利用自主学习激发兴趣并促进深思、通过文本解析增强理解力和鉴赏创造力,以及融入生活实践培养文化自信,旨在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以适应“双减”政策下的教育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理解

作者简介:邹佳(1995—),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机遇与挑战。如何高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逐渐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义分析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技能,更涵盖了他们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深入分析和理解核心素养的要义,对于提升语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系统的语文教学,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发展灵活的思维和创造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以及具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能力[1]。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学生要培养此核心素养不仅需要掌握词汇、语法和句式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学生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多样的语言表达,并尝试理解其深层含义,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而写作则是语言运用的直接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帮助学生掌握清晰、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与文学[2]。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的教学不能仅限于单向的知识传递,而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分析文本、提出个性化见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寓言等生动的素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归纳分类、对比分析等思维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品味文学作品中的美,通过分析和讨论,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意境和风格。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学会发掘美、创造美。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深层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教师要通过讲解历史故事、诗词歌赋和经典名著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华文化,并组织文化活动和开展文化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同时,要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品质,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伟大之处,从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3]。

核心素养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对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细致入微、全方位的考虑,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教师要用更加科学、系统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4]。

(一)多元积累提语感,表达能力稳步升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积极追求语言理解、语言运用和语言创新的体现。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尤为重要。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火烧云》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语速、语调、停顿等,让学生学会通过声音来传递情感。这样,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还能在朗读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肢体和表情来诠释文本中的角色和情节,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朗读和表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在仿写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文本中的一段精彩描写作为范本,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来重新表达,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词汇和句式,还能锻炼表达能力;在扩写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文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加丰富的内容。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技巧,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多媒体展示火烧云的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火烧云的壮观。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在互相讨论中获得知识、启发,不断进步。

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还能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流畅地与他人交流。

(二)自主学习激兴趣,合作探究促深思

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为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选择朗读、默读或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阅读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这种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还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完成初步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要基于自己的理解,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进行概括和提炼,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了更深入地挖掘课文内涵,教师可以进一步安排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角度研究周恩来这一人物形象,如可以关注周恩来的志向与抱负,可以探讨周恩来在困难面前的坚韧与智慧,还可以研究周恩来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各小组利用图书、互联网等搜集资料,整合分析后形成研究报告,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周恩来为何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能激发学生对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让学生了解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和国际形势,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周恩来的成长环境,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生不仅能够依据个人兴趣与专长主动探索知识,更能在团队协作与思想碰撞中拓宽视野,深化理解,进而在交流探讨中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文本解析增理解,鉴赏创造双提升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更强调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力,从而让学生能够体验语言的魅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材料以写景为主,这些材料因其直观性和易理解性,成为学生培养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良好素材[5]。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并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祖国的骄傲。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使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这个句子中的“渲染”和“勾勒”便是关键词语,其一方面表现了草原的美丽,另一方面传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草原的美,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美感的认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让学生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尝试进行景物描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相互启发,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风格的草原图片,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口头描述或写下自己对草原的感受。这样的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从多种角度和层面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以上案例中,教师借助文本解析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并通过创作和鉴赏等活动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又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在探索语言美的过程中成长。

(四)融入生活强实践,文化自信驻心田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积极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为此,教师要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藏戏》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藏戏的魅力,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在课前,教师精心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需自行搜集藏戏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等资料。通过查阅图书、在互联网搜索等途径,学生可以找到藏戏的现场表演记录。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对藏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了某部藏戏剧目的经典片段。视频中华丽的服饰、独特的唱腔、丰富的表情和动作,都让学生为之惊叹。教师还结合视频内容,详细讲解了藏戏的表演形式、艺术特色以及它所蕴含的藏族文化和精神。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置了课后实践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与西藏相关的文化内容,如传统服饰、饮食习惯、建筑特色等,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藏族文化。

以上案例中,教师始终强调开放包容的文化观念,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藏族的文化特色,让学生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让学生意识到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实践来加深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总结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采取多元积累、自主学习、文本解析及融入生活等策略,学生可以在语言运用、思维提升、审美创造和文化理解等方面获得均衡发展,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有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参考文献]

王晨清.浅谈“双减”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2(25):23-25.

张天文.“双减”背景下以课外阅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分析[J].新课程导学,2023(3):83-86.

任继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0(7):56.

孟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97-98.

姜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J].科技风,2024(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