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策略

2024-10-16 00:00:00王奎斌
求知导刊 2024年24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能力水平不同,他们在语文阅读课上的表现常常不尽相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因此,引入和应用比较阅读法显得尤为重要。比较阅读法在提高阅读能力和锻炼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价值。探讨比较阅读法的价值和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比较阅读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节

作者简介:王奎斌(1983—),男,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通和小学。

小学语文新课改带来的一项重大变化是提高了阅读在教学中的比重,同时也提高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使得阅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法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对比较阅读法应予以重视。比较阅读法是一种在阅读过程中,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式分析的方法[1]。文章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是运用比较阅读法的重要前提。只有准确把握不同文章间可以比较的点,才能充分发挥比较阅读法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比较阅读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使其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入的认知,在阅读过程中体验获得知识的愉悦感,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让学生掌握比较阅读法的技巧,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使学生能熟练、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从而达成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的目标。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法的意义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经过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尝试,比较阅读法的价值逐步凸显。比较阅读让我们的视野更深邃、思考更深刻、见解更独特[2],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在深化学生文本理解方面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阅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通常是由教师提供单篇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这种方法很难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比较阅读法通常采用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过程中,分析和理解文章的语言运用、结构特点和内在含义。这样,学生更容易发现文章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进而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比较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3]。

(二)在拓宽学生视野方面有重要价值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局限于教材,学生只能进行有限的阅读。而比较阅读法本身的特性需要教师搜寻更多的阅读素材,这使得学生所能阅读的文本在数量上得到增长。同时,比较阅读素材之间的相关性具有广泛的内涵,可以是类型相似、题材相似、体裁相似,或者类型相似但题材不同、体裁相似但类型不同。这一特性让学生可以接触到风格多元的文本,他们的知识面也会得到相应的拓宽。

(三)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有重要帮助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不足,阅读教学如果过于单调、枯燥,会很难调动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也是传统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比较阅读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寻找文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阅读就像游戏一般充满乐趣,从而能够投入阅读中,积极思考[4]。

(四)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比较阅读法要求学生对比不同的阅读文本,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比较语言风格和修辞技巧。在比较过程中,学生会对不同的修辞技巧、语言风格形成深入的认知,并了解其具体的应用方法和场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正向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拥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学生在写作和表达时,会自然而然地调整自己的表达,灵活运用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创作能力[5]。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法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法,可以以教材文本为基准,找准对比角度,在对比阅读过程中找到文本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构建比较阅读的框架,由点及面展开比较,注重对文本语言细节的挖掘与比较。

(一)以教材文本为基准,找准对比角度

比较阅读法的重点在于将文本进行对比,因此,找寻对比角度是比较阅读的核心。教师可以以教材文本为基准,从多个角度切入对比。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一是题材角度。教师可以引入与教材文本题材相似的阅读材料,分析同一题材下不同文章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让学生在共同点中总结文章主旨和写作要点,在差异性中把握不同的写作手法,积累写作经验。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中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和吴冠中的《父爱之舟》都是表达浓浓亲情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这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精彩句段和写作特点,感受舐犊情深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是语言角度。教师可以引入与教材文本语言风格相近的阅读材料,强化学生对同类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学习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选取梁实秋《雅舍谈吃》中的《馋》作为对比阅读文本。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都有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其语言风格的异同,并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三是作者角度。教师可以引入文章作者的其他作品,或比较文本相似但作者不同的文章。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析作者写作风格的延续和变化,结合写作背景和主题探讨风格转变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对比分析同一类别下不同作者的作品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每位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分析文本差异背后的原因。

四是体裁角度。教师可以引入与教材文本体裁不同的阅读材料。不同体裁的文本有不同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不同体裁文本的特点。

多个角度切入对比能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在阅读中的对比分析能力,促进其思维发展。

(二)在对比阅读过程中找到文本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1.找相似之处

比较阅读的重点在于不同阅读文本之间的对比。比较相似之处就是对不同文本中的类似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6]。寻找相似之处的过程,能让学生认识到优秀文本的共性,这些共性可以体现在语言技巧、谋篇布局或思想含义上。

2.找不同之处

寻找不同阅读文本之间的差异性,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文本的差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题材、体裁、思想内涵和修辞技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这些角度切入进行对比,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掌握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这一过程也是把书“读厚”的过程,通过深入阅读,学生在多个层面上的知识量都可以得到提升。

(三)构建比较阅读的框架,由点及面展开比较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构建比较阅读的框架,使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达到完善知识体系的目的。在阅读过程中,比较的内容应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局限于单一方面的。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文本的语言风格、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这种多元化的对比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维度[7]。

举例来说,在学习老舍的散文《草原》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把握主题,教师不应只就这一篇文章进行分析,而应以此为切入点,由点及面,将老舍的更多作品引入课堂。例如,可以将《猫》和《养花》这两篇文章与《草原》进行对比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更多角度了解老舍,在其文章中发现其性格特质。例如,老舍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热忱的生活态度,尽管老舍患有腿疾,但他仍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种了解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深入、更立体、更系统。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从开始对作者个人经历和性格特征的不了解,到逐渐形成对作者更完整的印象。这种转变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展开文本探究,乐于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从而提高阅读量。此外,在了解作者形象的基础上,对其文章的语言特点、思想内涵等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容易。

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选择多元化的阅读文本。教材中的文本只是引导学生进入阅读课堂的起点,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拓展,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比较阅读法的重要作用,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采用比较阅读和群文阅读并进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注重对文本的语言细节的挖掘与比较

教师在应用比较阅读法时要注重教材文本的作用。教材中的文本通常是精华之作,在语言技巧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和比较文本中的标点符号、字词、句子等,使学生深刻领会语言的优美。下面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为例进行分析。

1.比较文本中的标点符号

虽然标点符号在很多时候并不起眼,但它们在文本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标点符号,并进行比较。例如,当慢性子裁缝说衣服要明年冬天才能取时,急性子顾客说:“这么慢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为什么会用“!”?如果将“!”变为“?”或“。”,效果会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的不同用法,学生可以了解到,这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急性子顾客惊讶、不满和急切的心情。

2.比较文本中的字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一些关键字词,以了解其作用。例如,听到慢性子裁缝说明年冬天才可以取衣服时,急性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细节描写中的“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噌”这个词,如果换成其他词(如啪、砰)或去掉,会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通过比较,学生能够了解到“噌”这个拟声词准确反映了急性子顾客的急躁心情。

3.比较文本中的句子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中可比较的细节还有很多。例如,急性子顾客把布料放到桌子上之后,说了许多话,最后询问何时可以取衣服。慢性子裁缝先说:“就在冬天。”然后补充道:“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在这里,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的对比十分突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如果将慢性子裁缝的两句话直接换成一句“明年冬天”,会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呢?为何慢性子裁缝不直接说“明年冬天”,而是先说“就在冬天”,再补充“明年冬天”?通过比较这一细节,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的巧妙用心:以慢性子裁缝说话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突出人物特点。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比较阅读法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完善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这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构建科学和完善的比较阅读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不同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何飞鹰.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师,2023(30):18-20.

王立敬.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小学语文高年级比较阅读教学实施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9):58-59.

赵鹭珊.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教师,2023(20):42-44.

赵雷.借“阅读链接”开展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对策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3(16):13-15.

孔润芝.比较出真知,入境识斯真:浅谈阅读教学中比较策略的运用[J].学苑教育,2023(16):87-88.

王淑莉.会比较会阅读:例谈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小学生(上旬刊),2023(3):112-114.

张新芳.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策[J].考试周刊,2022(3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