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10-15 00:00:00郑满满
文化产业 2024年29期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以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为例,探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体系的路径,其具有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为支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跨行政区域的公共图书馆合作及传承传统文化等特征。然而,目前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应真正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从建设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推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于2017年11月4日通过,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第一章第二条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明确定义,公共图书馆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1]。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度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全民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在高质量发展上仍然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的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模式,才能在质的方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笔者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选取关键词为公共图书馆的858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主体词分析,找到56篇图书情报领域交叉高质量发展领域的论文,对56篇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得出图书情报领域交叉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研究论文多集中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文旅融合、社会力量(多元合作)等主题。通过文献分析及实践结合发现,高质量发展与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交叉研究热点正是基层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研究。笔者以吴江区图书馆为案例案例进行分析,解析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演进模式,探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量化的定性指标,更是价值观的构建,以及文明素养、信息素养的提升。

国家、社会赋予的职责

《公共图书馆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南及法律保障。笔者对《公共图书馆法》整个文本去除虚词后进行词频分析,除公共图书馆这个实施主体词频外,文献信息、社会公众、开放、免费这四个词频出现的频次最高。这些词语分布揭示了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注重文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致力于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秉持开放和免费的原则,为公众提供均等的机会和优质的服务。这些特点共同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公共图书馆是有海量文献信息的公共文化建设主体之一,其建设和使用情况对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构建不仅源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性,还源于公共文化发展主体多元化趋势,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

公共图书馆树立文化自信,参与文化治理的自我发展需求

公共图书馆在高质量发展中要提高服务质量,自身建设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优化馆藏、品牌化服务、提升馆员服务技能、服务制度规范化及社会合作建设等。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

公共图书馆作为法人单位,是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的桥梁和纽带。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3]。我国公共图书馆多年来一直开展全民阅读工作,为公共文化普遍均等化作出贡献,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受到群众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赞誉,提高了公众的文化素养、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公共图书馆界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努力,引领了社会风尚,促进了社会和谐。

社会教育背景下的吴江区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路径

总分馆服务体系为支撑

2007年吴江区开始进行乡镇分馆建设,并于当年实现了乡镇分馆全覆盖,2010年开始“四位一体”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建设,2013年吴江区图书馆实现了统一的建设标准与管理体制[4]。总分馆建设从全国范围来看,2000年“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是总分馆的雏形,2002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在我国率先开展总分馆制建设,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总分馆制,并进行全面推广,正式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确立为国家文化发展策略[5]。2011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开展,总分馆制在全国推广实践。

我国目前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如“苏州模式”“广东模式”“嘉兴经验”等,总分馆制体系有效整合了公共文化资源并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使图书馆资源利用最大化、管理统一化、行政集中化,城乡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为区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目前,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多元主体协同建设主要由政府、图书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社会力量这四个主体构成,各级政府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是主导支配,负责提供经费、立法保障、组织领导、统一管理平台、制订相关评估创建指标等。图书馆在高质量发展中处于主管地位 ,与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分馆形成管理(更多地区是业务指导)的关系,与社会力量形成竞争与合作关系[6]。

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分馆是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级,深入基层,为基层民众提供图书馆服务,从而使图书馆能直接参与社会治理,运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高质量分配文化资源,提升我国文化治理的水平。

吴江区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采取多级投入、一级管理、引入社会力量合作的集约型模式。总馆进行采访、品牌化运营等环节,在业务上对分馆进行指导,总馆与分馆之间可以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总馆与分馆都是由政府主导,各级政府共同出资,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吸纳专业文化服务公司、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加入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7]。

吴江区图书馆在馆员管理方面,与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分馆管理员形成业务指导关系,每年定期举办乡镇管理员培训,利用中国图书馆学会、省市图书馆学会平台选取培训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图情专业知识、阅读推广案例赏析等,课程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上培训、线下实地走访与实战操练相结合,提升乡镇管理员服务水平;在全民阅读服务方面,2018年开启公共文化配送项目,开展“图书馆里的艺术课”等系列活动,让阅读融入传统文化,并通过苏州文化平台入选首届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项目,依托公共文化配送项目与社区建立紧密联系,持续开展讲座、展览、阅读指导活动等,将优质的文化资源直接配送到群众身边,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在志愿者服务方面,2023年与苏州大学未来学院开展合作,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管理和培训,确保志愿者能为读者提供基础服务。通过与苏州大学未来学院的合作,不仅宣传了图书馆的志愿服务项目,还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最终实现公共图书馆与高校的双赢。吴江区图书馆通过对乡镇分馆的业务指导、全民阅读活动深入社区、志愿者项目进高校等措施,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提高质的前提下促进了公共文化量的供给,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

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跨行政区域合作

吴江区图书馆近年来实行区域内多元主体协作成立长三角一体化阅读联盟,整合多家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人才、技术、资金、品牌服务等方面的资源,通过品牌联创、活动联办、平台联建、场地联用,搭建多层次、多门类、多方位的交流合作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服务基层的长效运行机制,加快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体系,提升区域内文化治理水平。

国外对区域内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协作研究始于1970年,Cuadra在《Survey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 in the U.S.》一文中提出“图书馆联盟”的概念,这在图书馆界乃是首次,此篇调查报告探讨了图书馆联盟的优缺点以及在图书馆界的地位[8]。Patrick在《Guidelines for Library Cooperation: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一书中,对美国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协作进行了较为全面与系统的研究,并提供了有关图书馆联盟的案例,为图书馆提供了图书馆联盟的指导[9]。 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实施和高质量发展,公共图书馆界开启广泛合作。公共图书馆联盟位于不同行政区域,也可能由不同系统的图书馆构成,地区与系统形成的联结,通过现代信息网络连接,进而实现资源联采、服务共享的目的。

古籍活化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吴江区图书馆现在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具有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源,近些年在古籍阅读推广方面不断探索,配备了线上线下同步的宣传途径,推出一系列古籍制作工艺体验式服务,并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开展联合活动,从历史、名人、地标、美照、美食、民俗等不同角度,展现吴江本地古镇的人文风貌,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位。

中华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多为做人做事的价值标准和行为约束。这些标准不仅涉及个人的道德品质,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社会治理离不开地方传统文化的沃土,地方文化对当地人民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区域内所具有的独特文化资源,公共图书馆可开展古籍阅读推广活动,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体系优化建议

构建公共图书馆高质量服务体系需要政府的指导,更需要公共图书馆真正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本文仅从公共图书馆这个主体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以基层图书馆建设为工作重点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公共图书馆虽然完成了总分馆制建设,但是部分基层图书馆(社区、乡镇分馆)依然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薄弱区域,而乡镇、社区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图书馆通过组织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吸引社区居民自主参与,满足民众各方面的文化需求,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因此,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图书馆建设须被当作重点来抓,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普遍均等。总馆为基层图书馆提供指导及活动方案,基层图书馆负责定期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如讲座、展览、阅读指导活动等,总馆对基层图书馆的活动项目进行管理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促进乡镇或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服务

苏州地区经济发达,由苏州统计局网站获悉,2023年末,苏州市吴江区常住人口157.25万人,2022年户籍人口90.77万(截至2024年5月1日,2023年度吴江区户籍未公开发布),常住非户籍人口占比约为42%且大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在加速城镇化发展的时期,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对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的信息素养,引导进城务工人员通过阅读拓宽信息获取渠道,通过调配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帮助弱势群体实现自我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阅读权益,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

[1]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7-11-05)[2024-05-17].https://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6.htm.

[2]胡怀国.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J].红旗文稿,2022(16):32-34.

[3]霍瑞娟.国家文化治理环境下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4]杨阳.“四位一体”格局下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初探——以吴江区图书馆为例[J].上海文化,2013(12):39-44.

[5]周萍,陈雅.2006—2015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研究定量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 2017(07):91-96.

[6]郭晶.基于协同理论的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运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7]周萍.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5.

[8]Cuadra C A,Patrick R J.Survey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 in the U.S.[J].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1972,33(4):271-283.

[9]Patrick R J.Guidelines for Library Cooperation: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M].Santa Monica:Syste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