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从探讨信息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肯定了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分析东北振兴中城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图书馆信息服务对城市经济发展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在新时代城市振兴的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服务策略,以期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信息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的历史性贡献[1]。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东北地区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新动能形成不足等问题,一度成为我国的“锈带”。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2]。发现创新机会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而这一基础的构建以信息为基础,所以信息是创新的要素之一。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无形资源或无形的社会财富,是“后工业社会”十分重要的改造资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城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吉林市老工业基地受产权制度管理水平和地区经济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严重制约,信息意识相对淡薄,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忽视,在管理和决策上存在盲目性,造成了区域经济建设的滞后[3]。
首先,企业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不够重视信息化工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硬轻软”,大多数企业对互联网的使用仅限于建设企业网站、查询信息和宣传推广企业形象等方面[4]。
其次,情报意识薄弱,很多企业缺少竞争情报部门。在超竞争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已经成为现在商业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5]。而东北地区的中小企业受经济条件、思想观念制约,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情报部门,这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掣肘因素。
再次,信息制造业的产品结构层次和创新技术水平较低,掌握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较少。地区企业仅完成组装、本地化应用开发,产品配套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缺乏核心技术创新开拓能力。
最后,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企业信息化在地区和行业间发展不均衡,开发区、新建企业和大型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老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不同类型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呈现梯次态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拉大了企业经济发展的差距[6]。
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城市振兴中的作用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不但为东北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东北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7]。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文献信息集散中心,应抓住契机,发挥自身具有的信息采集、整序、检索优势,面向社会和市场提供具有东北特色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且可定制、可追踪、高质量的知识产品和服务,履行好图书馆应承担的社会职责[8],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助力东北振兴发展新局面。
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城市振兴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文献提供服务;第二,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第三,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第四,为科学成果的转化提供信息服务[9];第五,发e884d7a92f35aca5efedbfd47fa3b5f542211d7d2fb44470fef547ccd58121b3挥图书馆文化引领作用,为东北振兴提供宣传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创新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助力新时代城市全面振兴
加大对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涵盖纸制文献、数字资源、缩微文献、网络资源等资源类型,确保文献资源达到一定规模并不断更新。
优化馆藏结构,形成东北振兴特色馆藏
文献是图书馆为城市振兴服务的物质基础,在城市振兴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图书采购、调拨、呈缴、赠送等方式收集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特色文献;聚焦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等重点任务[10],采购最前沿的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能源工业、医药健康等相关文献资料;采购红色文献,收集国家、地方政策文件资料。“思想观念短板”是制约东北振兴的四大短板之一,是振兴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新时代振兴东北,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加快推进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深度决定城市振兴高度。图书馆可在阅览室、大厅等场地设立“党的二十大主题专架”“东北抗联主题专架”,集中宣传展示红色文献,让市民在学思想中提振精神,增强实现城市全面振兴的信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组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信息资源中心”
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财富,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建设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薄弱,信息资源供需失衡状况较为严重,成为制约东北振兴经济发展的瓶颈。图书馆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设施和信息资源基地,应提高重视,遴选本馆信息素质较高的专家组成项目组,开设全新阅览室,成立“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信息资源中心”,对振兴东北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使其有序化、专题化,为用户提供全面系统的深层次信息服务。
1.提供文献和东北振兴政策等信息服务
以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和吉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为导向,提供地方历史、科技特色文献和就业创业政策、人才政策等信息资源,汇集国家、地区东北振兴政策文件和国内外资源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资料等。
2.为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提供有力决策依据
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东北经济振兴等方面作出重要决策。图书馆应及时、准确、有力地为领导决策层提供信息依据。根据领导决策层关注的重点、难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分析,并撰写成研究报告,报送有关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参阅,使其启迪思路、开阔视野、提高决策[11]。
3.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主要以为党政领导机关和阵地读者服务为主,在新时代全面振兴东北的新形势下,应向企业信息化服务延伸[12]。竞争情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已成为国外企业市场战略竞争的有力武器,并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的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前100位的名企业以及美国90%的公司,都有自己的竞争情报机构[13]。日本几乎所有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都设有专门的信息情报部门。为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1年11月6日印发《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14]。据调查,吉林市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竞争情报部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但为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留下了相当的空间。作为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图书馆,除了为企业提供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开发服务,还应与时俱进,开展竞争情报服务,以此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地区企业的发展。这也是图书馆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扩宽服务领域,努力争取更多用户的一项重要举措。
加大数字资源构建,加强馆际间协调协作
首先,建立东北振兴专题数据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以信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图书馆应利用馆藏中外文图书、报刊、政府出版物、舆图、地方志、古籍、硕士或博士论文、电子出版物和音像资料,同时整合网上资源,编制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相关的专题信息库。吉林市图书馆目前已自建吉林市老照片数据库和媒体江城数据库,订购了为政府和企业用户提供信息采集、监测预警、舆情分析等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讯库舆情监控系统、中国知网电子期刊总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知航学术搜索、读秀、学术搜索引擎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专题数据库的整合资源。
其次,建立人才管理数据库。网罗各行业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不仅可以邀请或委托专家参与相关项目,组成动态的临时项目小组共同解决问题,还可根据企业的需要从中寻找合适人选推荐给企业,为东北振兴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再次,建立科研项目数据库。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加强与高校图书馆和科研单位间的协调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强联手,形成一个优化组合,深化服务,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此外,在图书馆网站、公众号开设“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专栏”。在图书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吉林全面振兴专栏”。内容从工业、农业到城市建设、文化动态、地方史料,涉及诸多方面,将最新的招商引资、东北地区汽车、化工、农业经贸等动态信息实时向用户发布,打造本馆服务品牌,使其成为决策者、企业家不可缺少的信息站。
最后,还应与各级公共图书馆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做到互通有无,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打造图书馆间共建共享新格局。
加大城市振兴宣传力度,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城市振兴需要强有力的社会响应,应营造一个推动改革的社会氛围,让城市振兴成为地区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昂的主旋律。图书馆社会宣传信息服务主要通过讲坛、展览、研讨会、培训以及设立图书专架等形式传递信息。
通过讲坛、研讨会、培训等活动加强城市振兴相关信息宣传,为城市振兴营造舆论氛围,提供智力支持。例如,吉林市图书馆的松花江文化讲坛,是江城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也是城市振兴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松花江文化讲坛自2008年创办以来,陆续邀请国家和省市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多次围绕东北振兴相关主题开展讲座,如《文化强国与公民素质》《突出创新驱动 发展工业园区》《松花江流域文明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东北第一个近代工业企业——吉林机器局》等讲座,弘扬东北地域文化、传播科技创新信息,为广大市民和企业提供了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松花江文化讲坛还打破时空限制,多次走进中小企业,深化文企交流,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打造了文化共享,以文兴企的共荣局面。
除松花江文化讲坛外,图书馆还可以联合东北各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举办以“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为主题的研讨会、企业家座谈会和为中小企业举办培训班等,为城市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城市经济振兴和地区企业间的平衡发展。
此外,通过传统媒体和集官方网站、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于一体的立体式新媒体组成宣传矩阵,对活动进行全媒体融合传播,形成对东北振兴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提升馆员信息素养,建立馆员终身学习制
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的桥梁和纽带,馆员的专业水平决定了信息服务的质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要为社会提供综合性、战略性、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图书情报队伍,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向更深层次发展,以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是要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馆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宗旨,全心全意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必须精通和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知识,同时具备网络技术、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信息资源整合技术、信息集成技术、信息安全等技术以及对信息做出科学的预测、分析和利用;三是要敢于探索,勇于科研创新,运用新技术开展深层次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四是加强馆员的终身学习及培训。前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图书馆岗位培训》总序中提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要求人们加强终身学习的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和概念的融入,信息资源研究工作也将不断创新,蓬勃发展[15]。图书馆应建立终身学习机制,图书馆馆员只有不断学习、持续精进,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与新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伟大行动中,图书馆要紧跟形势,把握这一发展自身的新机遇,发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主动创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信息服务机制,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吉林全面振兴率先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吉林市图书馆)
[1]徐文东,华国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立法体系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9,30(05):110-114.
[2]汇聚推动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磅礴力量[N].吉林日报,2024-01-27(001).
[3]刘玉萍.振兴老工业基地搞好信息咨询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4(04):7-8.
[4][6]李清.图书馆与老工业基地信息化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4(06):9-10.
[5]王曰芬.关于情报体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资料工作,2023,44(01):17-27.
[7]常修泽.中国东北转型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20.
[8]郑凤萍.高校图书馆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探讨[J].鸡西大学学报,2007(01):93-94.
[9]王菡,单菁菁,武占云.“东北振兴”20年:进展、问题及对策[J].区域经济评论,2024(02):50-59.
[10]汇聚推动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磅礴力量[N].吉林日报,2024-01-27(001).
[11]潘叡.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为东北经济振兴做贡献[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02):62-63.
[12]刘玉萍.振兴老工业基地搞好信息咨询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4(04):7-8.
[13]王辉.以科技信息为依托,促进企业技术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01(06):23-24.
[14]赵梦凡,支凤稳,彭兆祺,等.国内外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研究——基于ITGInsight的对比分析[J].情报科学,2022,40(10):123-130.
[15]赵梦凡,支凤稳,彭兆祺,等.国内外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研究——基于ITGInsight的对比分析[J].情报科学,2022,40(10):1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