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以济宁市任城区的运河书屋为例,概述书屋的建设背景、运营特点,并从资金保障、提升知晓度、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城市书房建设的优化路径,以期推动我国城市书房的建设进程,助力全民阅读。
在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城市书房是一类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亦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公共文化阵地的现代延伸,城市书房建设有效促进了文化资源下沉,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更好融入公众生活的创新性实践[2]。城市书房是由公共图书馆创新出的一种与读者需求相适应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并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3]。近年来,国内图书馆打造城市书房风生水起,作为图书馆转型和发展的新形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4]。笔者以济宁市任城区运河书屋的建设模式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运河书屋的建设背景
自2014年“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全民阅读”连续10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表述由一开始的“倡导全民阅读”升级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5]。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6],城市书房首次出现在国家宏观规划中,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性实践,城市书房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城市书房能为市民提供温馨的阅读场所、便利的阅读服务、舒适的阅读体验,是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7]。
任城区隶属山东省济宁市,地处鲁西南平原。济宁市任城区被誉为“运河之都”,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哺育涵养着这座因河而兴的古老城市。任城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文化强区建设、积极打造运河文化特色区。近年来,任城区委、区政府主动打响“行通大运·和合南北”文旅品牌,全面激活运河文化基因,让千年运河文脉浸润百姓美好生活。以运河书屋为抓手,完善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着力推动“书香任城”品牌建设。自2021年起,任城区政府先后建设并开放25家运河书屋,打造了以满足市民多样化阅读需求为宗旨的“精而美”城市阅读空间——运河书屋。这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集图书借阅、学习交流、文化体验、城市会客、志愿服务等于一体,融合了阅读服务与便民服务的民心工程。运河书屋具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学习强国线下体验、四点半课堂、城市驿站等功能,成为传统阅读阵地的现代延伸和有益补充,让市民拥有“家门口的图书馆、阅览室”,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社会化、信息化、标准化。
运河书屋的特点
政府引导,标准先行
运河书屋是任城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书屋建设之初,任城区政府确立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理念,先后制订了《运河书屋建设标准》《运河书屋管理标准》《运河书屋考核标准》等系统性规范文本,使书屋从建设到运营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始终沿着规范化道路前行。所有书屋采用统一的形象标识,完成了《运河书屋VIS整体形象视觉识别系统》,为后期打造IP、增加品牌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济宁市图书馆原来位于常青路,市民到馆阅读、自习和借还书比较方便。随着济宁市图书馆整体搬迁到济宁最南端的新馆,前往图书馆阅读所需的交通成本也有所增加,给读者阅读带来不便。为解决群众公共阅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之享受便捷的文化体验。按照“15分钟生活圈”的要求,在群众家门口建设城市书屋,让群众就近借书还书,就近阅读学习。方便群众阅读、提供便捷的公共阅读服务是筹建运河书屋的初始想法。为此,每处运河书屋都充分考虑了辐射范围、交通条件、阅读需求、人口密度等因素,开设在主要商圈、社区和学校周边,以达到全民阅读的目的。运河书屋公共阅读面积规模不小于150平方米,提供充电电源、老花镜、饮用水等基本设施,为群众提供了一座座心灵休憩的港湾。
技术助力,统一管理
与国内城市书屋发展较早的温州、东莞相比,运河书屋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在起步时就采用了先进技术。运河书屋建有智能化数据大屏、RFID(射频识别技术)自助借还和门禁管理系统、馆情大数据系统等,能够动态更新每日进馆人数、在馆人数、借阅数据。总馆后台管理系统能实时生成书籍数据分析、读者数据分析等,以便为读者提供精准化的服务。
为将“运河书屋”打造成特色品牌、精品工程,任城区还建立了可复制的运营标准。所有运河书屋纳入任城区图书馆统一阅读体系管理,实现图书在市、区间的通借通还。任城区图书馆总馆与运河书屋分馆有着明确的分工,任城区图书馆负责“五统一”,即统一配备智能化自助借还书设备、统一配送电子芯片图书3000—5000册、统一图书编目、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管理培训;各运河书屋分馆负责对接读者需求,把公共阅读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为市民就近提供优质阅读环境等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场所利用率,定期举办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成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多方参与,共建共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8]运河书屋建设是山东省唯一由区级主导的城市书房建设,没有先例可循。任城区创新实践探索出任城特色: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社会捐赠四种建设模式并成功落地运行[9]。实践证明,运河书屋的建设模式是区级公共文化机构联合社会多方力量的全新实践,构建了群众认可、社会赞誉的特色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另外,在运河书屋管理方面引进志愿者参与管理,真正让公众参与运河书屋建设,实现了共建共享的建设目标。
近两年,任城区共建成并运营运河书屋25座,编制的运河书屋建设和运营标准通过国家标准体系认证。积极引导各运河书屋解放思想、自力更生、领办经营项目,探索“一店一品”连锁经营模式。依托全区360多家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开展全民阅读、乡村阅读等活动1100多场。2023年,全年图书馆开展活动共253场,其中运河书屋167场。6处运河书屋被评为全市“最美城市书房”,5处运河书屋被授予“市级家庭亲子阅读基地”,其中,运河书屋红星中路馆成为我市唯一获得省级“最美城市书房”殊荣的城市书房,运河书屋金城古槐馆入选全省最美公共阅读空间,运河书屋长泰国际馆被评为济宁市“最美城乡书房”,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10]。这些荣誉是运河书屋和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不断开拓、精心服务的结果,是统一调度、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的成效。
创新模式,打造品牌
运河书屋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缩影,也是任城区打造“两创”的新标杆。任城区运河书屋空间布局有层次,连贯中有区隔。以温馨、优雅、舒适的色系,打造出充满文艺的氛围。
除了提供日常服务外,运河书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一是树立“非遗体验课”品牌。先后举办了葫芦烙画、活字印刷术体验、面塑、糖画、榫卯、翻花等非遗体验课堂,打造非遗体验进运河书屋活动,向各运河书屋输送非遗体验课超过400场,参与人数超过15000人。二是以四大品牌打造主题阅读。在世界读书日、齐鲁书香节、寒暑假、春节、国庆节等重要时段,开展“书香任城·运河少年”品牌亲子阅读、“运河书屋·樊登读书会”品牌合作阅读、“书香任城·花开远方”品牌国学体验课、“书香任城·悦动金城”品牌网上阅读打卡等系列品牌化阅读推广活动700余场,吸引参与人数超过8万人,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国家级媒体均予以报道,省、市、区级电视台也多次予以新闻报道[11]。三是文旅结合,解放家长。文旅融合背景下,运河书屋探索开展定制旅游线路,开拓了孩子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人生体验。例如,三强乳业参观、素质拓展自护教育、下乡吧研学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旅产品,深化运河书屋的品牌形象。运河书屋已成为众多读者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书屋+”的三级跳
2021年,2处运河书屋入选省级“创新阅读空间”案例名单。2022年,5处运河书屋被授予“市级家庭亲子阅读基地”、18处运河书屋被授予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颜值、有格调的运河书屋已成为任城区的文化新地标。
2021年,山东省公共图书馆馆长联席会暨基层图书馆工作现场会在济宁召开,任城区运河书屋提供现场观摩。运河书屋优良的硬件设施、标准化的建设运维、精细化的管理服务,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和评价。
作为公共图书馆分馆的建设,运河书屋虽已获得成功,但并未停滞不前,开始思考如何将运营模式从图书馆向生活方式蝶变。他们吸引市场资本进驻,鼓励书屋运营者走自我创新发展之路,开办商业增值服务,书屋奶茶、书屋咖啡、书屋文创、轻食简餐、“网红”打卡等二级服务相继推出。开办商业服务项目,满足了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为书屋增加了生机和活力。书屋商业服务年营业额最高达20万元,有效缓解了书屋的财务压力[12]。书屋的引流功能和商业的造血功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书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的“书屋+服务”,用书香温暖城市,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在繁忙工作和日常生活之外,找到可栖身、能交流、可提升的“城市阅读圈”。
从公共图书馆到微型文化综合体,再到引领文化生活新方式,运河书屋的三级跳是任城区面对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一种探索,是积极面对现实问题的有益尝试。
运河书屋的优化路径
加强资金保障,拓展经费来源
政府的支持是城市书房正常运营的强力保障,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关注相关政策的制订和落实,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城市书房有充足的购书经费开展资源建设工作[13]。济宁运河书屋的策划、筹建、落地、运营都得到了济宁市任城区政府和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除了依靠政府专项资金拨款外,运河书屋已经尝试其它自筹经费渠道。例如,在场馆内售卖饮品玩具或热销书籍等。另外,目前自媒体带货如火如荼,可以在抖音账号的橱窗里上架一些读者可能用到的产品。例如,运河书屋南池分馆、运河书屋儿童图书馆就尝试采用了这种方式拓展资金来源。但是,25家运河书屋中,只有2家尝试采用这种方式,普及率较低。此外,应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吸引有能力、有追求的文化企业参与共建,找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14]。
借力新媒体,提升社会知晓度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与传播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短视频日益火爆,人们不再满足图文性质的静态元素,而是热衷于视频多媒体性质的动态元素,这就促成了短视频行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15]。运河书屋要紧跟时代形势,把握读者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读者服务模式。在抖音中搜索“运河书屋”,得到官方认证的只有4家,这说明其利用新媒体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意识不强。在微信中进行搜索,只有4家分馆开通了公众号,且微信推文更新频率较低。这都说明运河书屋在运营过程中利用新媒体的意识不强,或者缺乏专业的运营人员。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提高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是运河书屋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16]。除了在日常的读者服务中提升规范性、专业性之外,人员还需了解并掌握短视频的制作方法与技巧,以便于及时、准确地将本馆的相关活动在网上进行推广。达到线上线下相统一的效果。为此,定期开展人员专业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运河书屋是济宁市任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尝试,也是推动全民阅读和提升城市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其解决了群众公共阅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满足了市民多样化阅读需求,为建设“运河之都、文化任城”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希望运河书屋再接再厉,继续精进服务、开拓创新,成为济宁文化综合体的城市标杆,也为其他地市城市书屋的发展提供可借鉴、能落地的范例。
本课题是2024年度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4JSGX158)“‘书香济宁’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
[1]甘甜.武汉市城市书房建设状况与发展对策[J].新阅读,2023(05):26-28.
[2]汪圣,任丽娟,聂玉霞.基于SWOT分析的城市书房文旅融合服务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11):65-72.
[3]谌乐旋.“城市书房”运行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9.
[4]张学福,梁斌,王雪梅.我国城市书房建设研究现状及思考[J].兰台内外,2021(32):52-54.
[5][7]赵永慧.日照市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3.
[6]甘甜.武汉市城市书房建设状况与发展对策[J].新阅读,2023(05):26-28.
[8]程惠红.图书馆开展无障碍服务的权利和义务解读——以《马拉喀什条约》为视角[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10):129-131.
[9][10][11]任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对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第32108号《关于在学校附近设立“运河书屋”的建议》议案(建议)的答复[EB/OL].(2023-07-12)[2024-09-20].http://www.rencheng.gov.cn/art/2023/7/12/art_37776_2770456.html.
[12]任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对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第32108号《关于在学校附近设立“运河书屋”的建议》议案(建议)的答复[EB/OL].(2023-07-12)[2024-09-20].http://www.rencheng.gov.cn/art/2023/7/12/art_37776_2770456.html.
[13][16]万晶晶.城市书房的实践研究和创新发展——以莲花书屋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43(12):110-111.
[14]马洪亮.文化治理模式下“以人为中心”的城市书房建设研究——以杭州书房建设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06):76-82.
[15]蒋逸颖.高校图书馆抖音短视频服务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2023,53(05):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