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图书馆:共绘新空间构建的艺术篇章

2024-10-15 00:00:00谢慧霞
文化产业 2024年29期

现从美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图书馆新型空间的构建策略。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深入分析其在空间布局优化、环境氛围营造、设施设备提升和美育活动空间支持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以期为其他高校图书馆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期望能够推动图书馆空间设计与美育理念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高尚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教育部于2023年12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教育部决定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学校美育的主要目标是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在学校的美育浸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作为新建的高校图书馆,于2023年9月开始全面启用,其建设目标是打造绿色、生态、人文的舒适空间。因此,选择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作为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本文对图书馆新型空间的构建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分析美育视角下图书馆新型空间构建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的空间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型空间的构建策略。

美育视角下的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

美育,也被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其核心在于培养个体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它旨在提高个人的审美感染力、创造力和情趣,以促进人格的完善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图书馆作为集审美体验、文化交流、创新实践及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美育浸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先,作为知识的宝库,其丰富的藏书、舒适的环境及宁静的氛围,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读者在此不仅能获取知识,更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美学熏陶,享受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与欣赏美的过程。其次,图书馆是美育活动的重要阵地,通过举办阅读推广、艺术展览、讲座及演出等活动,将美育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再次,图书馆也是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平台,通过创意写作、软件开发等活动,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后,图书馆亦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阵地,通过收集和展示民族文化资料与艺术品、举办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族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因此,图书馆新型空间构建应在拓展阅读功能、构建阅读新场景的基础上,发挥“图书馆+”功能,将美育理念融入图书馆新型空间建设的方方面面,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传承能力,发挥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功能,积极助力人才培养。

新型空间构建策略

美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塑造学生高尚品格、融汇文化与美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胡石凡在《论图书馆美学》中提到,图书馆审美环境的塑造主要依赖选址、布局、色彩、采光、装饰布置等方面,这些基本覆盖了空间建设的各个方面。笔者将从空间布局优化、环境氛围营造、设施设备提升和美育活动的空间支持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空间布局优化

空间开放性与私密性的平衡,以及动态与静态空间的合理分区,有利于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支持个性化学习与精准资源保障。这样不仅能帮助读者探索新技能,解决新问题,还能使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这与美育促进人格完善和提升整体素质的目标不谋而合。

1.开放性与私密性空间的平衡

我校图书馆集书库、公共学习、创意学习、研究支持、文化活动、休闲及特色空间于一体,全面满足学习、研讨、展览、社团、休闲等多元需求。空间灵活多变,如公共学习区兼容活动与教学,休闲区既可以进行展览也可以开展娱乐活动。设计秉承多元融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合“人文+科技”特色,潜移默化地展示学校的魅力。创意、研究及特色空间可预约,保障私密交流;休闲区开放共享,促进交流休憩,展现图书馆作为学习与休闲融合平台的独特价值。

2.动态与静态空间的划分

图书馆的休闲区域即为动态空间,动态空间可进行学习交流、开展社团活动、观影等。其他区域一般为静态空间,但也不完全局限于此,静态空间也承担了部分学习研讨、学术讲座、读者活动和场景化教学等职能,这种情况图书馆需在该区域入口显眼处进行提示,此时静态空间就转化为动态空间。这种灵活化的设置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也为活动、展览、讲座营造了氛围。

环境氛围营造

1.色彩与材质的选择

色彩是艺术的灵魂,在图书馆设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外观灰白相间,内部则以白色为基调,书架采用金属与原木色搭配,阅览桌椅延续原木色的温馨,营造静谧舒适的学习氛围。各区特色鲜明,休闲区以鲜亮色彩点缀,增添活力。主题馆色彩各具风韵,党建馆红白相映,庄重严谨;科技馆以蓝白为主,透明亚克力与银色材质展现未来感;非遗馆以浅黄色为主色调,竹帘蒲团等家具透出传统韵味;艺术馆白灰融合,组合和异形书架彰显艺术创意。整体色彩和谐,优化视觉效果的同时激发想象力与创新力,提升读者的美学感悟。

2.照明与绿化设计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环保理念也逐渐渗透到了建筑设计领域,通过在高校图书馆引入自然光线和绿植等元素,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提升室内舒适度,还可以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感的提升。

(1)采光

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倡导“让光线做设计”。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融合此理念,设置大面积落地窗引入自然光,同时运用混合照明技术,确保整体明亮、采光均匀,并注重局部照明细节。阅览区以灯带、筒灯为主,展厅则精准配置射灯聚焦展品。在灯具选择上,既考虑功能性,又融入艺术美学,用多样造型装点空间。灯光色彩依据区域功能调整,普遍采用护眼暖光,休闲空间与展厅则偏好白炽光,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2)绿化

图书馆绿化不仅能美化空间环境,增加空间艺术特色,改善馆内空气质量,降低噪音;还能形成空间微隔断,减少拥挤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能缓解疲劳,保护读者视力,陶冶读者情操,让读者保持最佳思维。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绿植共几十种,这些绿植既添绿意净化空气,又让读者感受自然之美,呼吸清新之气,享受精神愉悦。

3.文化标识设计

标识系统是图书馆的重要导航,它能清晰展示功能区域,引导读者高效获取服务。该系统强调语言精练、视觉统一,既装饰空间又满足读者需求。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标识文化丰富,包括文化墙、指引牌与温馨提示。文化墙融合名人名言、主题艺术等元素,增添文化氛围;指引牌遍布楼层,提供详尽地图与索引,助力读者快速定位;温馨提示则兼具实用与美学,如插座座位、天气提醒等,体现人文关怀。整体设计旨在优化读者体验,促进图书馆空间的高效利用。

设施配备提升

1.现代化信息设备的配置

除了基本的电脑、自助借还机外,我校图书馆还配备了大数据屏、希沃一体机、25米融合大屏、单屏纳米智慧黑板、会议机、智能电视、朗读亭等满足现代化学习和教学的设备,让读者在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感受科技美。

2.舒适休闲设施的增设

舒适休闲设施不仅是提升读者学习体验的重要举措,更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读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此外,舒适休闲设施的增设对于增加图书馆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1)咖啡吧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一楼设有休闲咖啡吧,咖啡吧主要选用木质家具,融入了现代元素,增设了错落有致的书架,打造了半开放式研讨区,给同学们提供了集体活动、小组学习、研讨交流的空间,可满足读者休闲学习的需求。

(2)茶水间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各楼层都设置了茶水间,茶水间有洗手池、柜子和高吧台。同时,设置了长灯带和艺术灯,不仅具备实用性,也体现了设计的创意和艺术,既能为读者提供休息放松的功能,又能激发员工创造力。

(3)冥想区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在体育健康新书区增设了冥想区,读者可以在此冥想发呆,做一些简易的瑜伽活动,通过冥想达到休息的目的,也能在此迸发灵感,激发创新能力。

(4)家具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不仅配备齐全的阅览桌椅、书架与自助设备,更精心布置了多样化的舒适家具,如藤椅、沙发、亚克力长凳等,遍布室内外空间。这些家具不仅提升了环境的艺术美感,更在主题区域巧妙布局,为读者营造宁静舒适的阅读氛围。读者在此不仅能享受阅读乐趣,更能在无形中参与审美活动。

美育活动的空间支持

1.阅读推广活动空间规划

(1)主题阅读区设计

目前,图书馆的24个新书阅览区主要根据学校专业设置进行划分,如文学新书区、外语新书区、计算机新书区、新闻传媒新书区等,也考虑到了对经典进行专门划区推荐,如经典阅读新书区、党建馆、大步梯汉译名著书墙、学术沙龙区等,突显学校的专业设置,方便读者获取专业阅读资源。这些区域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真正体现图书馆的灵活性。

(2)读者活动的场地布置

图书馆在读者活动场地规划时,巧妙融合了既有空间与空间再造的理念。主题新书区被深度挖掘,如用于开展阅读马拉松、瑜伽体验课及汉服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阅Rj39P9YguNf+b47CqCAqLb/W4aMzptc1/SWabI4Noxo=读形式,还促进了学科融合与身心健康。艺术馆区域则通过场景化教学,将课堂延伸至图书馆,让艺术与学术交融。此外,空间再造功能显著,休闲区成为社团活动的热土,各类音乐会、教学活动及体育赛事直播活动在此轮番上演,增强了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功能。科技馆多功能区则集自主学习、讲座、展览及科技体验于一体,特别是Apple体验区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前沿科技的探索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兴趣。

2.创意实践空间打造

(1)艺术工作室建设

体验交流区将广东民间满洲窗艺术融入非遗馆,多彩的蚀刻玻璃与窗棂框架交相辉映,达到个性独特、流光溢彩、优雅秀丽的效果。竹帘与肇庆竹编相映成趣,彰显传统韵味。该区推出“非遗有约”与“非遗手工坊”,主要围绕非遗馆的展出项目举办讲座与手工体验,目前已经开展了团扇、竹编、扎染、端砚篆刻、剪纸和女书创作等活动。

书画鉴赏区采用中式书画案桌,搭配隔断月洞门,极具古典韵味。该区域珍藏约五千册书画册,配备八组玻璃展柜。同时,在书画鉴赏区域安装了长达25米的融合投影,用于展示书画作品等,为读者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该区域可供读者进行书画鉴赏,同时在书画案桌上配备了文房四宝,读者可在此区域进行书画创作。

(2)创新创业实践区规划

八楼科技馆设置了创客空间,设有18台读者电脑,馆藏纸质图书约两千册,墙面展示了科技主题文化,推荐科普读物和AI名师讲坛等内容,扫码即可阅读。该区域还引入了Apple教育面向高校的产教合作项目,Apple校园体验中心旨在整合Apple教学技术和教育资源,提供多项创新实践与育人课题,如产学合作、移动应用大赛、Swift挑战、iOS课程及Students Club等,激发学生科技创造力。

3.学术交流空间建设

(1)学术报告厅与研讨室设置

图书馆目前有两个学术报告厅,分别可容纳300人和800人。研讨室、会议室各有两间。此外,还有智慧教室、学术沙龙区、资料室等区域可供学术研究。

(2)学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为读者提供中国知网、超星读秀、汇雅电子书、名师讲坛等数字资源服务。自编《学科资讯》电子月刊,为各教学科研单位提供精准的资源推送服务。

美育在提升个人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以及社会进步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新型空间的构建对于提升读者的审美体验和创造力,增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社交功能,以及提升图书馆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美育工作。高校图书馆应该牢牢把握美育工作的方向,在空间布局优化、环境氛围营造、设施设备提升和美育活动空间支持等方面,不断优化创新,强化美育教育和实践,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新型空间育人的功能,为培养具有高尚情操、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