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依托incoPat专利检索分析平台,对东华理工大学在2004—2023年的专利数据展开深入研究。通过系统性的数据分析,全面剖析该校在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披露趋势、技术构成及研究方向等方面的表现。旨在为东华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并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深入分析专利数据,期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学校在科技创新、专利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知识产权,也称“知识财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其保护期限通常由法律规定。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和经济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大学作为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主阵地,也是专利产出的重要来源。因此,统计高校专利情况,并分析其中的规律和特征,既能展现高校创新实力和水平,还有助于高校开展知识产权相关工作。
目前,江西已有5所高校申请成立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东华理工大学于2023年6月获批江西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公共网点,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成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申请。由此可见,学校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转化的重视程度。本文用incoPat专利检索与分析平台对东华理工大学2004—2023年,共20年的中国专利进行分析。通过对专利申请量、申请—公开趋势、技术构成、研究方向、发明人、法律状态、专利价值度、转让情况进行分析,为学校科技创新、专利布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指明方向,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数据来源
本论文的数据来自北京合享智慧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INCOPAT TECHNOLOGY CO.,LTD.,以下简称“合享智慧”)incoPat全球技术分析和操作平台,合享智慧是一家全球知识产权数据服务提供商,专注知识产权数据的深度整合和价值挖掘。目前,该库支持162个国家、1.73亿以上的数据库检索量,并支持小语种,有59种语言,英文检索全文的有72个国家(组织、地区),中文检索全文的有65个国家(组织、地区),全球专利信息每周更新4次。
检索方法
2023年5月26日,以申请人“东华理工大学”、申请日“2004年1月1日”、国家和地区为“中国”进行高级检索,检出3823条记录。其中,发明申请1317件,发明授权523件,实用新型1950件,外观设计33件。本文对这3823件专利进行分析。
专利情况分析
申请—公开趋势
通过对专利申请与公开趋势的深入分析,我们得以从宏观层面精准把握高校在不同时期的专利布局变化,进而有效反映高校的科技创新实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根据表1所列的专利申请量与公开量对比数据,可以得出东华理工大学的专利申请量与公开量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016年则大幅提升,2020年专利申请量有704件,专利公开数量为660件;2021年公开量增长至719件。因为专利申请一般需3—18个月后公开,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一般1—15个月公开。所以,近两年的统计量与实际成果数据会有一定的出入。当然,这几年专利申请量的快速增长与学校师资队伍层次提升和学校对专利申请的支持,以及全民对专利保护意识的提升有很大关系。
将东华理工大学申请专利按照《国际专利分类表》(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Categories of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Categories,IPC)进行统计分析。《国际专利分类表》是一种用于对专利文件进行分类与查询的国际通用工具,它是按照1971年《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制订的。IPC的分类是以技术专题为依据,将整个技术领域划分为部(Section)、大类(Class)、小类(Subclass)、大组(Main group)、小组(Subgroup)5个级别。为了更细致地分析东华理工大学专利技术构成,依据《国际专利分类表》小类统计分析,G01N(通过确定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对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申请数量最多,为427项,占总数的11.17%;A63B(用于运动、体操、游泳、登山、击剑等运动器材)专利申请数量为195件,占5.1%;G06F(电子数字数据处理)专利申请数量为190件,占4.97%。如表2所示。
根据IncoPat全球技术分析和操作平台对东华理工大学各学科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布及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可知,申请量占比最多的G01N(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在2004—2015年呈缓慢发展趋势。具体为2008年4件,2010年3件,2011年12件,2012年8件,2013年18件,2014年和2015年各8件,其他几年均为0件,但自2016年起申请量显著增多,为43件,后期持续走高。G01V(地球物理、重力测量、物质或物体的探测、示踪物)则于2016年和2020年达到顶峰。C02F(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G01T(核辐射或X射线辐射的测量)等其他各类也都是在2019年、2020年达到峰值,但近三年下降明显。
发明人分析
根据平台统计结果分析,东华理工大学专利申请量前十位的发明人,如陈焕文、薛凯喜、李栋伟等,他们申请的专利总量达到了999件,为申请量的26.13%,排前十的发明人大部分为具有卓越学术成就的领军人才。东华理工大学有3个在ESI排名中名列前1%的学科,为化学、工程学和地球科学。这十位发明人的研究方向与东华理工大学进入ESI前1%的学科基本吻合。陈焕文申请专利133件,主要研究方向为质谱科学与仪器研发;薛凯喜(122件)、李栋伟(116件)、梁烔丰(104件)、李明东(90件)和鹿庆蕊(81件)5人均为工程学方向;汤彬(104件)、王仁波(85件)和张雄杰(79件)为核地球科学方向;还有一位周书明(85件)则为机械电子方向。
中国专利法律状态分析
东华理工大学2004—2023年申请的中国专利共3823件,在2023年5月26日检索时为有效授权状态的共1226件,占申请量的32%,这32%的授权专利处于被保护状态,但还是不到申请量的一半,占比偏低;在审专利468件,占申请量的12.24%,含公开状态23件和445件进行了实质性审查专利;有2129件专利失效,占到55.69%。在这些专利中,有184件被驳回,128件被撤回,21件被避重放弃,期限届满专利6件。其中,共有1786件专利是因为申请者没有及时上缴年费而造成失效的,占到申请量的46.72%,专利申请占比较高,超过专利总数的一半。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部分无效专利因未支付年费而处于失效状态。这一现象表明,部分专利权人可能因专利价值与维护成本的不匹配而选择放弃专利权,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部分专利的低价值性。
专利价值度分析
依据incoPat分析系统的专利价值分析,第一维度选择技术,第二维度选择价值度分析,将东华理工大学申请的3823件专利进行分析。专利价值度数据用数字1—10表示,数字越高则价值度越大。可得,价值度1的33件,价值度2的809件,价值度3的173件,价值度4的637件,价值度5的516件,价值度6的220件,价值度7的495件,价值度8的383件,价值度9的552件,价值度在2与9之间的专利就有3785件,占申请量的99%;如果将价值度数值8及以上定为高价值度专利,共有940件,占比24.58%;价值度最高为10的专利仅有5件,占0.13%。
专利转让情况
东华理工大学2004—2023年转让了137件专利,转让率仅为3.58%。转让情况总体还是上扬的,其中2004—2009年、2011年、2014—2015年转让数均为0件,2010和2012年均为2件,2013年1件,也就是2016年之前,转让量共5件,2016年开始,才有了3件专利转让,2017年6件,2018年12件,2019年13件,2020年29件,2021年达到43件的最大值,但与东华理工大学申请的专利数量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期,2022年18件,2023年8件,因为专利的转化需要一定时间。
东华理工大学专利发展情况和建议
学校要加大对专利申请的重视程度
东华理工大学专利申请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7年之后升幅较大,这与全社会和全校师生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较大关系,但总体而言,专利申请总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作为一所具有核军工特色的大学,更要注意专利申请,以增强高校的科学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专利的转化,为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逐步改善专利申请的质量
从东华理工大学的专利价值度分布可以看出,大多数专利值在2到9之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拥有高价值度。其中,价值度10的只有5件,只占全部申请数量的1.3‰。因此,未来学校应进一步提高专利的质量,有关部门应在申请之前,对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市场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估,对于价值度高的专利,应该增加支持,而对于价值度低的,则应该进一步挖掘技术,改善品质,再次申请。
加强对一流科研团队支持力度
东华理工大学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十的发明人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基本上都是学院的特色专业,学校在这些特色专业上的投资也比较多,深化对杰出专利申请者的激励策略,有望获得更为可观且卓越的专利质量。同时,必须对科研团队产出的高价值专利成果保持高度的关注和持续的跟踪,以确保年度专利费用的及时支付,从而有效避免由于高昂的维护成本而可能引发的专利放弃风险。
提高专利申请转化率
东华理工大学的专利申请转化率不高,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以及地方的知识产权业务管理机构,帮助各类专利寻找有潜力的转化目标。学校应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还应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加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工作。加强校企合作,使更多的人把专利带到工业化阶段,让科技真正变成生产力。
本文对东华理工大学2004—2023年的中国专利进行分析,探讨了东华理工大学专利开发的特征,并提出建议。整体而言,东华理工大学的专利数量有增加之势,但还需进一步强化专利申请的观念,并逐渐提升专利申请的品质。同时,加大对研究人员的扶持力度,从而提升专利的转化效率。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