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湖观鸟胜地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北部,位于店口、山下湖两镇中心,主体为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白塔湖湿地是诸暨市最大的湖畈和生态湿地,是诸暨市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浦阳江流域的一个天然湖荡,是一个集渔业观光、农业灌溉于一体的浅水型湖泊湿地,呈现“湖中有田、田中有湖、人湖共居”景象。湿地水陆相通,风光旖旎,素有“诸暨白塔湖,浙中小洞庭”之美称。白塔湖湿地公园湿地区域面积6400公顷,湿地公园总面积为858.56公顷,共有78个大小不一的岛屿,湿地原始地形地貌保持良好。白塔湖湿地三面环山,湖面河渠港汊众多,纵横交错,如同一张巨型的大网。曲折多变的水道及堤岛,形成了舟移景异的水陆景观,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衍环境。
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最佳观鸟时间为4—6月(夏候鸟),11月—次年2月(冬候鸟),特色鸟种为水雉、各种猛禽(苍鹰、白腹隼雕、黑翅鸢、普通鵟等)、各种水鸟(斑嘴鸭、绿翅鸭、罗纹鸭、白额雁等)。2023年4月,被浙江省林业局评为第一批“浙江省观鸟胜地”。2023年6月,被绍兴市生态环境局评为绍兴“十佳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湿地公园内鸟类共有16目45科133种,从物种组成方面看,其中雀形目鸟类27科76种,占整个湿地公园鸟类物种总数的57.14%;非雀形目鸟类共15目18科57种,占总数的42.86%。白塔湖湿地公园鸟类中有中国特有种4种,分别是灰胸竹鸡、乌鸫、银喉长尾山雀、黄腹山雀,占中国鸟类特有种93种的4.3%,均为当地的留鸟。区系上,除银喉长尾山雀为古北界种外,其余均为东洋界种。
从区系组成方面看,区内鸟类东洋界种67种,占总种数的50.38%;古北界种61种,占总种数的45.86%;广东种5种,占总种数的3.76%。东洋界种比例与古北界种比例相近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白塔湖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在此繁殖的鸟类多为东洋界种;另一方面,白塔湖湿地公园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亦是诸暨市内最大的生态湿地,来此越冬的鸟类主要包括雁形目(鸭科)、鸻形目(鸻科、鹬科)、雀形目(鹟科、鹀科)等,且种类与数量众多。白塔湖湿地公园鸟类优势种为牛背鹭、白鹭、绿翅鸭、麻雀4种;该地常见有小、乌鸫、丝光椋鸟、红嘴蓝鹊等45种;该地区稀有种有草鸮、黄胸鹀、白腹隼雕、白颈鸦等84种。
从居留型看,白塔湖湿地公园共有留鸟61种,占总数的45.85%;冬候鸟40种,占总数的30.08%;夏候鸟21种,占总数的15.79%;旅鸟11种,占总数的8.27%。其中繁殖鸟(留鸟和夏候鸟之和)82种,占总数的61.65%;非繁殖鸟(冬候鸟和旅鸟之和)51种,占总数的38.75%。由此可见,白塔湖湿地公园鸟类以留鸟为主,繁殖鸟占主要优势,冬夏两季有大量候鸟迁徙过境。
白塔湖湿地公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分别为白腹隼雕、红隼、小鸦鹃、草鸮、斑头鸺鹠、领角鸮、赤腹鹰、游隼、苍鹰、普通鵟、长耳鸮。列入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鸟类有绿头鸭、斑嘴鸭、绿翅鸭、大杜鹃、小杜鹃、戴胜、斑姬啄木鸟、红尾伯劳、棕背伯劳、画眉、红嘴相思鸟、夜鹭、白鹭、大白鹭、中白鹭、喜鹊、红嘴蓝鹊、东方大苇莺、黄胸鹀。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列为近危(NT)的鸟类有7种,分别是游隼、苍鹰、水雉、长嘴剑鸻、白颈鸦、画眉、白眉鹀;易危(VU)1种,为白腹隼雕;濒危(EN)1种,为黄胸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