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十足芦席汇

2024-10-15 00:00:00徐艳文
浙江林业 2024年9期

芦席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老城区东北部,东临长水塘,南至秀城河,西傍京杭大运河。街区内一河穿境,三河环街,临河民居极具水乡特色。

芦席汇过去是买卖芦席的场所,因经常堆放大量成捆的芦席而得名。它紧邻京杭大运河,依水而兴,是嘉兴最早的商业中心和贸易集散地。遥想当年的芦席汇,河中行船如织,岸边商铺林立,行人络绎不绝。“通衢五省,人杂八方,商贾云集,南北之声不绝于耳”,这一形容河南周口古时商贸盛况的名句,借以形容当时的芦席汇一带也是贴切的。而如今,芦席汇已经成为体现京杭大运河文化、展现江南水乡生活的历史文化街区。

芦席汇占地面积虽不大,但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秀丽,历史文化悠久。走进芦席汇,除了重新打造的街区,还保留了众多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立于小桥上,放眼望去,碧柳垂丝间皆是白墙黛瓦。民居格调一致,均为砖木结构,门楣上有浮雕图案,窗棂是花格装饰。无需丹青也不用朱笔,石拱桥、青石板、白粉墙、雕花楼,这里的一切,把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分水墩。位于嘉兴市南湖区解放街道芦席汇大运河嘉兴段河道内,系一橄榄形小岛,四面临水,呈东北、西南走向,东望端平桥,西临北丽桥,是嘉兴古运河上的重要水利设施。相传隋朝开掘大运河时,发现此处水流湍急,工匠便将挖河的泥土堆积成岛,以缓解水势。河水经分水墩分流后,果然流速减缓,既保证了行船安全,又补充了嘉兴东南的水量。河中小洲,景色清幽。修葺一新的分水墩绿意盈盈,用悠闲的步调走一走,便能收获一幅温婉江南图。

分水墩与芦席汇之间有一座桥相连,名为“上墩桥”。桥上有一副楹联:“东接鉏河汇三店,西靠芦席引两水。”描述了分水墩的分流作用。分水墩上还有一座水天庵。在古代,运河是漕粮运输的重要航道,而行船常遇风浪之险,船夫多来此祈福、保佑行船平安。明清时期,分水墩和水天庵就成为了嘉兴名胜,也是文人墨客的游赏之地。“分水墩前白浪嗷,水天庵后吊灯摇”,描写的就是当年分水墩和水天庵的景致。

秀城桥。因横跨秀城河且傍嘉兴城而得名的“秀城桥”,是旧时城外芦席汇、鱼行街通往城内的主要桥梁,始建于明代景泰元年,由当地沈氏族人捐资建造。秀城桥是嘉兴环城河内最大的一座单孔半圆形石拱桥,造型优美。桥南踏跺因建造时河岸狭窄,故在桥堍石阶起步处修筑了小平台,平台的台阶沿街平行铺设相连,这种八字形构造,堪称巧妙。

漫步桥上,思绪飞扬。秀城桥就这般静卧于秀水之上数百年时间,不仅见证了运河两岸的商业发展以及嘉兴城区的变化,更是承载了一代代嘉兴人对运河的美好记忆。

风箱汇。古时候,嘉兴的城墙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大运河、秀水和嘉兴市河在这里汇合,而城墙脚下的风箱汇与芦席汇、缸甏汇也一起被称为“北门三汇”。

风箱汇原为嘉兴的古城墙,民国时期拆除城墙,在城基上修建道路,后来多家风箱作坊设于路旁,因此得名。可惜的是,20世纪末,在嘉兴旧城改造过程中,风箱汇、缸甏汇、平桥湾片区被拆除,建造提升为望吴门公园,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健身去处,风箱汇、缸甏汇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北门三汇”仅剩芦席汇向后来者诉说当年的“风光”。

缸甏汇。缸甏汇是清末民初嘉兴地区最大的缸甏集散地,这里曾有十几家大小不一的缸甏店,家家店前空地上叠罗汉式的倒置着缸甏。缸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容器,各家各户所用的水缸、腌菜的菜甏、放盐的钵头、烧菜的砂锅,还有救火会储水的“七石缸”都来自缸甏汇。

来到缸甏汇旧址,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惋惜。因为这些缸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用途,只留下粗糙的外形,幸好夜晚还有闪烁的霓虹灯给粗糙的缸甏点缀出耀眼的光亮,不至于无奈落寞。

运河畔、慢生活,如今的芦席汇历史街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打卡的去处,每一个小店都别具特色,来这里吹吹小风、喝喝咖啡、买些喜欢的小物件,也是人生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