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背景在湖北省黄陂北部木兰山一带,如今,这里已被开发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木兰天池景区主体为长达10千米的森林山水大峡谷,境内深山幽谷,浅溪飞瀑,古木参天,被誉为“湖北九寨沟”。一次假日,我们全家去武汉游玩,慕名去了木兰天池。
木兰天池距武汉城50千米,我们一家三口坐长途汽车前往。到达景区后,往景区深处走,一条盘附在山峡的小路将我们引入山林。但见山峦重重,远山莽莽,沿着山路行走,山峡中乱石巉岩垒叠,石缝间流水淅淅沥沥地渗出,山上老树杂生,自是一幅树重岩合、泉迸水流之图景。
漫步其中,微风和煦,蓝天浅云,转个圈儿,仍在山中走,却好像来到了一片与世隔绝的深山幽谷之中。周边山峰高耸且挺拔,把山谷都围了起来。游客置身于深谷中,谷中尽是老树古藤。岩石或大如桌,或小如斗,或状如屋,或态似牛。石间有泉,水边苍翠的兰草生机勃勃,流水濯过兰花的根须,活泼泼,清凌凌,又悄悄然打着小旋、冒着水珠去了。
抬起头,只见深谷之中长藤蒙络摇缀,老树虬根交错纠结,阳光的光柱从露着豁口的高山峰顶斜射下来,穿过老树垂挂下来的古藤,在地面洒下层层光影,甚是迷离,一时之间,我竟不知身处何地何时,莫非《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与小龙女便是在此处重逢?
游人结伴而行,一派轻松,笑声在谷间回荡,这幽谷因为有着人语,便绝了冷清,深涧幽谷盼着生命的拥抱,而久居城市的人们更渴望亲近这一片远离尘嚣的世外之地。
出了幽谷,攀过几处台阶,爬过几处陡坡,崖前时有水响,在耳旁萦绕。越走越近,水声渐渐哗然,想必是瀑布。循声而去,那狭长的瀑布就在眼前。只见这白练如利箭从高峰射出,迅疾如飞,龙腾虎跃一般,又猛扑下山,身量不大,气势却不小。瀑布化为白色泡沫,跌入深潭,如蛟龙临渊。潭水清碧,积聚无数碎珠,又寻找着出口,一路浩然而去。
告别瀑布,随着人流上台阶,颇有几分不胜脚力之感。走出半山腰石阶,天地豁然开朗,眼前陡现几百亩的大湖,原来这湖在半山腰。对岸远山巍巍,层峦叠翠。湖边一块8米高的石墩,上书“天池”二字,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木兰天池。天池水质清洌,映着群山倒影,影深如墨,寒波粼粼。天地宁静、深沉,深湖自有一种力量,能止鸢飞,息猿啼。闭目凝神,物我两忘。回过神来,此刻想来,那刚才我们在崖前见着的飞瀑,源头难不成在这里?
离开天池,来到了一处附属的小湖泊,仿佛是天池之子。这小湖泊上有一座桥,横跨两岸。仔细一看,此桥貌似比泸定桥还惊险。它仅由三条钢绳索组成,两边垂有尼龙网,近水面两尺处那一条,用于脚踩,栏杆高的那两条,用于手扶。人只要站在低处的钢丝绳上扶着高处的两根绳往前走,便能渡过这湖泊。看这桥有几分惊险,我还在犹豫不决,而我家孩儿早像活泼的小猴跑上去了,我还没来得及帮他拍照,他三蹦两跳就到了那头。来到对岸,他带着不满意的表情,嫌这条“铁索桥”太短了,不过瘾呢!我先生也随后上了“铁索桥”,后来我们回看那照片,湖水粼粼,人跃于青波之上,如此不真实,像是后期做上去的一般。
游完湖泊,走过几处草坡,来到了田园茅舍“外婆家文化园”。据康熙年间的《黄陂志》记载:“木兰,本县朱氏女,其家犹在木兰山下,其外婆为龙池堰人氏。”天池里的外婆桥、龙池堰均是证明。木兰将军的祖籍在黄陂,从宋朝宋祁、欧阳修编纂的《新唐书·地理志》,南北朝萧子显编纂的《南齐书·州郡志》等文献考证,木兰故乡就在湖北黄陂一带。在木兰天池的森林大峡谷中,秀美的景色里蕴藏了许多有关花木兰的历史故事,外婆家文化园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复制还原了木兰少年成长时期外婆家的原始风貌。
走过一片开阔的操练场,木兰外婆家“竹篱茅舍人家”的景象呈现眼前。几间低矮平房,房子虽粗糙简陋却颇整饬,木窗木门、老木桌椅、农具家什一应齐全,看来木兰外婆家亦是来自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农舍分三间,右边厢房是卧室,里面有雕花大木床,一床蓝印花布的被面,挂着浅色蚊帐。看上去毫无尘灰,想必常有人收拾。孩儿听说我们幼时的床铺也是这副模样,拉开蚊帐,也想躺下试试。
此时阳光正好,透过时光悠然的木格窗棂,在老旧的四方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桌子被擦拭得很干净,儿子俯下身,对那只银瓶细细打量。也许千年以前的同一场景,同一张桌前,那个少年木兰,也曾在这透着天光的窗前凝视着桌上的瓶子,两个少年在时空隧道里无意间相链接。江南少年来到了荆楚大地,是被什么吸引而来?
我们打量着这普通的外婆家正厅,中间大厅挂有“贤良为善”的堂匾,两侧兵器槽内插有大刀、矛、戟、枪等武器,是这些兵器陪伴了少年木兰吗?我们遐想着曾经的木兰在外婆家场地上手执矛戟勤学苦练的场景,亦仿佛见着那几间低矮茅舍间走出了头发花白的慈祥老人,口中呼唤着她的名字……
大门后面的门闩,正是我年幼时房屋杠门用的,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我如此熟悉,而孩儿却是从未见过。孩儿一听,马上要去试那门闩,贴着大红门神的两扇木门,就被关上了。他正要用门闩撑上时,外面晒着太阳的保安和工作人员一瞧,连忙小跑过来喊道:“不能关门!不能关门!”他已经忘了这里是景点,瞧着他那举动,我们一群人笑得不成样。
这处砌造得简陋的矮房,质地朴素,有着儿时外婆家的氛围,家什用具与我们童年记忆中的并不违和,而对我孩儿来说,他们的时代已远离了农耕社会,那些犁铧、耒耜、蓑衣、斗笠……如此陌生,处处充满新奇。恰是这淳朴的农舍人家,生养出了木兰那样的好儿女,脱下红装换戎装,跨鞍执锐替爷征,不慕功名归田园,这一切无疑凝聚了华夏民族极为推崇的高尚品格,驱使我们从长江下游的江南大地驱车800千米来到了这里。
木兰天池,一个山明水秀、谷深林茂的地方,一处涤荡世俗尘埃的深山幽境,一个存放童年回忆的地方,一个激发游人孝悌之念,爱国之思的地方,当我们回归城市,奔波在按部就班、身心疲惫的生活轨道中时,一定会深深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