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鸟爸爸”

2024-10-15 00:00张海华
浙江林业 2024年9期

绝大多数的鸟儿,都是由鸟爸爸鸟妈妈一起承担起筑巢、孵卵、育雏的工作。在孵卵期,通常是一只亲鸟留在巢中,另一只出去觅食,或者负责警戒,到了一定时间,两者就“换班”。当雏鸟破壳而出,几张小嘴总是张得大大的,似乎永远吃不饱,鸟爸爸鸟妈妈拼命捉虫喂食,忙得不可开交。

但有的鸟,如水雉、彩鹬等,却属于“另类”:它们实行“一妻多夫”制,即在同一个繁殖季,雌鸟只管产卵,产完卵之后不久就另寻新欢,与其他雄鸟再次交配与产卵,至于接下来的孵卵与养儿育女的工作全部都由鸟爸爸来完成。盛夏7月,是水雉与彩鹬的繁殖季节。且让我们看看“全职鸟爸爸”辛劳的工作吧。

越来越少见的“水凤凰”

顾名思义,水雉就好比是生活在水上的雉鸡——尽管事实上它跟雉没有啥关系,它不属于雉科,而属于水雉科。不过,由于这种鸟外形漂亮,且外形确实有点像鸡,因此它有个很好听的雅号“水凤凰”。

在江南,水雉是夏候鸟,每年春末飞来寻找合适的繁殖地,比如有大片睡莲或菱角等植物的水域。它的趾爪特别长,能轻步在莲叶上行走,挑挑拣拣地找食,间或短距离跃飞到新的取食点。软体动物、昆虫、浮游生物和植物根部、嫩芽或种子等,都在水雉的食品清单上。

我曾在东钱湖畔的一个池塘里见到多只前来安家、繁殖的水雉。在繁殖期,水雉的打扮很抢眼:背上披着深褐色的外套,胸腹部羽色更深,反衬得脸部更加洁白、秀气;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后颈的那一抹镶着黑边的金黄,还有近黑色的纤长的尾羽……尽显高贵、典雅的气质,总之“水凤凰”的美誉绝非浪得虚名。

可惜好景不长。这个池塘原本是一个堪称“神奇”的池塘。它面积不大,边长充其量就一两百米。在2010年之前,它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西边有个口子跟东钱湖相通,东边是荒草地,池塘周边是茂密的芦苇丛。好多鸟类经常在这里活动:除了水雉,还有黑苇鳽、栗苇鳽等难得一见的鹭科鸟类生活在芦苇丛中;翠鸟经常站在水中的竹竿上准备捕鱼;斑鱼狗也会不时飞到池塘上空悬停,寻找抓鱼的机会;至于黑水鸡等水鸟,更是这里的常住居民……

辛苦的水雉爸爸

水雉的雌鸟与雄鸟长得很相似,书上说雌鸟体型稍大,尾羽也是雌鸟的更长。尽管实际上这在野外是很难判断的,但这也暗示着雌鸟似乎更“强势”,在婚姻生活中更具主动性。

2009年7月,在东钱湖畔的水塘,我经常躲在芦苇丛里,对水雉的孵卵、育雏行为进行了持续的观察。这个水塘并不大,周边有不少芦苇,约一半的水面上覆盖着芡实。在平铺于水面的芡实的叶面上,水雉用少量水草,相当“草率”地弄了一个巢。

巢中共有3枚卵。这位水雉爸爸非常尽责,偶尔会蹲下来,用翅膀像手一样略微翻动一下卵,然后把3枚卵一起“搂”紧,安放在自己身下。它有时显得有点凶:只要黑水鸡、小(pì tī)、斑鱼狗等鸟儿靠近到离巢二三十米的地方,它就经常起飞,将那些不识相的鸟儿驱逐得落荒而逃。

有一次,受台风影响,风雨大作。然而,水雉爸爸一直静静地趴在窝里,牢牢守护着它的卵。陪伴它的,除了大风大雨,还有隐蔽在池塘边,尽管穿着雨衣但仍浑身湿透的我。

经过约3周的孵卵,水雉爸爸显得比原先憔悴了不少,颈后的金色羽毛明显失去了光泽。

一天清晨,我忽然听到水雉的连续的“咕咕”叫声。掉转“大炮”一看——啊呀,这个激动、意外啊!没想到水雉宝宝刚刚出壳了,而且是两只!瞧,刚出生的小水雉显得黑乎乎、湿答答的,其中一个小家伙已经在试着努力站起来,而另一个还趴着呢。半个小时后,两个小宝宝已基本晒干了羽毛,开始跟着爸爸蹒跚学步了。过了一会儿,水雉爸爸继续孵剩下的那枚卵。

水雉的幼鸟属于早成鸟。所谓“早成鸟”,是指刚出壳的雏鸟,眼睛就已经睁开,并且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很快就能跟随亲鸟,自行觅食。家养的鸡鸭的幼雏就属于早成鸟。相反,“晚成鸟”在出生时眼睛紧闭,全身光溜溜的几乎没有羽毛,只能依靠父母保温、喂食,比如麻雀、燕子、白头鹎等雀形目鸟类就属于晚成鸟。

两天以后的早晨,我再次去看望水雉一家,发现第三枚卵没有孵化成功,它依旧留在原地。不过,两只小水雉已经跟着爸爸走到了离窝很远的地方,自己管自己觅食。再过了两天,小水雉的活动范围更大了。

彩鹬也是“全职奶爸”

在宁波,另一位鸟类中的“全职奶爸”就是彩鹬,它属于本地的罕见留鸟。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鸟。大多数鸟儿,都是雄鸟比雌鸟好看,而彩鹬不一样,雌鸟明显比雄鸟更为艳丽。雌鸟的头部与胸部均为鲜艳的栗红色,看上去雍容华贵,气度不凡,而雄鸟虽然也挺漂亮,但其体色比雌鸟暗淡得多。彩鹬的眼睛在头部所占比例较多,因此显得大而有神。

有一年7月,在杭州湾南岸湿地,我们偶然发现了一个彩鹬的巢。说真的,若不是无意间看到一只彩鹬雄鸟走进去并蹲下来孵卵,我们根本不会想到那竟是一个鸟巢。彩鹬选择了湿地边缘的一撮较高的草,作为这个简陋的巢的外在遮蔽物,然后把这丛草的中央稍稍弄平,雌鸟在里面产完卵后就走了,此后的一切都托付给了雄鸟。

我曾躲起来仔细观察彩鹬雄鸟的孵卵行为,发现它的一举一动都极为小心。由于没有雌鸟跟它“换班”,因此当它出去觅食或返回巢中时,都蹑手蹑脚,稍走几步就停下来观察一下四周的动静。它的体色及羽毛上的斑纹与周边的植被非常好地融为一体。至于后来的“带娃”工作,彩鹬爸爸的行为与水雉爸爸几乎如出一辙。

后来,在一个寒冬腊月,鸟友在东钱湖附近的水田里发现了三四只彩鹬,很奇怪都是雄鸟。早先,我还曾误以为彩鹬是本地的夏候鸟,直到看到它们,才确认彩鹬是留鸟。这块水田里留着秋收后剩下的一些枯黄的稻草,白天,这些彩鹬几乎整天都钻在稻草堆的缝隙里一动不动,有的只露出一双警觉的眼睛。若不是事先看着鸟儿走进去,那是根本不可能找到的。在白露为霜的清晨,它们悄悄地出来觅食。每次看到它们钻出稻草堆时那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的样子,我就想,这美丽的鸟儿是多么害怕人类啊!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上说:“(水雉)以往为常见的季候鸟,现因缺少宁静的栖息生境已相当罕见。”水雉是这样,彩鹬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两位尽心尽责的鸟爸爸,所需要的,仅仅是一方丰茂而安宁的湿地以养育孩子。由此可见,保护好原生态的湿地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