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德市国有林场的发展实践和未来思考

2024-10-15 00:00:00傅定辉
浙江林业 2024年9期

国有林场机构组织始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国有林场得到快速发展,这是基于国家发展建设亟需稳定的重要生产资料——木材的保障,同时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有组织、大规模的造林计划。计划经济时代,林场是兴旺的,但迈入市场经济之后,国有林场逐渐陷入困境,在经历了90年代中后期的十多年的改革重组后,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构架和运作模式。但总体上来看,国有林场因循守旧、缺乏活力是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百年历史的建德国有林场同样有这种发展轨迹的缩影。主要问题表现在人才队伍老化、基础设施落后、经营能力不强,与地方发展耦合性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等,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2020年以来,建德市林业局提出了“让森林贴近生活”的理念,集全局之力推动国有林场的变革。

破除观念樊篱。国有林场具有保护完整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当让渡给社会和民众,共享森林之美,不能行保护之名,封闭国有林场大门,固守自己的“独立天地”,保护好森林是职责,利用好才是目的。

基础设施先行。开放的国有林场,除了有优质的生态资源,还必须有满足公众需求的道路、驿站以及餐饮、居住、研学等设施。近几年,建德市国有林场投入资金近7500万元,新建改造各类服务管理设施1.1万平方米、森林绿道35公里、驿站8处、文化阵地5处,新安江分场实现智慧化管理,林区形象焕然一新,国有林场破败印象完全成为历史,公众满意度迅速提高。

推动资源转化。把生态资源转化为休闲旅游资源,大力融入地方文旅事业。经过两年建设,寿昌江山坪森林公园,新安江朱家埠郊野公园——彼岸花谷,亚洲第一楠木林——绿荷塘森林公园相继对外开放,建成星空露营、仙踪探野、户外烧烤、儿童游乐、研学教育等休闲旅游项目,迅速成为城市居民的打卡地。2024年朱家埠郊野公园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

践行共富之路。山林是山区共同富裕的重要资源,国有林场以“林”为生应当扮演必要的角色。2023年,寿昌分场率先实施“场村合作”共富项目——李家镇三溪村“油茶+中药材”标准地项目,投资1000万元,一期500亩,采取共同投资、统一流转、林场运营、收入分成的管理机制。新安江分场利用朱家埠公园的流量资源,开辟车辆停放服务,开设村民农产品集市,提供大学生创业场所,成为岭后社区“乡村梦想家”的主要实验地。

弘扬林业文化。针对性建设了林业科普馆、兵团文化展陈馆、林产品展示馆、珍贵树种示范园、濒危植物迁建保护基地。林业科普馆建成后分别被授予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和省乡村博物馆,成为建德市重要的中小学生的研学教育场所,很好展示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上的成就。

经过多年的努力,建德市完成了国有林场的华丽转身,实现了地方政府、人民群众对国有林场的重新定位,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国有林场实践之路给我们赢得口碑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未来之路发展的思考。组织体系、发展定位、财力保障、27ee22e47446b8b51c30993ea245e907人才支撑、运营模式、条块关系等将成为新的课题。我们认为,在生态建设成为新时代更为显著的公共需求后,国有林场以其生态资源要素承担重要的角色,需找到显现林业事业成就的特色赛道。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成为打造最好森林的引领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生态建设提出“增绿”要求,这无疑是林业部门的神圣使命。这需要我们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到绿化造林中去,发挥国有林场基础、技术、管理的优势,全面参与全社会营造林,承担起退化林修复,生态廊道建设、大径材培育等林业责任,打造出最好森林、最优木材,成为具有林业辨识度的示范样板。

推动集体林权改革,成为助力乡村共富的行动者。深化集体林权改革需要实施主体和资本的撬动,国有林场符合这一角色要求,积极推动国有林场由“内”而“外”,由“表”及“里”,更深度地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国有林场可以利用国储林、长期国债项目,推动“场村合作”,通过用材林造林、林下经济发展、森林旅游资源利用,实现林地流转、资源入股、保底分红等场村共富模式,为林业事业加分赋能。

集成森林资源优势,成为多产融合发展实践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近几年建德市国有林场建设中有最直观的体现。在巩固传统木材资源,算好长远账、生态账的同时,合理利用林地空间和优质森林休闲资源,推动一产三产融合发展,包括打造楠木林百草园、江山坪千亩中草药基地、朱家埠国内最大石蒜(彼岸花)基地,集种植与观赏于一体,兼容林业与旅游业。持续推进森林特色户外体验项目,有序实施民宿酒店项目,计划在两年内达到200个床位的接待能力,实现国有林场多业经营,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构建林业文宣矩阵,成为展示林业文化的承担者。国有林场的资源状况、空间环境具备打造林业文化展示无可替代的优势条件,是展示林业文化的最佳窗口。实践表明,文化场所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契合公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我们应当做强做优这个阵地,按照科普研学的导向,系统展示林业科学、林业文化、林业成就,计划新建楠木博物馆,森林消防文化体验馆,构建基层3个分场各有特色和定位的林业文化宣传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