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色遗产 共筑美丽宁波

2024-10-15 00:00:00宁波市林业局
浙江林业 2024年9期

宁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海滨城市,古树名木作为其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宁波千年的故事。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瑰宝,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措并举 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宁波市现有古树名木共6000余株,主要集中于宁海县、奉化区、鄞州区等区域。其中一级古树590株、二级古树993株、名木8株。古树最高树龄达到1515年,为位于奉化区尚田街道的一株古银杏。为了有效保护这些珍贵的绿色遗产,宁波市各级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市县协力,绿意满城。自2022年以来,市县两级累计投入资金约1300万元用于古树名木保护,通过“一树一策”保护修复古树540余株,建成6个古树名木文化公园,其中茅镬古树名木文化公园以其高耸俊美的金钱松古树群为特色,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为了更好提升市民群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2024年,宁波市计划再建设6—9个古树名木文化公园。

关注古树,主题活动。2022年,宁波市关注森林组委会以“关注古树、留住乡愁”为年度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并通过“在宁波 一起云植树”小程序,开展宁波市“千人百树”古树认养认管市民体验活动。通过邀请古树认管人作为市民代表前往实地,与古树面对面,近距离了解古树、认识古树、保护古树,让市民朋友积极参与到保护古树名木的工作中,自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全力呵护大自然馈赠的珍稀资源。

专业队伍,因树施策。通过与专业院校合作及购买服务,聘请专业古树名木管护公司参与古树修复工作,针对各类问题,采取“一树一策”方案化救助。以宁波市奉化区2024年对溪口镇一株1215年古樟树进行修复为例。该古树主干存在落地洞,古树树体、枝条存在受损腐烂等问题,且受樟巢螟危害。通过专家论证编制“一树一策”方案,对其进行树体消毒防腐灭虫处理;树体支撑杆支撑;修补树体朝天洞和侧壁洞,并做仿真处理;通过复壮基质改良土壤,树体悬挂营养液;修剪枯死枝等修复措施,目前生长状况良好。

技术引进,科学修复。为了提高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率,2023年宁波市共投入60余万元从德国引进Picus-3树木断层画像诊断仪和PD针测仪进行古树内部空腐检测,持续开展古树健康检测。截至目前,累计对275株古树开展了断层扫描及空洞断面检测,为探测树体内部空腐、预防相应病害与倒伏等提供了精准依据,为科学修复提供保障。

部门联动,合力守护。2022年,宁波市林业局联合市公安局等三部门印发《全市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成立专项打击整治领导小组,通过依法严厉打击和部门联动整治,进一步强化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力度。

立法保障 助力古树法治保护

为了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将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法律形式予以贯彻落实,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的法治保障,针对社会公众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重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2024年9月12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定》,从以下三方面为全市6000多株古树名木撑起法治“保护伞”。

突出政府职责,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林业、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工作中,并规定建立由林业主管部门牵头的协调机制,统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推进落实,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辖区内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突出问题解决,强化硬性措施。一是保障养护主体到位。对养护责任人的确定、养护补助机制以及养护协议的签订方式等进行规范。二是强化专业技术保障。要求市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建立由林业、园林、文保等领域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库,并加强古树名木养护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三是强化巡查,加强数字化监管。要求主管部门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和巡查信息档案,并将古树名木坐标和划定的保护范围等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突出补充功能,强化宁波特色。一是因地制宜确定古树名木保护方案。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专家评估结果确定保护方案,确保古树名木正常生长。二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保护补偿机制。对因古树名木自然生长或者实施保护导致合法权益受损的个人或者单位,可以给予补偿。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捐赠、捐资、认养等方式参与古树名木保护。鼓励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三是规范古树名木资源合理利用。明确经济树种古树名木的相关权利人,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和破坏生长环境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花果叶采摘、病虫害防治等活动。同时鼓励结合古树名木资源,建设古树名木文化公园,开展旅游、自然教育等活动。

攻坚克难 针对痛点精准出击

目前,宁波古树名木保护依然面临着困难与挑战。

古树名木日常管理难度大。宁波市6000余株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在113个乡镇(街道),多数在偏远山区,人工踏查需要投入较大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权属上大部分归各村集体所有,管理主体较多,难以进行统保统管。

古树名木保护资金保障不足。各地投入在古树名木保护的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古树名木“一树一策”“古树名木文化公园”等高标准建设要求。

面对当前古树保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宁波将进一步加强古树保护的专业性、系统性,迎难而上,做好以古树为载体的生态保护和历史传承。

加大投入,深化项目化保护。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合理谋划开展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市县两级按照事项事权要求,加大资金保障投入,委托第三方以项目化方式重点实施古树名木修复保护、古树名木文化公园建设、后备资源调查认定、宣教等工作。

压实责任,推进常态化保护。结合省局“三年一轮”古树名木健康体检工作,分批次、分重点开展全市古树名木修复保护,建立县、乡、村三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机制,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各级林长巡林和林长制考核内容。同时,强化与公安、综合执法部门联系,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执法,打击违法行为。

加强宣传,倡导全民参与保护。结合古镇、古村落和古民居保护,挖掘提炼古树名木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价值,推动建设一批古树名木文化公园,做大优质古树名木资源。通过古树名木“云认养认管”“微展览”和实地“观赏会”等线上线下活动,搭建起社会公众参与平台,弘扬古树名木文化,向广大市民传播“绿色文物”的巨大价值,倡导社会各界主动关注参与古树名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