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管理好,“绿色癌症”少复发

2024-10-14 00:00:00肖春燕刘嘉鸣林惠琴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4年8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发作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严重可导致穿孔、梗阻、癌变等局部和全身并发症,是一类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由于IBD病程长、并发症多,大多数IBD患者需要终生随访和药物治疗,被称为“绿色癌症”。

●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差异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二者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溃疡性结肠炎多发生在结肠,主要累及黏膜和黏膜下层,常表现为腹泻和黏液脓血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中青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克罗恩病可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回肠末端与盲肠的交接部位,可累及肠道全层,导致肠道狭窄、穿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肛周脓肿等。如果累及小肠,可影响消化和吸收,导致营养不良。此外,还可伴有口腔溃疡、皮肤结节、皮肤红斑、关节炎、眼病等肠外表现。

● 炎症性肠病常规干预措施

炎症性肠病病程进展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定期、动态地评估病情。由于病因不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标准,需要综合判断。因为是肠道的病变,所以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对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有时还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和生化检查结果辅助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

炎症性肠病可自行缓解,也可经过治疗好转,但目前无法根治。大多数患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需长期治疗和管理,总体预后不尽如人意。对于IBD的治疗,通常以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治疗目的是诱导缓解、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且药物治疗无效,需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此外,营养补充、生活指导、心理护理等一般治疗措施,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炎症性肠病的生活管理

有效缓解炎症性肠病症状不仅在于治疗,更在于生活方式。研究表明,疾病活动度与患者自我管理密切相关,为了减少症状反复发作,IBD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非常重要。

1.饮食管理:吃出健康

(1)合理搭配

IBD患者的饮食应以均衡、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促进肠道蠕动。应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诱发或加重症状。同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2)个性化调整

每个人的肠道反应都是独特的,IBD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可形成自己的饮食日记,记录哪些食物会引起不适,逐渐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

(3)少食多餐

采取分餐制,即将一日三餐分为五或六餐进食,每餐食用量减少,减轻了肠道负担。细嚼慢咽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4)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是IBD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戒烟限酒,以减少烟草和酒精对肠道的刺激。

2.情绪管理:心态决定一切

(1)IBD与情绪相关

不良情绪是IBD的发病原因之一,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导致肠道神经-免疫网络功能紊乱,加重肠道炎症。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可有效减少IBD发作。

(2)学会放松与减压

面对IBD带来的不便和痛苦,患者要学会放松自己,减轻心理负担。可尝试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放松技巧,缓解紧张情绪和IBD症状。

(3)寻求心理支持

当情绪问题难以自我调节时,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与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接受心理疏导和治疗。参加兴趣小组、社交活动,也是转移注意力、寄托情感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IBD带来的挑战。

3.运动管理:动出健康活力

(1)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可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IBD患者的康复。建议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运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循序渐进并坚持

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原则。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同时保持运动的规律性,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注意运动安全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预防运动损伤;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运动后要及时休息和放松身体。对于IBD症状较重或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不建议运动,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4.药物管理:遵医嘱,不随意

(1)遵医嘱用药

IBD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患者应正确认识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加重病情。

(2)定期复查与调整

定期复查是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的前提。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粪便常规等检查项目。根据复查结果和患者情况,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出现急性发作时,立即去医院治疗。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IBD患者可能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其他疾病或缓解并发症,患者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禁忌证,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目前炎症性肠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医学治疗,患者对生活多方面的管理可能更重要,科学的日常管理可有效减轻症状、控制病情,让IBD患者与健康人群一样高质量地生活。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发作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2:06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0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41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Th17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阅读理解两则